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1篇
化学   13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Kortweg-de Vries (KdV)-typed equations have been used to describe certain nonlinear phenomena in fluids and plasmas. Generalized complex coupled KdV(GCCKdV) equation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 and symbolic computation, GCCKdV equations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ir bilinear forms, based on which the one- and two-soliton solu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of two solitons, the regular elastic collision are shown. When the wave numbers are complex, three kinds of solitonic collisions are presented: (i) two solitons merge and separate fromeach other periodically; (ii) two solitons exhibit the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nearly twice, and finally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after such type of interaction; (iii) two solitons are fluctua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collision. Propagation features ofsoliton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GCCKdV equations considered. Velocity of soliton increase with the α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v increase with the α increasing and decrease with the β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82.
P1波入射准饱和土的波型转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向同性准饱和土体中体波的传播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P1波(第一纵波)入射土体时所出现的波型转换现象。在准饱和土波动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算例,找出标准参数土体模型的临界饱和度及波型转换角,并分析土体孔隙率、渗流系数、水压力和入射波频率等参数对该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道青蒿乙素(2)的若干化学转化,如:青蒿乙素的催化氢化得到三个化合物5,6,7.6与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反应生成8和9.6用硷水解以及2,6,7分别与五羰基铁进行脱氧反应,得到相应的化合物18,3和4。  相似文献   
84.
白僵蚕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健康蚕,不同季节和品种的白僵蚕醇溶部位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其图谱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白僵蚕醇溶部位具有稳定而独特的红外指纹图谱。健康蚕的红外指纹图谱与白僵蚕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两图谱共有峰率仅为63.0%,变异峰率较大,健康蚕相对于白僵蚕变异峰率达41.2%;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白僵蚕的红外指纹图谱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不同品种的白僵蚕的红外指纹图谱最低共有峰率为76.0%,最高为92.0%,春季与秋季白僵蚕醇溶部位的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为73.1%。白僵蚕醇溶部位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用作鉴定白僵蚕,区别不同品种和季节的白僵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5.
盖峥  何谊  杨威生 《物理学报》1996,45(8):1350-1358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了Ge(111)表面的由快速降温至室温而保留下来的中温相.发现除了单个Ge增原子的扩散运动外,主要的运动是发生在畴界上的Ge增原子列的开环和闭环协调运动.从实验上证实了这种最近引起很大实验和理论兴趣的运动方式.通过观察又提出了有待进一步实验和理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提出了以5 Br PADAP为显色剂,在pH3.0的缓冲溶液中,用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590.水中微量铁和铜的最佳条件。选择的测定铁和铜的波长对分别为λFe1=503.5nm,λFe2=555.0nm,服从比耳定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16μg/25ml和0nm,λCu1=604.0nm,λCu20~24μg/25ml,0.008和0.006μg·ml-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2%~105.4%和88.4%~102.0%。通过测定不同的水样,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7.
抗体固载于电聚合物膜的压电免疫型细菌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镀银的压电石英晶体上沉积一层聚间苯三酚膜 ,用二乙烯基砜将其活化后 ,实现了特异性抗体 (抗肠道沙门氏菌抗体)在压电石英晶体上的固载 ,并用于肠道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其检出限为5×104cell/mL,检测时间为30min;该抗体固载技术简单易行 ,重复性好 ,并可用于价格低廉的镀银石英晶体 ,可望成为开发一次性压电型免疫检测探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89.
用原硅酸乙酯为交联剂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酯为催化剂使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室温下进行熟化变为三向结构的弹性体(硅橡皮)时,在有水的情况下,原硅酸乙酯用量越多,熟化越快,无水时,结果相反。我们认为在空气中,原硅酸乙酯会经水解缩合变为聚硅酸乙酯,因此室温熟化的真正的交联剂不是象文献所说的原硅酸乙酯而是聚硅酸乙酯。 室温熟化所得的硅橡皮在高温下,机械强度会迅速下降然后逐渐恢复。将硅橡皮分别在空气及氮气中进行高温处理,并测定其溶胀度的变化的结果,证明这现象是由于硅橡皮在高温下发生降解及氧化所致。降解是由于水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酯或它的水解产物月桂酸催化下使聚二甲基硅氧烷主链的Si—O—Si键水解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0.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