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02篇
化学   714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37篇
物理学   5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研究了Hg2+在自合成的新型含硫螯合树脂-聚[对乙烯苄基-(2-羟乙基)硫醚](PSME)上的吸附机理.静态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属于液膜扩散控制机理;树脂对Hg2+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在吸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氧化还原现象.在较低浓度下,Hg2+主要被还原成Hg2+2和Hg0;而在较高浓度下Hg2+则主要被还原成Hg2+2.在两种情况下,-S-均被氧化成-SO2-键.  相似文献   
72.
李华  杨翌秋  许禄  苏锵 《化学学报》1995,53(12):1163-1167
本文计算了二十种不对称色酸双偶氮膦酸型显色剂的Am指数, 并将其与钇进行显色反应的灵敏度进行相关性研究, 讨论了显色剂结构对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预报了几种显色剂与钇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华中五味子挥发性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中五味子有收敛、止咳、止汗、止泻、活血和健胃等作用。近年来已分离到约15种非挥发性成份,但关于它的挥发性成份迄今未见报道。我们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出  相似文献   
74.
纳米复合材料CoFe2O4/SiO2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TG/DTA, XRD和Mssbauer效应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及样品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 结果表明, 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样品中CoFe2O4的晶粒尺寸和内磁场逐渐变小, 并从磁有序状态转变为超顺磁状态.  相似文献   
75.
α-SrMnO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钙钛矿型锰酸盐氧化合物α-SrMnO3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 六方钙钛矿型结构α-SrMnO3化合物为磁性绝缘体, 磁基态对应于共面八面体及共顶点八面体间的磁性交换作用均为反铁磁性(AFM), 其禁带宽度为1.6 eV; 费米能级附近的Mn3d态与O2p态存在很强的杂化作用, 属于共价绝缘体, 这种强共价性使得Mn4+的自旋磁矩偏离理想值. 采用Noodleman的对称性破缺方法, 根据α-SrMnO3不同磁有序态的总能量拟合出α-SrMnO3中的自旋交换耦合常数. α-SrMnO3的局部微结构(Mn—O—Mn)决定了整个体系的特殊磁性交换作用. 共面及共顶点的八面体间均存在AFM交换作用, 并且共顶点八面体间的AFM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76.
应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Keggin型缺位硅钨杂多阴离子SiW11O398-(SiW11)在0.1mol.L-1NaHSO4+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H2O2还原的间接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SiW11的酸性水溶液在玻碳(GC)电极上显示两对可逆的还原-氧化波,对应的电荷迁移数均为1,且有2个质子参与反应.根据第1对波的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关系得到SiW11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DO为8.92×10-6cm2.s-1.SiW11对H2O2的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催化峰电位随溶液pH的降低而正移,峰电流增大.质子H+在催化反应中起协同促进作用.实验测定该电催化过程的均相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30 s-1.SiW11电催化还原H2O2的机理被认为是经过形成所谓"七配位过氧化物"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77.
乙酰胺-氯化锌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物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CH3CONH2-ZnCl2体系离子液体;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了CH3CONH2-ZnCl2离子液体的化学特征,采用步冷曲线法绘制了CH3CONH2-ZnCl2二元体系熔点图,测定了其物化性质.结果表明,CH3CONH2-ZnCl2二元体系的最低熔点为8℃;当CH3CONH2与ZnCl2的摩尔比为3:1时,Zn2+...  相似文献   
78.
杨太忠  罗萍  李艳丽  华瑞  尹沛源  许国旺 《色谱》2014,32(2):126-132
胃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早期筛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实现胃癌无创筛检的可靠标志物。本研究采用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20例胃癌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代谢组,以期发现新的潜在代谢标志物。代谢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代谢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非参数检验进一步筛选并定性出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二氢胆固醇经验证组样本验证,具有成为胃癌代谢标志物的潜力。本研究在发现胃癌的潜在代谢标志物的同时,也为胃癌患者代谢分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在离子液体均相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窄分子量分布的低聚壳聚糖衍生物月桂基-琥珀酰化壳聚糖(LSCOS). 以LSCOS为载体材料, 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板蛋白,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用油包水(W/O)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包载BSA的BSA/LSCOS缓释载药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BSA/LSCOS比率和戊二醛/LSCOS比率对微球的形貌结构、 包埋率、 载药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离子液体中合成的LSCOS包覆了BSA, 形成的微球粒径约为1 μm, 微球表面随BSA用量的增加变得光滑, 随戊二醛用量的增加变得粗糙. BSA的累积释放率与BSA包载量成正比, 与交联剂添加量成反比, 因此, 可通过控制蛋白质药物的添加比率和交联剂用量来控制蛋白质药物体外释放率.  相似文献   
80.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K改性Ag-Fe/ZnO-ZrO2催化剂,考察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醚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N2物理吸附(N2-adsorption)、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50 ℃焙烧的催化剂,由于焙烧温度较低,表面尚未形成足够多的活性位,未能达到最佳的催化性能;300 ℃焙烧的催化剂,其CO转化率最高、醇醚选择性较高,醇醚时空产率达到最大值。随着焙烧温度进一步升高,CO转化率逐渐降低,醇选择性先降低后增大,二甲醚(DME)选择性逐渐增大,醇醚时空产率逐渐降低。催化剂性能主要与其比表面积、还原性能、所含银铁复合物分散度及CO吸脱附性能有关,即比表面积较大、易于被还原、银铁复合物分散度较高以及较多的CO吸脱附活性位,有利于催化剂CO加氢转化。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对CO的非解离吸附强度降低,有利于醇醚产物的生成;而对CO的解离吸附强度增强,则不利于烃类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