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7篇
  免费   1893篇
  国内免费   3632篇
化学   6740篇
晶体学   438篇
力学   768篇
综合类   475篇
数学   1255篇
物理学   47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于多数定量分析需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如果待测化合物的含量过低,靠近工作曲线的最低端则定量分析结果的偏差将较大。本文采用三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工作曲线的建立,包括一般线性回归(OLR)、加权线性回归(WLR)和稳健回归(RR)。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芹菜素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了这三种回归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对于低含量点化合物而言,WLR较其它两种方法更准确,且处理过程并不复杂,是一种可行、更准确的定量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研究了对2,2′-二邻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MOIM)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引发剂、供氢体、增感剂在紫外区的吸收谱图进行了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考察了不同光强、引发剂浓度以及不同官能度单体对反应速率及最终双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0.6%(质量分数)时,20s内双键转换率达到96%,随着引发剂浓度的提高,聚合速率增大.聚合速率以及最终双键转化率随着光强增大而增大;双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比三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要高.  相似文献   
993.
氯化镁增塑改性聚乙烯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化镁为增塑剂,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PVA). 研究了氯化镁与PVA的相互作用以及氯化镁增塑改性PVA的结晶性能、 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氯化镁能与PVA大分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从而破坏PVA分子链内和链间的氢键, 降低PVA的结晶度. 氯化镁对PVA的热性能影响显著, PVA在加入氯化镁后的热分解过程由纯PVA的两段失重过程转变成三段失重过程. 氯化镁可有效增塑PVA,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 拉伸强度下降, 断裂伸长率上升, 储能模量下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报道了Triton X-100(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水离子液体微乳液(Triton X-100/[bmim][PF6]-M)增敏荧光猝灭法测定W(Ⅵ)。该体系λex=616nm,λem=690,W(Ⅵ)含量在0.2~10.0μg/mL范围内与其荧光猝灭值(△F)符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4,方法检出限为0.07μg/mL。同时以荧光剂亚甲基蓝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初步探讨了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增敏机理。该方法可用于矿样中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ICP-AES法测定红土镍矿中Ni;Ca;Ti;Mn;Cu;Co;Cr;Zn和P含量的方法。样品用HCl、HNO3溶解,加入HF和HClO4,加热至HClO4烟冒尽,用HCl溶解盐类,过滤,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滤液中Ni、Ca、Mn、Cu、Co、Zn、P;残渣经灼烧、挥硅、K2S2O7熔融、HCl浸取,所得溶液与滤液合并,测定溶液中Cr和Ti含量。方法检出限:P为0.022μg/mL,其它元素在0.0032~0.0085μg/mL之间,方法的精密度(n=7)在1.4%~2.9%之间。分析结果与分光光度法、XRF法和AAS法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Ni、Cu、Co、Cr小于5%,Ti和Mn小于10%,Zn小于15%,Ca和P小于19%。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戊二醛法制备三聚氰胺-BSA偶联抗原,胶体金标记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三聚氰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结果显示,该试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对鲜奶、奶粉和饲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2.0和2.5μg/g,该法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小分子联苯甲醛(BPA)分别修饰第一和第二代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 合成了2种PAMAM的修饰产物G1-BPA4和G1-BPA8. 利用IR, 1H NMR及MALDI-TOF MS等手段表征了2种产物的结构, 研究了Cu2+浓度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作为常见荧光猝灭剂的Cu2+能使2种产物的荧光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8.
聚丙烯酸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聚丙烯酸(PAA)为水中溶解态高分子天然有机质的代表, 研究了PAA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重金属Cd的影响, 包括不同浓度的PAA对吸附的影响, PAA对特定pH下吸附等温线的影响以及不同pH下按不同顺序添加PAA时对吸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PAA的存在一般会降低生物膜对Cd的吸附, 其影响程度与PAA的浓度、 溶液pH、 吸附顺序及生物膜厚度等有关. PAA与Cd的浓度比越高, 其对吸附的影响越显著. 吸附溶液pH越高, PAA的影响越显著. 吸附顺序对吸附的影响在pH较低时不明显, 当pH较高时, 先加PAA后加Cd及两者同时吸附时对吸附的降低作用接近且较大, 先加Cd后加PAA时对吸附的降低作用相对较小. 生物膜较薄时PAA的影响更显著. PAA对生物膜吸附Cd的影响主要由PAA与生物膜之间对Cd的竞争以及三元表面配合物的生成与吸附2种因素共同决定. 高pH会促进PAA与Cd的配合而不利于带负电的配合物在生物膜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40%Pt/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应用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结果表明,由该制备方法可得到高分散,金属粒子粒径分布窄的高载量贵金属催化剂.TEM统计结果表明,调变多元醇法制备的40%Pt/C催化剂的金属粒子平均粒径约为2.9nm.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性能测试表明,该方法制得的40%Pt/C的电催化氧还原能力比同型商品催化剂更好.另外,利用UV-Vis光谱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结果表明,在调变的多元醇法中,Pt4+的还原是一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A new nickel(Ⅱ)-dicyanamide compound, [Ni(dca)2(en)]n (1) (dca=dicyanamide anion, [N(CN)2]-); en=ethylene diam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694 3(1) nm, b=1.041 5(2) nm, c=1.4132(2) nm, and β=90.381°, Z=4, V=1.011 0(3) nm3. In this compound, the adjacent nickel atoms are connected by dca all in μ1,5-bridging mode to form ladder-like units, which are linked with double dca bridges to generate a regular infinite stair-like structure. Temperature-depend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also characterized for this compound. CCDC: 208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