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化学   750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23篇
物理学   8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 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 实验发现,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 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 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 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 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Li XN  Zhang Y  Cai XH  Feng T  Liu YP  Li Y  Ren J  Zhu HJ  Luo XD 《Organic letters》2011,13(21):5896-5899
Psychotripine, a trimeric pyrroloindoline derivative with an unprecedented hendecacyclic system bearing a hexahydro-1,3,5-triazine unit,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Psychotria pilifera.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d quantum theory. A possible biogenesis was also postulated.  相似文献   
163.
主要讨论了非线性方程F(λ,u)=λu-G(u)=θ的分歧问题,其中G:X→X为非线性可微映射,X为Banach空间.在G′(θ)为紧算子,N(λ~*I-G′(θ))\R(λ~*I-G′(θ))≠{θ}的条件下,利用Lyapunov-Schmidt约化过程和隐函数定理证得了方程F(λ,u)=θ在多重特征值处的分歧定理,推广了Krasnoselski的经典分歧定理.  相似文献   
164.
理论上,据边坡设计坡面来编录展示结构面的迹线分布应与其在坡面内的侧伏交线一致。把握一定的侧伏规律,处以适当的素描技法,既可吻合实际情况,又可提高绘图效率和资料质量,对边坡结构模型的准确分析不无裨益。有鉴于此,经过现场观测总结,分析了结构面与坡面的各种交切关系及其迹线的侧伏特征。在侧伏规律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根据两者产状提出其特征三角形判别法,并编制相应的算图,可校核以及在适当条件下推测某一产状要素。讨论了实践中几类难以作图的特殊情况下侧伏规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5.
龚良飞  张庆明  龙仁荣  张凯  巨圆圆 《爆炸与冲击》2021,41(2):021402-1-021402-17
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固体物质在强冲击作用下的重要物理响应,在深空探测、航天器对空间碎片的防护设计、武器毁伤评估应用广泛。本文中概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现象,总结了不同碰撞条件下,超高速碰撞产生微波和闪光的时频特性;从超高速碰撞产生材料破碎和产生等离子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超高速碰撞产生微波的辐射模型;归纳了超高速碰撞下的发光机理,并阐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连续光谱和线谱的辐射模型,指出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电磁辐射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6.
探讨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可为建立竹林生态安全监测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相比于传统的多光谱数据,高光谱遥感能够准确探测不同刚竹毒蛾危害等级间寄主光谱的细微变化。然而,当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其寄主的光谱变化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总结。为此,基于实测的552条竹叶光谱,分析了健康、受刚竹毒蛾危害、小年叶片之间的光谱差异,选择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特征变量,并利用XGBoost模型建立了叶片尺度的刚竹毒蛾危害检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受害叶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率逐渐出现“绿低红高”的特征,其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则不断降低,而短波红外的反射率则明显高于健康叶片,尤其在两个水汽吸收波段(1 450和1 940 nm)的差异最为明显;(2)小年叶片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显著高于健康、受害叶片;(3)根据不同受害类型叶片的光谱特征可知,较之健康叶片,缺刻型叶片的光谱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红褐色病斑型叶片在红光波段的反射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灰白色病斑型叶片则已经完全失去了植被的基本光谱特征;(4)根据XGBoost模型给出的变量重要性排序可知,各特征变量的贡献度依次为PRI(光化学反射率指数)>FDVI576, 717(植被健康程度评估指数)>NPCI(归一化色素叶绿素指数)>DSWI(疾病水胁迫指数)>VOG 1(红边指数1)>RVSI(红边植被胁迫指数)>NDWI(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5)模型对刚竹毒蛾危害识别的总平均精度为74.39%,其中健康叶片的识别精度达到了94.55%,轻度危害叶片为74.93%,重度危害为84.12%,小年叶片则为71.10%,而中度危害叶片的识别精度较差,仅为33.48%。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非耦合谐振子系统能谱、非耦合与坐标耦合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能谱、非耦合与动量耦合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能谱、非耦合与坐标动量交叉耦合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能谱和非耦合与压缩项耦合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5种谐振子能谱进行求解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一,对存在非对易参数的能级差的解时,当非对易参数为零时,所求的哈密顿量能级差的解与非耦合谐振子能谱能级差的解相似,从而验证了求解结果的正确性;其二表明了坐标耦合系数、动量耦合系数和压缩性系数都对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能谱的能级差产生了影响;其三,对非耦合与坐标动量交叉耦合共同组成的谐振子系统能谱而言,坐标动量交叉耦合系数和非对易参数都没有对交叉耦合谐振子的能级差产生任何影响.对多种耦合系统谐振子能谱进行求解,覆盖面广,分析全面.  相似文献   
168.
I.IntroductionAerodyntalcnoiseofturbomaChinrynotoalythectstheenvironmentbutalsosometimesresultsinstructuredamage.Aeroacoustics,asaintewhsciPlineofacousticsandaerodynamics,isattractingmorandmoreatteDtionandresearch.TherearetwoimportalltcontentsonthenoiseproducingmechAnsmsinaeroacousticproblem.OneisaboutthesourcesofnoiseinturbomachinryGenetallytherearethreetyPesofsources:thickness,forceandturbulencestress,correspondingrespectivelyTomonopole,dipoleandquadruplesourcesThelatertwokindsofsourcesh…  相似文献   
169.
We mainly focus on the study of precipitating cloud merging associated with vortex merging. The vortex and precipitating cloud merging are simulated by the cloud resolving model from 0000 21 to 1800 23 July 200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well simulates vortex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precipitating clouds. It is also proven that the vortex merging follows the precipitating cloud merging although vortices show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The convection vorticity vector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merging processes. Two merging cases a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42-h simulation and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分析了降液膜高雷诺数区域换热系数随液膜长度变化趋势,引出临界长度的概念。在较高雷诺数的湍流区,回流区的存在以及表面波的影响能有效地减少局部薄膜厚度并增加对流换热,流速的增加进一步强化换热,增加降膜整体传热系数。在高雷诺数区域,厚度形成的热阻超过回流的增强作用,而使换热削弱。液膜小于临界长度L换热系数随长度增长而增加,大于L换热系数随液膜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