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9篇
  免费   957篇
  国内免费   1839篇
化学   3360篇
晶体学   119篇
力学   328篇
综合类   239篇
数学   594篇
物理学   23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正> 由不同催化体系制得的聚1,2-丁二烯,由于其立体规整性(如等规、间规和无规)不同,其形态、热学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关于它们的热学性质文献报道不多。我们曾报道,由三乙酰基丙酮钴-三异丁基铝-二硫化碳催化体系制备的间规聚1,2-丁二烯是晶态的;而由正丁基锂和MoCl_4OR-(i-Bu),AlOR′制得的是无规聚1,2-丁二烯;是非晶态  相似文献   
152.
碳热还原制备不同形貌的碳化硅纳米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镧和表面活性剂为调控剂,通过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反应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碳化硅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散射能谱对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所制备的碳化硅纳米线均为立方结构的β-SiC,分别具有直线状、竹节状和链珠状、分枝状等不同形貌。金属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碳化硅纳米线的结构和形貌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3.
报道了旋转薄层色谱分级聚合物,及配合直接扫描密度法测定分子量分布的结果.在旋转薄层硅胶板上用混合溶剂成功地分离并直接收集了聚苯乙烯21个级分,分子量测定结果与GPC法基本一致.初步认为旋转薄层色谱以薄层吸附色谱分离机理为基础,采用连续注入流动相和旋转薄层板离心力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并加快了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4.
采用了研磨后超声和离心分离方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纳米片,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离心速度分离的二硫化钼纳米片进行了表征。使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磺胺甲恶唑溶液中对二硫化钼纳米片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了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磺胺甲恶唑在二硫化钼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流值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是扩散控制过程。DPV扫描结果显示,磺胺甲恶唑的峰电流与其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研磨超声方法制备出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层材料在电极上能够加速电子的转移和传输,从而有效提高峰电流值,为进一步研制准确测定磺胺甲恶唑电化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材料和电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5.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rTi0.9M0.1O3-δ (M=Mg,Al, Zr)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oxygen(O2-TPD) metho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oping the cations of lower valence (e.g. Mg2+, Al3+) to the B site of SrTi0.9M0.1O3-δ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results in the higher content of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s and thus higher C2-selectivity for OCM rea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xygen vacancies of SrTi0.9M0.1O3-δ (M=Mg, Al, Zr)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are the sites responsible for oxygen activation, and the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SrTi0.9M0.1O3-δ catalysts are the main active species for OCM reaction.  相似文献   
156.
用XPS对沉积在硅基片上的聚酰亚胺LB膜以及由它真空热解制备的SiC薄膜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 .XPS结果显示聚酰亚胺LB膜结构均匀 ,质量良好 ;真空热解时 ,约在 6 70℃时LB膜中的C与衬底Si反应形成SiC ;Ar离子溅射深度俄歇谱表明所制备的SiC膜中Si和C浓度成梯度分布 ,说明SiC是由Si和C相互扩散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7.
IntroductionThe chemistry of chalcogen organometalliccomplex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branches in modern chemistry[1] .Itnot only showsthe coordinate variability of organometalliccomplexes but also i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reaction mechanism of biologic enzyme[2 ] and thecatalysis of dehydrogenation or hydrogenation inindustry[3] .It is known that transition metalcomplexes react with cyclopentadienyl orsubstituted cyclopentadienyl to form halfsandwichcomplex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  相似文献   
158.
制备了对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Ag-MoO3催化剂, 采用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丙烯、环氧丙烷及丙烯+氧气的混合气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 研究表明, 丙烯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 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而环氧丙烷吸附后在较高温度下则发生开环和聚合反应直至产生积炭. 与Ag催化剂相比, 在Ag-MoO3催化剂上, MoO3的加入在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物环氧丙烷的开环及深度反应, 使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提高. 另外,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滞留时间下, 环氧丙烷发生深度反应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用~(13)C-NMR研究了异戊二烯(IP)在均相催化剂(CF_3CO_2)_2LnCl·EtOH—(i-Bu)AlH—o-C_6D_4Cl_2作用下的聚合过程。单体首先被活化同稀土配位生成η~4-IP稀土配合物(反式和顺式),然后η~4-IP的C-3和C-4插入Ln-H键生成η~3-烯丙基稀土配合物——η~3-(2-甲基)丁烯基稀土配合物(同式和对式)。二维~(13)C-NMR交换谱表明η~4-IP和0η~3-烯丙基的每对异构体在常温下分别进行慢交换反应(互变异构),这一过程使插入反应在常温下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60.
卫敏  金小青  赵岳星 《色谱》2019,37(2):143-148
以3-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极性脲丙基-C30(TPU-C30)反相色谱固定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对该固定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U-C30固定相已成功制备,连续制备3次固定相,其元素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说明该合成工艺重复性良好。以不同极性、位置异构、碱性化合物为溶质探针,以传统的C18色谱柱与C30色谱柱为参比,对制备的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PU-C30固定相具有不同于传统C18柱、C30柱的选择性和更优的择形性,明显改善了碱性物质的峰形,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