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5篇
  免费   1550篇
  国内免费   1599篇
化学   5552篇
晶体学   268篇
力学   496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984篇
物理学   3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composites with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dispersed on the nano-layers of expanded graphite (EG)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of EG with ethanol solutions of nickel and iron acetates, followed by drying and reduction in H2. The square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mainly 20~40 nm were found to be well spread on the layers of EG. The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high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at low frequencies due to their high magnetic conductivity. Since EG is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and displayed high SE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composites exhibited good SE at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loadings of alloy nano-particles on E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s with 20%~40% of the alloys exhibited good SE. Specifically, the composite 27%Ni-3%Fe-EG showed the excellent SE from 66 to 110 dB at the frequencies from 300 kHz to 1.5 GHz.  相似文献   
102.
Two new xanthone glycosides,polygalaxanthone IV and V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as 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polygalaxanthone IV), and 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dihydroxyl-7-methoxyxanthone (polyga-laxanthone V),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03.
以共沉淀法合成了硅铝系载体(AS和SA),并采用改性天然高铝石为原料合成了矿物质载体(MC-1和MC-2),采用浸渍法合成了镍负载型催化剂。用常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考察了液化石油气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通过XRD、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MC-1、MC-2和SA、AS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水蒸气重整活性明显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Ni/α-Al2O3催化剂。以SA为载体,负载5%镍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水蒸气重整活性。在750 ℃,水碳比为2.0的条件下转化率达100%,C1选择性达94.46%。XRD分析结果表明1 300 ℃焙烧后的SA载体中存在α-Al2O3晶型和莫来石结构。硅、铝添加次序对水蒸气重整活性影响较大,硅-铝添加次序的催化剂样品的活性高于铝-硅添加次序的样品,C1选择性提高12.7%。  相似文献   
104.
Four distinct biochars were employed to remove three typical pollutants, meanwhile, path analysis, a multi-statistical regression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biochar adsorption. This work can provide a new insight to prepare a targeted biochar as adsorbents.  相似文献   
105.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吡唑硼酸盐、氨基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phCH2CH(NH2)COO][HB(pz)3](1)和VO(3,5-Me2pz)[HB(3,5-Me2pz)3](CH3CO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它们的结构.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和2的热分解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 通过计算, 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4)(1-α)[-ln(1-α)]-3 和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223.52 和331.94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49.67 和57.50. 配合物2 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2).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α)2, 和dα/dT=(A/β)e-E/RT(1/2)(1-α)[-ln(1-α)]-1.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00.56 和444.72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75.53 和92.50.  相似文献   
106.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利用(S)-3-羟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S)-TicOL)和Ph2PCl缩合,得到六元N-杂环配体(S)-TIAMPP.研究了(S)-TIAMPP与Rh(I)形成的手性催化剂[Rh((S)-TIAMPP)(COD)]BF。在脱氢氨基酸的衍生物中不对称催化加氢的对映选择性和适应性,以及该催化剂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过程中温度、压力、反应溶剂、底物与催化剂比例(S/C)对光学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100,15℃,1.0MPa的甲醇溶液中,反应24h,[Rh((S)-TIAMPP)(COD)]BF。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的光学收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07.
The hydroxyl group of carbocyclic nucleosides was inversed when the compounds were treated with Me_3SiCl,KCN and a catalytic amount of NaI in DMF/CH_3CN.  相似文献   
108.
离子液体是继超临界流体之后的一类新的绿色溶剂,因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作为溶剂和反应介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反应工程、电化学、分离分析等领域.随着研究和应用的逐渐深入,仅仅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和反应介质已不能满足要求,使离子液体带上某些官能团,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功能,是相关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3-二取代咪唑盐是一类常用的离子液体,对其功能化具有重要意义.1,3-二羧甲基咪唑的制备简单,将它与不同的酸如盐酸、磷酸、硼酸等进行反应,可得到对称二羧甲基取代的咪唑盐.这类咪唑盐作为缩聚单体与二醇或二胺反应,可得到每个重复链节上都含有咪唑阳离子的新的功能性聚酯或聚酰胺;如果用其掺杂导电聚苯胺,因其挥发性低则有可能大大提高聚苯胺的导电寿命.  相似文献   
109.
C18固相萃取膜适宜处理大体积地下水样现场采样而且易于运输、贮存。利用C18固相膜萃取以及GC/MS联用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萃取以及定性、定量分析。优化了固相膜萃取的地下水采样量和浓缩体积。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10.1%、90.3%~115.1%;方法检出限达到10^-9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本方法用于北京地区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并给出地下水样C18固相膜萃取的GC/MS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