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91篇 |
免费 | 2501篇 |
国内免费 | 510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310篇 |
晶体学 | 567篇 |
力学 | 1055篇 |
综合类 | 673篇 |
数学 | 1980篇 |
物理学 | 66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480篇 |
2021年 | 461篇 |
2020年 | 457篇 |
2019年 | 431篇 |
2018年 | 402篇 |
2017年 | 649篇 |
2016年 | 424篇 |
2015年 | 630篇 |
2014年 | 797篇 |
2013年 | 1047篇 |
2012年 | 1068篇 |
2011年 | 1073篇 |
2010年 | 1075篇 |
2009年 | 1181篇 |
2008年 | 1391篇 |
2007年 | 1254篇 |
2006年 | 1168篇 |
2005年 | 1092篇 |
2004年 | 909篇 |
2003年 | 622篇 |
2002年 | 663篇 |
2001年 | 570篇 |
2000年 | 682篇 |
1999年 | 476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61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45篇 |
1993年 | 159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96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96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36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6篇 |
1974年 | 7篇 |
1965年 | 20篇 |
196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61.
采用一种再沉淀-封装法制备了掺杂香豆素6(C6)的杂化荧光纳米颗粒,并通过SEM和DL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粒径大小表征。在450 nm光激发下,制备的C6掺杂纳米颗粒表现出绿色荧光。通过比较光致发光光谱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得出C6掺杂纳米颗粒的浓度猝灭是因为分子间能量转移而非C6分子聚集所致。另外,由于所选聚合物基质材料PS和PMMA分子结构的区别,导致PS-基质和PMMA-基质的纳米颗粒的光谱形状不同。C 6分子在PS-基质的纳米颗粒中处于两种不同的微环境,所以发射峰较宽;PMMA是线性分子,PMMA-基质的纳米颗粒中只存在一种局域环境,所以发射峰较窄。高的掺杂浓度会超过纳米颗粒对C6分子的负载能力,从而导致C6分子在水溶液中聚集。 相似文献
962.
963.
964.
在含有Sr2+,Ca2+,PO3-4和壳聚糖(CHI)的电沉积液中,用恒电流沉积法,在医用纯钛(Ti)表面上得到壳聚糖/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P)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涂层进行检测,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了壳聚糖和锶离子的掺杂对HAP涂层构象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锶部分取代磷灰石中的钙,表面形貌由疏松的针状变为较致密的片状。FTIR分析表明,涂层中出现了典型的amideⅠ和amideⅡ的壳聚糖振动峰,则CHI与SrHAP杂化良好;模拟生理液浸泡后表面覆盖有球状类骨磷灰石,则涂层具备较好的生物活性。塔菲尔测试表明,复合涂层使得Ti表面的抗生理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65.
强碱胁迫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致死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细胞拉曼分析技术结合PCA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为对象,以强碱为诱导剂实时记录芽孢生理变化过程,探究芽孢在强碱胁迫下的致死机制。实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和其萌发后芽孢在一定范围均有一定的耐受强碱能力,但萌发后芽孢的耐受力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释放了维持其抗性及稳定性的特有Ca2+-DPA的保护;芽胞受强碱胁迫也会有少量Ca2+-DPA释放过程的行为特征,但通过分析所记录的光谱数据结果表明,其释放行为不同于由L-丙氨酸引起的芽孢的正常Ca2+-DPA释放过程。通过PCA比较分析强碱胁迫芽孢和萌发后芽孢Ca2+-DPA释放过程,主要是强碱破坏芽孢膜结构,膜损伤后强碱比较容易进到芽孢内部从而破坏蛋白质的主链结构链及核酸;芽孢膜通道也可能受到强碱的伤害,造成微量Ca2+-DPA的释放。 相似文献
966.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安替比林-席夫碱衍生物M(4-氨基安替比林缩5-硝基水杨醛席夫碱),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M对Cu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M与Cu2+能够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结合常数为6.5×104L·mol-1;M和Cu2+的结合导致M在496 nm处的荧光猝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且M对Cu2+有较高的选择性,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967.
The dynamics of an ensemble of two-level atoms injected into a single-mode cavity is studied in the exact atom-field interaction situation, in which the counter-rotating terms describing the so-called virtual photon processes neglected in the rotating-wave approximation, are considered. The cavity mode is driven by the injected classical field,and the atom is prepared in a coherent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levels. We first derive the generalized Lorenz-Haken equation 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quantum Langevin equation, and then numerically study the dynamics of this equation.We find that the virtual photon processes have strong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which can cause the trajectory in phase space of strange attractor spiral around four focus points, and the trajectory is modulated by virtual photon processes.The chaos region in parameter space is now enlarged. It should be stressed that the strange attractor can exist in optical bistability, and whether the atomic coherences and classical field can inhibit chaos depends on the laser frequency. 相似文献
968.
(Y,Gd)BO3:Tb3+的真空紫外及紫外激发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出(Y,Gd)BO3:Tb荧光体,对所制得的荧光体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晶良好。(Y,Gd)BO3:Tb在147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主峰在544nm(Tb^3+的^5D4→^7F5跃迁),是一种绿色发光材料。样品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及紫外激发光谱表明,(Y,Gd)BO3:Tb的基质吸收带位于150nm附近。Gd^3+离子对真空紫外区的光吸收有增强作用,存在着Gd^3+→Tb^3+的能量传递。测量了荧光粉在室温下的荧光衰减特性,其余辉时间约为8ms,能够满足显示显像技术的要求。因此,(Y,Gd)-BO3:Tb是一种有前景的PDP用绿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69.
适于遥感图像实时压缩的小波基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遥感图像相关性弱,纹理细节丰富,故对其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压缩,而在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时,小波基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变换速度和编码效率。在详细分析小波基的基本性质及其与图像编码的关系的基础上,选出数种典型小波基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5/3双正交小波基最适合于遥感图像实时压缩,最后经实验验证其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70.
激发态过程的多体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多电子体系的绝大部分参量可实验测量,如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子效应等,都涉及电子激发态的正确描述。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内的局域密度近似(LDA)作为第一性原理基态理论,即基于Kohn-Sham方程的解,是研究多粒子体系基态性质非常有力的工具。然而,体系激发态的第一性原理理论及其计算要比基态的理论计算复杂得多。关键问题在于描写基态和激发态时,粒子间的交换关联相互作用并不相同,而对于非均匀相互作用多粒子体系的交换关联能至今仍不清楚。不过,近年来关于激发态问题的研究,先后发展了许多描述电子激发态的理论,最重要的是基于准粒子概念和Green函数方程的多体微扰理论和含时间密度泛函理论(TDDFT)以及与此相关的描述电子-空穴相互作用的Bethe-Salpeter方程在凝聚态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其中最关键的物理量是粒子的自能算符Σ,它描述Hartree近似之外的交换和关联效应。虽然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也要引入某些近似,如对于Σ的一个好的近似就是Hedin的GW近似方法。对许多实际凝聚态体系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GW近似是描述激发态问题相当成功的理论方法。将Hartree-Fock(HF)理论与LDA相结合,但采用非局域屏蔽交换代替HF方法中的局域非屏蔽交换相互作用,建立广义的KS方程(GKS),得到所谓屏蔽交换局域密度近似(sX-LDA)方法。我们在平面波自洽场方法PWscf程序包的基础上,发展了PW scf-sX-LDA方法,也是处理激发态问题及材料设计的有效方法。将评述激发态过程多体理论各种方法的发展和意义,讨论这些多体理论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它们在解决半导体带带跃迁(或带隙偏小问题)、半导体及其微结构中的激子效应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和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