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132篇
晶体学   7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利用成本低廉的液相外延技术, 成功制备了具有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的HgCdTe场效应管器件. 在该器件中, 观察到清晰的Shubnikov-de Hass振荡和量子霍尔平台, 证明样品具有较高的质量. 测量零场附近的磁阻曲线, 在HgCdTe-基器件中观察到反弱局域效应, 表明样品中存在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 利用Iordanskii-Lyanda-Pikus理论, 很好地拟合了反弱局域曲线. 由拟合得到的自旋分裂能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达到9.06 meV. 根据自旋分裂能得到的自旋-轨道耦合系数同样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与沟道较宽的量子阱中所得到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262.
高效脱汞吸附剂的脱汞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廉价的生物质竹炭进行KI化学改性,在小型实验台架上研究了改性竹炭的的汞脱除性能,并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XPS表征和热分析以研究表面官能团在改性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和脱汞机理。结果表明:碘化学改性竹炭具有超强的脱汞能力,改性后竹炭具有更多的利于脱汞的官能团,其主要靠化学吸附脱汞。  相似文献   
263.
采用盐酸分解样品,用聚环氧琥珀酸(PESA)掩蔽基体,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锌锭中砷和汞的方法.实验表明,0.1g锌锭溶解后加入2.0mL PESA可以有效地掩蔽基体元素Zn,共存元素Mg、Al、Cu、Sb和Sn不干扰As和Hg的测定.砷和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6μg/L和0.043μg/L.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砷和汞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在1.1%-2.0%和1.0%-1.6%之间.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1%-120.0%和92.8%-108.8%.  相似文献   
264.
微槽群相变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应用于大功率芯片散热的微槽群相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了一种能强化系统换热性能的混合液体工质2-Methylpentane与甲醇.实验结果表明,一定的真空度和充液率下,充入一定摩尔配比的该种混合工质,在同一散热热流密度下,与前人的工作相比,能够使芯片表面温度降低7~9℃.其散热性能能够满足当今大功率高性能电子芯片的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265.
超高压提取桑叶芦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励建荣  韩晓祥 《分析化学》2008,36(3):365-368
考察了常温下超高压提取桑叶芦丁的提取工艺,观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压力、溶剂与原料比、提取时间及桑叶颗粒大小等因素对桑叶芦丁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桑叶芦丁的最佳萃取条件为:7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压力为500MPa,提取时间为8min,桑叶颗粒大小为0.18~0.25mm,溶剂与原料比为20∶1,桑叶芦丁提取率达23.9mg/g。  相似文献   
266.
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分析芯片的一种简易热压制作法,研究了采用外径为180μm的毛细管作为压制微通道"模具"时的条件及相应的PMMA基片的热封合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PMMA芯片的微通道及其横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PMMA芯片电渗流,其电渗流值与文献报道值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方法实现了热压封接。另外,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表明该方法制作的PMMA芯片能稳定且均一地固定蛋白固定相,并成功实现色氨酸对映体的手性分离,两者的有效踏板数分别为450000和19000m-1。  相似文献   
267.
DNA nanomachines have been engineered into diverse personalized devices for diagnostic imaging of biomarkers; however, the regeneration of DNA nanomachines in living cells remains challenging. Here, we report an ingenious DNA nanomachine that can implement telomerase (TE)-activated regeneration in living cells. Upon 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 (APE1)-responsive initiation of the nanomachine, the walker of the nanomachine moves along tracks regenerated by TE, generating multiply amplified signals through which APE1 can be imaged in situ. Additionally, augmentation of the signal due to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nanomachines could reve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E in different cell line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 of the use of biomarkers to assist in the regeneration of nanomachines in living cells. This study offer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pplicable and efficient DNA nanomach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