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9篇
  免费   2275篇
  国内免费   2545篇
化学   10553篇
晶体学   313篇
力学   573篇
综合类   233篇
数学   1382篇
物理学   445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99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1054篇
  2012年   1145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金属钛为靶材、O2/N2/Ar混合气氛为溅射气体,在导电玻璃(ITO)表面磁控溅射一层薄膜,再经300-500℃退火处理制备了氮掺杂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进而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TiO2-xNx薄膜表面沉积上一层多孔NiO薄膜,研究表明,制备的ITO/TiO2-xNx/NiO双层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致色特性,400℃退火处理的氮掺杂TiO2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响应,经氙灯照射1h后,薄膜从无色变成棕色,500nm波长处光透过率从79.0%下降至12.6%.  相似文献   
992.
罗亮  窦辉  郝迪  高思旖  张校刚 《化学学报》2011,69(14):1609-1616
以磁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盐([bmim]FeCl4)为介质,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机械球磨分散在其中形成[bmim]FeCl4/MWCNTs凝胶后, 加入乙撑二氧噻吩(EDOT)单体, 利用阴离子 的氧化性进行原位聚合, 球磨法制备了均匀包覆不同含量MWCNTs的聚乙撑二氧噻吩/多壁碳纳米管(PEDOT/MWCNTs)纳米复合材料. 并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PEDOT/MWCNTs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 用循环伏安测试(CV)研究了PEDOT/MWCNTs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四探针仪测定了PEDOT/MWCNTs的电导率|热重分析(TGA)研究了PEDOT/MWCNTs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PEDOT 纳米颗粒均匀包覆于MWCNTs表面, 形成了核壳结构|PEDOT与MWCNTs之间的共轭作用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MWCNTs的质量分数为30%的PEDOT/MWCNTs的电导率出现峰值, 达到7.46 S/cm, 且电化学活性最好. MWCN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 PEDOT/MWCNTs的热稳定性相对于PEDOT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以KMnO4、氧化石墨(GO)和硫酸为原料,在120℃水热条件下3 h成功合成了直径为10~20 nm,长度为300~400 nm的α-MnO2纳米棒。研究发现GO的引入降低了纳米棒的制备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1 mol.L-1Na2SO4中性水系电解液中,该纳米棒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当扫描速率分别为2 mV.s-1和5 mV.s-1时,比电容分别为276 F.g-1和240F.g-1;该纳米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4.
陈丹云  周慧  杨晓珂  何建英 《应用化学》2010,27(11):1282-1285
以回收灯用钨丝为催化剂前驱物,30%H2O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了己二酸,反应体系中无须使用有机溶剂、酸性助剂和相转移剂。 IR和TG分析表明,钨丝与H2O2反应生成的新生态过氧钨酸是催化活性成分,合成己二酸后转化为钨酸。 钨丝为催化剂前驱物合成己二酸适宜反应条件为:100 mmol环己酮,50 mL 30%H2O2,钨丝的摩尔用量为环己酮摩尔数的1.5%,回流反应6 h,己二酸收率63.7%。 比相同反应条件下用钨酸和WO3为催化剂的收率高10%~18%。  相似文献   
995.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fingerprint has been commonly used i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two-dimensional (2D) fingerprint obtained by means of HPLC-diode array detector (HPLC/DAD) can provide higher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2D HPLC/DAD fingerprints, which was based on digital image recognition techniques, was developed for the first time. First, wavelet transform was employed to eliminate noise signal in the 2D fingerprint, and then the 2D fingerprint was converted into grayscale image. Second, several features of the image were calculated,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samples of coptis chinensis, and the clustering result of samples was all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Based on the densities in grayscale image, three components in standard samples were quantitative analyzed, and the obtain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grayscale density were more than 0.999.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2D HPLC/DAD fingerprint was successful based on the idea and techniques of digital image recognition techniques, and this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d a new pathway for the analysis of two-dimensional spectrums.  相似文献   
996.
以不同链长溴代烷烃和N-甲基咪唑反应得到1-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室温下用溶剂蒸发法得到了单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化合物采用双分子层结构,水分子参与结构的形成,整个化合物由交叉的线性烷基链、咪唑头基、溴离子和水分子组成,溴离子和水分子之间较强的氢键作用在(010)方向上形成了一个无限的O-H···Br氢键链.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研究了其液晶行为,证明其一水合物为近晶相热致液晶.液晶区域的温度范围较宽说明水分子起到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以烯丙基-β-环糊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一步键合制备了环糊精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在电色谱模式下18种氨基酸对映体得到成功分离.研究发现,将修饰的环糊精衍生物作为功能单体制备出的毛细管整体柱对疏水性,含氨基和苯环的手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保留行为,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新型电色谱柱也被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998.
李英杰  郝秀菊  张春雨  梁辉 《应用化学》2010,27(12):1457-146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杂化材料,并通过双官能团试剂3-(甲氧基硅烷基)甲基丙烯酸丙酯(γ-MAPS)对其进行改性;改性溶胶与甲基丙基酸丁酯(BMA)作为功能单体,在毛细管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毛细管整体柱。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整体柱柱床的形貌。 以硫脲为电渗流标记物对所制备的整体柱进行了柱性能评价,考察了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获得了88000 plates/m的柱效;考察了中性物质在柱上的的保留行为,得出该柱具有反相电色谱保留性能。 通过对2种短肽(磷酸肽和非磷酸肽)洗脱测试,实现了对磷酸肽的有效富集与分离。  相似文献   
999.
张慧  何华  李洁  李卉  姚誉阳 《化学进展》2011,23(10):2140-2150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通过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专一地与目标分子互补性结合,从而将目标分子与杂质分离,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相中制备对印迹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然而分子印迹技术的实际应用环境大多是水相体系。近年来,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水相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与合成方法;印迹聚合物在水相中的作用机制;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项技术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以Ni(COD)2和含磷、氧配体为催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间规聚苯乙烯.对产物进行了13C-NMR、1H-NMR、GPC、TEM、DSC、TG等表征.在此反应体系下,最佳聚合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1.50 g,[St]0=1.79 mol·L-1,T=60℃,t=2h,[Ni(COD)2]=1.102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