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8篇
  免费   1837篇
  国内免费   2551篇
化学   6564篇
晶体学   249篇
力学   786篇
综合类   178篇
数学   1255篇
物理学   42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717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he molecular geometries a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of AnO (An = Bk–Lr) molecules were first obtained at thecoupled-cluster single-, double-, and perturbative triple-excitations [CCSD(T)] level of theory. Four hybrid functionals,B3LYP, M06-2X, TPSSh, and PBE0, were also employed in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sake of comparison. In comparison ofthe CCSD(T) results, B3LYP, TPSSh, and PBE0 functionals can obtain more appropriate results than M06-2X and MP2.The analyses on molecular orbitals show that the 7s, 6d, and 5f atomic orbitals of actinide (An) atoms participate in thebonding of An–O bonds. The partial covalent nature between An and O atoms is revealed by QTAIM analyses.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QEPAS)系统中常用的石英音叉进行了有限元模态计算,获得石英音叉前6阶振型与模态频率,认知了第4阶对称摆动振型为有效振动,利用单因素法分析了石英音叉的音臂长度l1、音臂宽度w1、音臂厚度t、音臂切角θ、音臂圆孔直径d及音臂圆孔高度h对低阶有效共振频率(Fre)的影响,敏感度依次为: l1> w1>d>θ>t>h,考虑实际设计情形,筛选出了l1w1dh四个石英音叉设计变量,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方法,以Fre为函数目标,建立l1,w1,dh的二次回归响应面模型,得到了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响应面模型进行设计参数反求,结果表明,在15 000 Hz≤Fre≤25 000 Hz计算区域内误差较小,基本满足QEPAS系统的计算需求,所提出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为QEPAS系统中石英音叉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烟气中Hg的氧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Hg与Cl2在烟气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热力平衡计算和动力学计算。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有CI元索存在时Hg的氧化率为100%,而在相同的条件下动力学计算纺果为Hg的氧化率在20%~80%之间变化,与实验结果吻合。实际的氧化反应是一种超平衡状态,不能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因此应采用动力学与热力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Hg在烟气中的反应机理。同时,计算结果显示Cl含量对Hg的氧化率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交流法测量大功率商用钛酸钡(BT)陶瓷加热器的电阻和加热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BT陶瓷的电导特性在80℃附近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从低温时的极化子跳跃导电转变为高温时的能带导电,此时,电阻出现极小值,而加热功率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9.
A series of (di)picolin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es are investigated as novel complexing tridentate or bidentate ligands in the iron‐mediated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t 100 °C with 2,2′‐azobisisobutyrontrile as an initiator. The polymerization rates and polydispersity indices (1.32–1.8)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s are dependent 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gands employed. Different iron complexes may be involved in iron‐mediated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acid used. 1H NMR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s. Chain‐extension reac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further confirm the living nature of this catalytic system.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4: 2912–2921, 2006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科技竞争力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对于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其中对于科技竞争力的评测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各级决策者最为关心、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根据科技竞争力概念和内涵来确定评测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建立了评测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终的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