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355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3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接枝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离子型单体丙烯酸(AA)及非离子型单体丙烯酰胺(AM)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吸水性及吸水速率,并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对材料分析表明,从及AM成功接枝在CMC上;对吸附物进行了表面分析,扫描电镜图(SEM)显示吸附物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物质,X射线能谱(XPS)证实材料表面吸附了铜离子;在浓度为10m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CMC-g-P(AA-co-AM)材料的吸附容量为20.30mmol/g.  相似文献   
852.
文雪忠  黄洁  赵君尧  柯发伟  马兆侠  柳森 《爆炸与冲击》2021,41(2):021409-1-021409-9
为验证利用后墙拆分方式提升防护结构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开展数值模拟(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5.0~8.3 km/s)和超高速撞击实验(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约8.3 km/s),研究了3种防护结构的性能差异以及不同撞击速度对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防护结构主要包括Whipple结构和两种后墙拆分结构。针对直径6.0 mm铝弹丸分别以5.0、6.0、7.0、8.3 km/s的速度撞击防护结构的工况,借助Autodyn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在弹道靶设备上获得的超高速撞击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相同撞击状态下两种后墙拆分结构的防护性能有所差异,但均优于相同面密度的Whipple结构,且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这种优势具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3.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气体检测领域对在线检测仪器及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气体成分在气体流动时会发生复杂变化,通常的检测手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光腔衰荡技术(CRDS)、电化学传感等往往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或仅对局部区域检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新兴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得到光谱分析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与研究。LIBS技术具备多元素同时检测、非侵入式、实时在线以及无需样品特殊制备等技术优势,已应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检测。在环境恶劣、干扰较大的气体制造及检测领域LIBS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进行检测。介绍了LIBS技术基本原理并描述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的两个参数等离子体温度及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针对LIBS技术在气体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从通过原子谱线强度比分析燃料的当量比、燃料混合气燃烧产物的气体组分、工业制造中作为保护气的氮气及稀有气体、温室气体和新能源气体的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LIBS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等6个方面介绍了LIBS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的近些年国内外进展。对气体检测领域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4.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e have studied the reactions of water over Ti adatoms on the (110) surface of rutile TiO(2). Our results provide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that drive this reaction at the atomic level and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is system to activate the water dissociation reaction.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a single water molecule dissociates exothermically with a small energy barrier of 0.17 eV. After dissociation, both H(+) and OH(-) ions bind strongly to the Ti adatom, which serves as an effective reactive center on the TiO(2) surface. Finally, clustering of Ti adatoms does not improve the redox activity of the system and results in a slightly higher energy barrier for water dissociation.  相似文献   
855.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宏观块体材料的特殊性质. 在银纳米结构中, 银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形貌依赖光学性质备受关注, 该特性已在离子检测、分子染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表面荧光增强、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了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从银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入手, 首先综述了银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实验条件(如光照的波长、表面活性剂种类、还原剂种类)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奇特光学性质, 总结了银纳米片的几种重要生长机制, 最后介绍了银纳米片的应用价值, 并对银纳米片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6.
以In2O3、Nb2O5、4MgCO3·Mg(OH)2·4H2O、TiO2、PbO为初始试剂,先合成出前体化合物MgNb2O6和InNbO4;按照0.25Pb( In1/2 Nb1/2) O3-0.44Pb( Mg1/2 Nbv3)O3-0.31PbTiO3的组分比例,添加1.5 mol%过量PbO,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出PIMNT多晶料.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表明,PIMNT多晶系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化合物.采用本实验合成PIMNT多晶料锭,通过坩埚下降法成功生长出25mm直径的PIMNT单晶,证实采用预先合成多晶料有助于钙钛矿相PIMNT单晶的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857.
Freezing of a simple fluid in a dis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is studied using molecular simulations. Only partial crystallization occurs, and the confined phase is composed of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nanodomains. This freezing behavior departs strongly from that for nanopores of simple geometry.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freezing in such disordered materials in terms of a transition in the average size and number of crystalline clusters.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ments on freezing in such materials, particularly 1H-NMR and scatter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858.
以氢气泡为动力学模板电沉积获得多孔铜, 并通过热处理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将多孔铜作为基底通过电沉积制备Cu-Sn合金负极. XRD结果给出其组成为Cu6Sn5合金,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Cu6Sn5合金电极为三维(3D)多孔结构. 充放电结果指出, Cu6Sn5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其首次放电(嵌锂)和充电(脱锂)容量分别为735和571 mAh·g-1, 并且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Cu6Sn5合金电极在商业电解液中的界面特性.  相似文献   
859.
刘焱龙  柯卓  尹立刚  石强  殷敬华 《应用化学》2009,26(10):1129-1133
采用新型双路易斯酸, 三甲基氯硅烷和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引发傅氏烷基化反应,实现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原位增容。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反应共混体系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 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1 μm, 后者分散相的尺寸则较大, 一般为3~4 μm。原位生成的接枝物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增容后的样品的力学性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如:当POE /PS 为40/60 (wt%) 时, 与相同组成的物理共混的POE/PS 相比, 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1.9 kJ/m2 增加到9.7 kJ/m2, 断裂伸长率由3.4%提高到46.3%。增容后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与物理共混物相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0.
采用XRD和SEM表征粉煤灰-石灰体系蒸压反应中水石榴石的形成与转变,采用FTIR、ICP-AES等手段分析相关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粉煤灰-石灰蒸压体系中,反应开始时,氢氧化钙大量参与反应,快速生成结晶完整的水石榴石.随着蒸压时间的延长,体系中硅和铝继续从粉煤灰中溶出,改变了水石榴石所处的碱性环境,水石榴石开始分解,进而生成水化硅酸钙.水石榴石少量分解时,水化硅酸钙以细小的纤维状形式存在;大量分解时,水化产物逐步发育为结晶良好的水化硅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