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0篇
  免费   3679篇
  国内免费   3166篇
化学   18394篇
晶体学   336篇
力学   1188篇
综合类   266篇
数学   2472篇
物理学   754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685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1041篇
  2015年   1059篇
  2014年   1247篇
  2013年   1707篇
  2012年   2027篇
  2011年   2086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397篇
  2008年   1559篇
  2007年   1349篇
  2006年   1333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1053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4年   4篇
  196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2.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PSs), the liquid-phase species of active materials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connect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insulative solid sulfur and lithium sulfide and are key to full exertion of the high-energy-density Li-S system. Herein, the concept of sulfur container additives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modification on the PSs species. By reversible storage and release of the sulfur species, the container molecule converts small PSs into large organosulfur species. The prototype di(tri)sulfide-polyethylene glycol sulfur container is highly efficient in the reversible PS transformation to multiply affec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sulfur cathodes in terms of liquid-species clustering, reaction kinetics, and solid deposition. The stability and capacity of Li-S cells was thereby enhanced. The sulfur container is a strategy to directly modify PSs, enlightening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n Li-S batteries and multi-phas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23.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的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可制得无裂缺的厚度为9μm的Pd/γAl2O3催化膜,膜材料的平均孔直径为6nm,Pd被均匀地分布在膜的顶层,其平均粒径为23nm.  相似文献   
24.
A new type of THz waveguides, which employs a solid polyethylene rod as the core and polyethylene tubes in a periodic array of square lattice as the cladding, is propose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is new THz waveguide, especially in dispersion, confinement loss and single mode property,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with the plane wave expansion method and the beam propagation metho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THz waveguide can reach not only low dispersion but also low confinement loss at single mode propagation. Therefore, the square lattice structure is a better candidate as THz waveguides than the triangular ones.  相似文献   
25.
基于模糊集相容性的模糊控制规则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模糊模型的完备性和相容性的基础上 ,根据模糊集贴近度 ,提出模糊集相容性的概念 ;通过对模糊控制规则表特征的分析 ,进一步完善规则相容性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 ;最后给出模糊控制规则模型自寻优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6.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及超深亚微米技术下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杰  易万兵  吴瑾 《物理学报》2006,55(10):5424-5434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历来是微电子产业的研究热点,其面临的电迁移可靠性挑战也是芯片制造业最持久和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0.18 μm)铝互连技术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从电迁移理论出发,分析概括了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世纪至今关于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主要经验;最后结合已知的结论和目前芯片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当前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方向. 关键词: 电迁移 铝互连 微结构  相似文献   
27.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28.
许多实验对用CsI(Tl)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来寻找和探测暗物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本工作利用8MeV单能中子轰击CsI(Tl)晶体探测器来研究Cs核和I核的QuenchingFactor.在数据处理中,运用脉冲形状甄别(PSD)方法来分辨反冲核信号和本底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在7keV到132keV的能区中,Quench ingFactor随着反冲核能量的减少而增加.在探测暗物质的实验中,这一性质对于CsI(Tl)晶体探测器获得较低的能量阈值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29.
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补偿板与干涉条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缺失补偿板的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附加光程差,推出干涉条纹满足的方程式,并用计算机模拟了动镜移动过程中变化的干涉条纹,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0.
本文采用HNO3-H2O2对中药方剂煎煮液进行处理,拟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试样中12个微量元素的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考察了基本效应的影响。在选定条件下,12个微量元素的检出限为0.10-5.0ng/g,相对标准偏差为0.10%-9.5%(n=10),加标回收率为85%-103%。该方法简单、快速,已用于大量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