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73篇
  免费   7075篇
  国内免费   10370篇
化学   35483篇
晶体学   961篇
力学   2517篇
综合类   995篇
数学   5221篇
物理学   1784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1234篇
  2021年   1305篇
  2020年   1422篇
  2019年   1500篇
  2018年   1205篇
  2017年   1491篇
  2016年   1733篇
  2015年   1968篇
  2014年   2366篇
  2013年   3257篇
  2012年   3542篇
  2011年   4337篇
  2010年   3409篇
  2009年   3216篇
  2008年   3365篇
  2007年   3052篇
  2006年   2896篇
  2005年   2702篇
  2004年   2648篇
  2003年   2047篇
  2002年   2072篇
  2001年   1784篇
  2000年   1580篇
  1999年   1137篇
  1998年   815篇
  1997年   659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493篇
  1993年   707篇
  1992年   730篇
  1991年   511篇
  1990年   495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240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62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PSs), the liquid-phase species of active materials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connect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insulative solid sulfur and lithium sulfide and are key to full exertion of the high-energy-density Li-S system. Herein, the concept of sulfur container additives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modification on the PSs species. By reversible storage and release of the sulfur species, the container molecule converts small PSs into large organosulfur species. The prototype di(tri)sulfide-polyethylene glycol sulfur container is highly efficient in the reversible PS transformation to multiply affec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sulfur cathodes in terms of liquid-species clustering, reaction kinetics, and solid deposition. The stability and capacity of Li-S cells was thereby enhanced. The sulfur container is a strategy to directly modify PSs, enlightening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n Li-S batteries and multi-phas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32.
双掺(Tm3+,Tb3+)LiYF4激光器1.5 μm波长激光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方达伟  洪治  洪方煜  邬良能 《光学学报》2002,22(12):426-1432
由速率方程推出了双掺(Tm^3 ,Tb^3 )离子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阈值解析式,讨论了Tm^3 和Tb^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1.5μm波长附近的激光阈值和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及晶体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对应Tm^3 离子^3H4→^3F4跃迁的约1.5μm波长的激光,激活离子Tm^3 的掺杂原子数分数过大时,交叉弛豫作用将使系统阈值迅速增加。Tb^3 离子的加入,一方面能抽空激光下能级,起到降低阈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亦减少了激光上能级的寿命,使阈值升高。故Tb^3 离子有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对于Tm原子数分数为y=0.01的Tm:LiYF4晶体,Tb^3 离子的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为0.002左右,同时表明,激光阈值与晶体长度有关。最佳晶体长度与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以及晶体的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有关。  相似文献   
33.
1引言CPL(毛细泵两相流回路)能传输较高的热负荷,而且不需要循环泵、阀门等运动部件,重量轻可靠性好;在飞行器热控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CPL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运行,需要防止工作介质出现冷冻,为此,我们已经用解析[2]和数值的方法[3]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应用的结果。另外,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如果出现冻结,需要融化起动,热管的安全设计需要研究它的融化特性,以确保热管在空间能正常运行。双倒易边界元方法用Laplace基本解[4],通过对一类偏微分方程两侧进行转化,将它全部转化为纯边界积分…  相似文献   
34.
非线性光纤方向耦合器孤子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勇  王子华 《光子学报》1997,26(3):233-236
利用变分方法,导出了双曲正割型光孤子在非线性光纤耦合器中传输时满足的动力学方程组,分析了该方程组的平衡点性态,讨论了光孤子的开关特性.指出参数|β|<2π.是能实现完全的开关操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5.
油水两液相一维非等温渗流的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求解油水两液相非等温渗流的温度场、压力场基础上,以驱动功、驱动功率、驱动阻力、驱动速率为特征参数,对该过程进行(火用)传递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含水通过降低油的相对渗透率、从而增大驱动阻力、减小驱动功率, 最终导致原油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6.
VRPTW的扰动恢复及其TABU SEARCH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带时间窗的车辆路线安排扰动恢复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各种可能的扰动:增加减少客户,时间窗、客户需求及路线可行性的扰动,构造了扰动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同时通过对模型参数重新设置,得到了多个满足要求的不同的解,这样使解更具有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采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Nd∶LuVO4晶体,利用Cr4+∶YAG晶体作为可饱和吸收元件,实现了1.06 μm激光的被动调Q运转.在泵浦功率为19.1 W时,获得最高平均输出功率为4.58 W,脉冲宽度为84 ns,单脉冲能量为36.6 μJ以及峰值功率为436.2 W的激光脉冲.  相似文献   
38.
根据生产任务选择加工设备进行制造资源重组是实现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设备的选择涉及到多种因素,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传统的依靠人工经验的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本文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设备选择评价体系,通过对模糊判断矩阵采用最小对数二乘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其性能指标值,通过模糊积分对评判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简化了决策过程,为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选择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基于模糊集相容性的模糊控制规则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模糊模型的完备性和相容性的基础上 ,根据模糊集贴近度 ,提出模糊集相容性的概念 ;通过对模糊控制规则表特征的分析 ,进一步完善规则相容性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 ;最后给出模糊控制规则模型自寻优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0.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及超深亚微米技术下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杰  易万兵  吴瑾 《物理学报》2006,55(10):5424-5434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历来是微电子产业的研究热点,其面临的电迁移可靠性挑战也是芯片制造业最持久和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0.18 μm)铝互连技术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从电迁移理论出发,分析概括了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世纪至今关于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主要经验;最后结合已知的结论和目前芯片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当前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方向. 关键词: 电迁移 铝互连 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