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3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818篇
化学   5162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470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904篇
物理学   29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ailways is toward the improvement of capacity and service quality, where the service quality includes safety, schedule, high speed, and comfort.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model to analyze the mixed running processes of trains with maximal speeds of 500 km/h and 350 km/h respectively in the moving block system. In the proposed model, we establish some sound rules to control the running processes of a train, where the rules include the departure rules in the intermediate stations, the overtaking rul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speed limitation for a train stopping at a station or passing through a st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mixed ratio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stations, the properties of the train traffic flow (including capacity and average speed) are simul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trains will affect the capacity, and a proper increase of the spatial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stations can enhance the capacity and the average speed under the moving block.  相似文献   
62.
用低本底反康谱仪(HpGe–NaI)和HpGe–HpGe的三参数符合γ–γ–T系统,对72Ga的衰变γ单谱、符合谱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获得2.3×107个符合事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含有26个能级、87条γ射线的72Ga的衰变能级纲图,其中包含首次测到7条γ射线225.92、826.97、1349.71、1475.32、1667.91、2105.28、2247.39keV和4个能级3248.01、3396.27、3806.10、3864.56keVS并为2939.83keV能级和112.59、937.97、2402.25、2939.95keV4条γ射线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实验没有发现113.5、1155.7、1192.4keVγ射线和能级3307.1keV存在的证据。并把317.72keVγ射线的跃迁,由原来的能级3757.26keV跃迁到3439.51keV能级,改为3565.85keV到3248.01keV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63.
Tensor tomography is being investigated as a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in vivo diffusion tensor fields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easurements. Specifically, assessments are being mad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ardiac diffusion tensor fields from 3D Radon planar projections using a filtered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 in order to specify the helical fiber structure of myocardial tissue. Helmholtz type decomposition is proposed for 3D second order tensor fields. Using this decomposition a Fourier projection theorem is formulated in terms of the solenoidal and ir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tensor field. From the Fourier projection theorem, two sets of Radon directional measurements, one that reconstructs the solenoidal component and one that reconstructs the irrotational component of the tensor field, are prescribed.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filtered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 formulae are give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3D second order tensor field and its solenoidal and irrotational components from Radon projection measurements. Compute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and demonstrate that a realistic model of the helical fiber structure of the myocardial tissue specifies a diffusion tensor field for which the first principal vector (the ve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maximum eigenvalue) of the solenoidal component accurately approximates the first principal vector of the diffusion tensor. A priori knowledge of this allow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yocardial fiber structure to be specified utilizing one half of the number of MRI measurements of a normal diffusion tensor field study.  相似文献   
64.
利用800 nm波长的飞秒抽运探测技术测量r具有不同单晶硅薄膜厚度的绝缘衬底上硅(SOI)皮秒瞬态反射率变化,并通过基于受激载流子密度和温度变化过程建立的反射率模型讨论了SOI表面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表面复合速度(SRV)是影响载流子动力学响应的主要因素,且薄膜厚度越小表面复合速度就越大,对应的表面态密度可达到1013cm-2 .对于较小的SRV,受激载流子的超快响应决定了瞬念反射率变化;而对于较大的SRV,晶格温升对瞬态反射率变化的贞献变得显著,使得反射率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并超过初始值.  相似文献   
65.
郑小宏  戴振翔  王贤龙  曾雉 《物理学报》2009,58(13):259-S265
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具有锯齿状边沿并且具有反铁磁构型的单层石墨纳米带的自旋极化输运.研究发现,在中心散射区同一位置掺入单个B和N原子,尽管对整个体系磁矩的影响完全相同,但对两个自旋分量电流的影响却完全相反.掺B时,自旋向上的电流显著大于自旋向下的电流;而掺N时,自旋向下的电流显著大于自旋向上的电流.这是由于不管掺B还是掺N都将打破自旋简并,使得导带和价带中自旋向上的能级比自旋向下的能级更高.掺B引入空穴,使完全占据的价带变为部分占据,从而自旋向上的能级正好处于费米能级,使得电子透射能力更强、电流更大,而自旋向下的能级则离费米能级较远使电子透射的能力较弱.掺N则引入电子,使得原来全空的导带变为部分占据,从而费米能级穿过导带中自旋向下的能级,使得自旋向下的电子比自旋向上的电子透射能力更强. 关键词: 自旋极化输运 单层石墨纳米带 第一性原理 非平衡格林函数  相似文献   
66.
本文测量了入射能为2–25 keV/u的Ne2+离子穿过不同厚度碳膜诱导的前向、后向 (分别对应出射表面和入射表面) 电子发射产额. 实验中通过改变炮弹离子的能量, 系统的研究了势能沉积、电子能损以及反冲原子对前向、后向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 结果表明, 离子的势能沉积只对后向电子发射有贡献, 前向、后向电子发射产额分别与Ne2+离子在薄膜出射、入射表面的电子能损近似成正比关系, 其中电子能损很低 (对应于离子能量很低) 的时候, 反冲原子对电子发射的贡献不能忽略. 关键词: 近玻尔速度 电子发射 电子能损 反冲原子  相似文献   
67.
紧凑型X-pinch装置探头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紧凑型X-pinch脉冲功率装置的电流电压测量设计方法。根据该装置的同轴传输线结构特点,研制了一种利用金属膜连接传输线外筒与负载外筒,构成回路测量负载电流的探头。在传输线末端设计电容分压器作为测量负载电压的探头,并利用电路模拟软件对此过程进行模拟,同时这两个探头需要进行在线标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探头性能稳定、响应快,是测量负载电流与电压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68.
刘健  赵增勤  于文广 《数学学报》2019,62(3):441-448
在半直线无穷区间上,我们研究具有微小非自治扰动项的脉冲方程边值问题的古典解,应用变分方法和相应的临界点理论得到了三个古典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9.
干涉理论对bottle beam的描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夏辉  吴逢铁  刘岚 《物理学报》2007,56(2):791-797
对轴棱锥产生的贝塞尔光聚焦特性的描述,我们提出一种有别于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理论的解析表达.这种解析表达基于干涉理论的基础,它能够模拟计算出聚焦透镜置于最大准直距离之外以及在聚焦透镜焦平面以后的光束行为,能够更好地描述bottle beam的形成过程,这些结果用衍射积分理论是得不到的.我们还得到了与Wei用几何光学分析所得出的当z0max将产生hollow beam的不同结论.所有理论计算结果都得到实验的有力验证. 关键词: bottle beam 贝塞尔光 轴棱锥 光镊  相似文献   
70.
用于组织光学特性参量测量的改进型双积分球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骆清铭  曾绍群  尹萌  阮玉 《光子学报》2001,30(10):1175-1181
研制了一套改进型的双积分球系统,通过对光源功率的监测,可以准确获取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参量.文中详细阐明了该系统的组成、原理、测量技术及获取光学特性参量的逆加折叠方法;并分两种情况,即用改进型的双积分球系统及常用的双积分球系统分别对内脂与细粒蓝的光学特性参量(632.8nm)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改进型系统能很好消除光源波动对测量所带来的影响,所测量的数据更准确,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