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23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何文琪  史红兵 《分析化学》1995,23(9):1009-1012
本文用偏最小二乘法方法来解析荧光的激发发射和左阵,直接定量分析荧光混合物试样。文中分析了EEM的特点,介绍了用EEM-PLS定量分析试样的思路和方法,并对5个模拟混合物和4个实际混合物进行了测试和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还用实例讨论了数据中的异常点,对结果的影响及晚年剔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93.
提出了一种以湿法蚀刻技术制备的用于流动注射(FI)或顺序注射(SI)进样可更新表面检测的芯片式流通池,并将此流通池与SI系统及检测器相匹配,用于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SI-RST)反射光谱法检测。流通池由两片玻璃封接而成,流通池通道蚀刻在玻璃基片上。流通池通过多股双岔光纤分别与光源、检测器相耦合,以实现对微珠表面的反射光谱法检测。将此SI-RST反射光谱法检测系统用于对锌的检测,并测定人发试样中微量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94.
用MRI观察中药配伍对大白鼠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RI观察到中药的有效成份对大白鼠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并且观察到中药有效成份的不同配伍对疾病模型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以PdCl2-CuCl2-PPh3为催化剂体系,甲基乙基酮、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苯乙烯与一氧化碳及甲醇立体选择生成2-苯基丙酸甲酯的反应.对不同的催化剂前体催化烯烃氢酯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得知CuCl2在此催化反应中起着立体控制作用.同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溶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不同的膦配体等.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4.0—6.0MPa,反应时间24h,最好的溶剂是乙二醇二甲醚及甲基乙基酮.利用该催化剂体系对不同结构的烯烃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体系仅仅对苯乙烯类有较高的立体选择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6.
流动注射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清中NO3^—和N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血清中NO3和NO2的方法。以α-萘胺-7-磺酸为显色剂,在520nm比色,测定流路中装有锌-镉还原柱,将NO3在线还原为NO2。分析速度达45样·h^-1,NO3和NO2的检出限分别为0.01mg·L^-1、0.003mg·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5%。  相似文献   
97.
在不对称 Michael加成反应中,有机小分子如伯胺、吡咯烷类衍生物、(硫)脲类、手性方酰胺、联萘类、奎宁类、手性膦、离子液体和肽类等是目前使用的主要催化剂,如果能避免或少量使用有机溶剂,则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环境友好发展方向.β-环糊精的内腔疏水,而外部亲水,可以类似酶分子结合有机反应物,在水相体系进行催化反应.当β-环糊精分子上连接催化部位或结合部位时,能产生更优异的包结底物和诱导对映选择性的能力.目前基于β-环糊精衍生物构筑人工类酶催化剂用于不对称 Michael加成反应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氨基类有机小分子与单(6-O-p-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结合,得到9个氨基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CD-1–CD-9(收率在24.2%–64.9%,分子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 ESI-MS表征确认),并用于室温水相体系不对称Michael加成的仿生催化反应,以期获得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通过设计不同β-环糊精衍生物的修饰基团结构、改变反应介质pH值和反应底物结构,分析了Michael加成反应体系产物产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变化,采用2D-1H ROESY NMR、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β-环糊精衍生物和反应底物分子的包结状态,探究了反应过程机理.结果显示,在该水相体系中进行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产物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值)受修饰基团结构、反应介质pH值和底物结构影响较大.当反应介质pH值低于6.0时,由于氨基分子被质子化而失去催化活性;当 pH值为7.5时,获得中等水平的对映选择性,通过量子化学在 ONIOM (B3LYP/6-31G(d):PM3)水平上的优化计算发现,底物分子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可以出现两种形式:当底物分子的活性部位接近β-环糊精衍生物小口端的修饰基团时,产生分子内催化,诱导反应产生较好的对映选择性;当底物分子的活性部位远离β-环糊精衍生物小口端的修饰基团时,产生分子间催化,几乎没有对映选择性,而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当底物分子以较大的空间位阻与β-环糊精疏水性空腔结合时,产生较好的对映选择性,邻位取代的2-硝基-β-硝基苯乙烯比对位取代的4-硝基-β-硝基苯乙烯 ee值更高,通过量子化学优化计算证实空间位阻效应.应用2-金刚烷酮与β-环糊精衍生物空腔形成竞争性的包结反应实验,产物产率和ee值都下降,说明β-环糊精衍生物的疏水性空腔是产生不对称诱导和催化活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底物分子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过程通过2D-1H ROESY NMR和紫外吸收图谱获得确认.其中L-2-氨甲基吡咯烷修饰β-环糊精 CD-1表现出较好的反应对映选择性,在溶剂(pH =7.5,0.5 mol/L CH3COONa-HCl)2 mL,环己酮2 mmol,2-硝基-β-硝基苯乙烯0.2 mmol,CD-1用量0.04 mmol,25°C反应96.0 h的条件下,环己酮与2-硝基-β-硝基苯乙烯 Michael加成产物的 ee值达71%,产率为47%.该反应过程在β-环糊精衍生物的疏水性空腔内进行,修饰基团L-2-氨甲基吡咯烷与环己酮形成烯胺的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中国江西省龙南县足洞乡重稀土矿区及非矿区稀土元素富集植物芒萁体内稀土元素的精细定位及光抑制对芒萁光合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芒萁的根部和叶片中,矿区芒萁叶片中的重稀土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芒萁叶片。电镜观察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外,细胞质中只含有微量稀土元素。与非矿区芒萁叶片相比,重稀土矿区芒萁叶片中的色素含量显著降低,但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高。正常光照条件下,矿区芒萁光系统II(PS II)的光化学特性比非矿区芒萁略有提高。光抑制实验表明,400μmol photons.m-2.s-2的光照强度对矿区芒萁光化学活性影响很小而非矿区芒萁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综上所述,矿区芒萁富集重稀土元素的机制是:(1)通过产生的稀土结合多糖、蛋白等物质将稀土元素固定在细胞壁外;(2)通过改变叶片内部的叶黄素循环色素含量避免高光强对光系统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
苏碧云  拓宏兵  张群正 《催化学报》2011,32(9):1439-1445
在经典的Brookhart吡啶双亚胺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基础上,用吡咯五元环代替吡啶六元环骨架可得到具有不同电子效应的新型吡咯亚胺配体.通过吡咯环特殊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可设计出种类繁多的有别于吡啶亚胺配体的配合物.综述了吡咯亚胺配体与前过渡金属(Ti,Zr等)、后过渡金属(Fe,Co,Ni,Pd等)、稀土金属(Y...  相似文献   
100.
An oriented walk double covering of a graph G is a set of oriented closed walks, that, traversed successively, combined will have traced each edge of G once in each direction. A bidirectional double tracing of a graph G is an oriented walk double covering that consists of a single closed walk. A retracting in a closed walk is the immediate succession of an edge by its inverse. Every graph with minimum degree 2 has a retracting free oriented walk double covering and every connected graph has a bidirectional double tracing. The minimum number of closed walks in a retracting free oriented walk double covering of G is denoted by c(G). The minimum number of retractings in a bidirectional double tracing of G is denoted by r(G). We shall prove that for all connected noncycle graphs G with minimum degree at least 2, r(G) = c(G) − 1. The problem of characterizing those graphs G for which r(G) = 0 was raised by Ore. Thomassen solved this problem by relating it to the existence of certain spanning trees. We generalize this result, and relate the parameters r(G), c(G) to spanning trees of G. This relation yields a polynomial time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c(G) and r(G).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Graph Theory 29: 89–102,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