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1046篇
化学   1913篇
晶体学   129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416篇
物理学   13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与传统敷料相比,静电纺丝纳米抗菌敷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既有益于细胞呼吸,又可阻止细菌感染伤口,并能有效增大抗菌药物与伤口中细菌的作用面积而高效杀菌。此外,纳米敷料还能最大程度仿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加快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促进受损皮肤的恢复,因而非常适合用做皮肤敷料。本文对静电纺丝纳米抗菌敷料的特点,各类基体材料、抗菌药物在静纺抗菌敷料制备中的应用,以及静纺敷料的抑菌效果做了介绍,并对静电纺丝纳米抗菌敷料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2.
利用石墨烯及中空结构的金纳米笼构建了无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利用多元醇还原法合成制备了导电性好、催化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的金纳米笼;再利用高分散的石墨烯将其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进一步吸附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在无微囊藻毒素存在时,电化学探针[Fe(CN)6]3!/4!在传感器界面上能获得较高的电流响应信号。当培育了微囊藻毒素后,抗体与微囊藻毒素形成免疫结合物,增加了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和传质阻力,阻碍[Fe(CN)6]3!/4!扩散到电极表面,导致[Fe(CN)6]3!/4!的电流响应信号明显降低,电流减小的程度间接地与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成比例,可实现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实验考察了抗原培育时间,抗体浓度等条件对该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5~1000μg/L,检出限为0.017μg/L,优于文献报道。此传感器操作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实际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1%。  相似文献   
133.
Three homoleptic lanthanide complexes, [C6H5COCHC(CH3)N(p-ClC6H4)]3Ln(THF)n(n = 0, Ln = Yb(1); n = 0, Ln = Y(2); n = 1, Ln = Nd(3)), were synthesized by amine elimination reaction of Ln[N(SiMe3)2]3 with 1-phenyl-3-N-(p-chlorophenylimino)-1-butanone. These complexes crystallize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9.805(3), b = 14.831(6), c = 16.075(6) A, α = 111.996(9), β = 91.570(7), γ = 93.744(6)°, V = 2159.4(13) A3, Z = 2, D3 c = 1.515 g/cm, F(000) = 986, μ(MoKα) = 2.396 mm-1, R = 0.0360 and wR = 0.0850 for 954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1; a = 9.861(5), b = 14.852(9), c = 16.111(9) A, α = 112.362(13), β = 91.949(11), γ = 93.678(14)°, V = 2173(2) A3, Z = 2, Dc = 1.377 g/cm3, F(000) = 924, μ(MoKα) = 1.570 mm-1, R = 0.0735 and wR = 0.1389 for 801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2; and a = 9.308(3), b = 15.357(3), c = 17.419(4) A, α = 66.493(13), β = 88.61(2), γ = 86.664(19)°, V = 2279.4(9) A3, Z = 2, Dc = 1.499 g/cm3, F(000) = 1046, μ(MoKα) = 1.364 mm-1, R = 0.0843 and wR = 0.2280 for 843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for complex 3. Each central metal in complexes 1 and 2 is six-coordinated by three nitrogen and three oxygen atoms from three β-ketoiminate ligands to give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hile the central metal in 3 is seven-coordinated by three nitrogen and three oxygen atoms from three β-ketoiminate ligands and one oxygen atom from the solvated THF molecule to complete a distorted monocapped trigonal prism.  相似文献   
134.
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将自制的人工角膜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壳聚糖(n-HA/PVA/CS)浸泡在模拟体液中,对材料的含水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及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中,n-HA/PVA/CS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为80%~86%,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能承受正常眼压,且热稳定性较好.在浸泡后期,n-HA/CS/PVA复合材料对Ca2+的吸附和释放达到动态平衡;而其表面含有微量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沉积,有利于纤维细胞的长入.  相似文献   
135.
以MoO_3为前驱物,CH_4/H_2为碳源,采用程序升温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不同碳化终温(640、660、680、700和720℃)的碳化钼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SEM、TEM、XPS和Raman表征研究碳化钼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性质,并研究不同碳化终温碳化钼对喹啉加氢脱氮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碳化终温的碳化钼催化剂均为β-Mo_2C,碳化终温可显著改变碳化钼表面物种含量、平均孔径和介孔分布。碳化终温为680℃时,催化剂碳化程度较高,表面氧物种含量最低,表面C/Mo物质的量比最高,对应的催化活性也最佳,在340℃、4 MPa条件下,喹啉的转化率和脱氮率均高达99%以上,芳香族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可达37.8%,显示出较低的芳环破坏性。表面组成尤其是表面氧对于β-Mo_2C上喹啉加氢脱氮反应途径的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6.
为优化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光催化剂的结构,改善其对污染物的降解性能,本文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和热氧化剥离制备了二维石墨相氮化碳(2D-C3N4),并用光还原法一步合成纳米银/二维石墨相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Ag/2D-C3N4/rG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BET)等对材料进行表征。 以头孢曲松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pH值、催化剂用量、头孢曲松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的吸附、降解性能的影响,并探究降解反应机理。 当pH=6.0,催化剂用量为0.3 g/L,头孢曲松钠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复合材料对头孢曲松钠的降解率可达到89.1%。 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用于处理含头孢类抗生素的废水。  相似文献   
137.
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湿法炼铜”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复习教学为例,针对学生能力的薄弱点,围绕核心反应搜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模拟体会具体反应应用于生产实际时需考虑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8.
仇永红  王春  刘晓娟 《化学教育》2020,41(19):20-24
化学概念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还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以初中化学教学“认识溶液”为例,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整合了丰富的实验、媒体、社会等素材,从宏观到微观,从证据到推理,从科学精神到社会责任,促进了学生学科思维和意识的协同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9.
研究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影响。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后,分别进行DSA检查以及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通畅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查的一致性。通过对CT检查结果以及DSA检查结果的配对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诊断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验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一致性较好。总之,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0.
基于氨基酸的疏水特性, 将离散小波变换与延时交叉相关分析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分析蛋白质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的新方法——序列小波层次相关法. 以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中Trypsin种属为研究对象, 描述了该方法在揭示不同物种的Trypsin蛋白质进化关系中的应用; 以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血红蛋白和溶菌酶为例, 采用该方法揭示了蛋白质之间功能与序列的内在关系. 该方法为非参数方法, 具有简单、直观、可视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且不需要事先知道蛋白质的结构, 仅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即可比较和揭示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