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8篇
  免费   3482篇
  国内免费   4911篇
化学   14757篇
晶体学   548篇
力学   1333篇
综合类   604篇
数学   2701篇
物理学   805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813篇
  2015年   894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503篇
  2012年   1660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441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673篇
  2007年   1429篇
  2006年   1345篇
  2005年   1183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883篇
  2001年   804篇
  2000年   743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0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采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以PONA色谱柱为一维预分析柱与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连接,以DB-35MS色谱柱为二维分析柱与MS连接,对煤直接液化加氢改质油中C7~C9馏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并将质谱谱库检索和活数据库法相结合对60种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采用标准物质和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对上述定性结果作了验证。还采用面积归一化方法对油样中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碳数分布以及族组成分析,其中C8及C9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2.3%和51.7%,主要族组成为环烷烃(77.3%)和正构烷烃(9.63%)。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2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取水样250mL过固相萃取柱,用乙酸乙酯、正己烷各5mL洗脱,经无水硫酸钠脱水,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溴氢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05~0.5mg·L-1,其他农药的线性范围均在0.01~0.1mg·L-1。溴氰菊酯的检出限为24.2ng·L-1,其他农药的检出限均低于10ng·L-1。12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70.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93.
在pH 5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溴甲酚绿与大观霉素反应生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580nm处,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449nm处,表观摩尔吸光率(ε)分别为3.41×104,2.86×104L·mol-1·cm-1,大观霉素在0.6~9.2mg·L-1(正吸收)和0.6~11.1mg·L-1(负吸收)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当改用双波长法并用双吸收峰法检测时,灵敏度可提高到6.26×104L·mol-1·cm-1。方法用于市售大观霉素药物中大观霉素含量的测定,测定值与标示量相符。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多组分反应方法,合成了一种螺环结构的2′,7′-二氨基-5-甲基-2,4′-二氧代-4′,8′-二氢-3’H-螺[吲哚啉-3,5′-吡啶[2,3-d]嘧啶]-6′-腈化合物4,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参数为a=1.308 1nm,b=1.316 3nm,c=1.454 2nm,α=71.668(1)°,β=78.074(2)°,γ=66.475(1)°.在每个晶胞结构单元中含有一对对映异构体分子,分子中通过螺碳原子相连的吲哚环和二氢吡啶环处于几乎垂直构型,其二面角为89.15(2)°;稠合的二氢吡啶环和嘧啶环几乎共平面,其二面角为0.93(2)°.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缠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bbi)0.5(boba)]n(1)(bbi=1,1′-(1,4-丁烷基)-二(咪唑);H2boba=4,4′-(丁烷-1,4-二氧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具有聚轮烷和聚锁烃结构特征的三重平行穿插网络。此外还研究了它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水热合成了2个以D-樟脑酸(D-H2cam)与1,4-二(咪唑-1-基)丁烷(1,4-bimb)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Co(D-cam)(1,4-bimb)]n·4nH2O(1)和[Ni(D-cam)(1,4-bimb)]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分析,热重,和磁性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这两个聚合物的磁性。结构分析表明,1为P2空间群,其链状结构由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二维结构;2为Pna21空间群,呈四重穿插的dia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97.
以Co(NO3)2·6H2O、Na2WO4·2H2O为主要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利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的纳米CoWO4,用XRD、TEM和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的物相、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较系统地探讨了水热条件(反应混合物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物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形貌产品对甲醛、乙醇、氨气、苯和丙酮等的敏感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条件对产品的物相和形貌有影响,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可成功制备CoWO4纳米颗粒、纳米立方体及纳米棒;以纳米颗粒、纳米立方体及纳米棒样品制成的气敏元件对被试气体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以纳米颗粒为基的元件在210℃对1 000μL·L-1NH3灵敏度为3.3。  相似文献   
998.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5):1179-1186
研究了纳米银对稀土铕-吡啶-2,6-二羧酸配合物(Eu(Ⅲ)C7H5NO4,Eu(Ⅲ)DPA)的荧光性质的影响。随着纳米银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降。较大粒径的纳米银使Eu(Ⅲ)DPA荧光增强效率较大,且达到最大荧光增强效率所需的纳米银浓度较低。在高浓度Eu(Ⅲ)DPA溶液体系中,纳米银导致荧光猝灭。电偶极子跃迁发射荧光增强效率大于磁偶极子跃迁发射荧光增强效率。分析认为,纳米银对Eu(Ⅲ)DPA荧光性质的影响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激发态荧光中心强烈耦合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再吸收有关。同时,纳米银对铕配合物的不对称率有影响,其影响因素与局域电磁场增强,折射率以及配位场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甲醇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呋喃-2-甲酸、2,4,6-三甲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Cy3SnO2CC4H3O(1)和Cy3SnO2CC6H2Me3(2)(Cy为环己基)。通过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和2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0.823 04(2)nm,b=1.111 19(3)nm,c=1.283 90(3)nm,β=101.090(2)°,Z=2,V=1.152 27(5)nm3,Dc=1.381 g·cm-3,μ(Mo Kα)=1.127 mm-1,F(000)=496,R1=0.052 9,wR2=0.138 7。配合物2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0.999 62(2)nm,b=1.415 97(2)nm,c=1.973 59(3)nm,β=94.042 0(10)°,Z=4,V=2.786 53(8)nm3,Dc=1.266 g·cm-3,μ(Mo Kα)=0.937 mm-1,F(000)=1 112,R1=0.0540,wR2=0.161 9。配合物(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试验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分别将N-甲基咪唑和N-丁基咪唑通过共价键固定于树脂载体上,制备了固载化甲基咪唑离子液体(MCl)和固载化丁基咪唑离子液体(BCl),MCl和BCl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MCl和BCl对盐酸体系中Fe(III)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平衡时间为6h,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MCl和BCl对Fe(II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MCl和BCl对Fe(III)的吸附量增大,表明该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在298K时,MCl和BCl对Fe(II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9mg/g和71.1mg/g;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MCl和BCl对Fe(III)的吸附量增大,而且溶液中Cl-浓度的增加,也会提高MCl和BCl对Fe(III)的吸附量。MCl和BCl可从盐酸体系中回收Fe(III),而且BCl的效果要优于M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