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0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化学   7041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606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998篇
物理学   344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211.
电子回旋共振(ECR)中和器是微型ECR离子推力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出的电子用于中和ECR离子源的离子束流,避免了航天器表面电荷堆积,并且电子引出性能对推力器的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影响微型ECR中和器电子引出的因素,本文建立了二维轴对称PIC/MCC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磁路结构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及不同腔体长度对壁面电流损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ECR区位置和引出孔附近磁场构型对中和器的电子引出性能至关重要.当ECR区位于天线上游,电子在迁移扩散中易损失,并且电子跨过引出孔前电势阱所需的能量更高.如果更多磁力线平行通过引出孔,中和器引出相同电子电流所需电压较小.当ECR区被天线切割或位于下游时,电子更易沿磁力线迁移到引出孔附近,从而降低了收集板电压.研究了同一磁路结构下不同腔体长度对电子引出的影响,发现增加腔体长度,使得更多平行轴线的磁力线通过引出孔从而避免电子损失在引出板表面,增加了引出电子电流.研究结果有助于设计合理的中和器磁路和腔体尺寸.  相似文献   
212.
213.
利用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射流可以获得数km/s 甚至上千km/s 的射流速度,远超目前绝大多数设备所能提供的模拟速度,并且覆盖了极大的温度与密度范围,作为加载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方法,探索和发展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射流这一新型实验模拟手段,利用高功率激光烧蚀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射流,实现超高速气体动力学实验室模拟的新途径。以此作为加载条件,研究超高速物体与气体相互作用的气体动力学特性。通过建立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射流与固体靶相互作用实验方法,可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发展以及高速物体气体动力学,为下一步开展天体物理、小行星形貌、超高速陨石与行星大气相互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4.
为拓广离散忆阻器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差分算子,构建了具有平方非线性的离散忆阻模型,并实现了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忆阻器满足广义忆阻定义.将得到的离散忆阻引入三维混沌映射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四维忆阻混沌映射,并建立了该混沌映射的Simulink模型.通过平衡点、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复杂度、多稳态分析了系统复杂动力学特性.本文从系统建模角度出发,构建离散忆阻与离散忆阻混沌映射,进一步验证了离散忆阻的可实现性,为离散忆阻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5.
碳化硅(SiC)由于性能优异,已广泛应用于核技术领域.在辐照环境下,载能入射粒子可使材料中的原子偏离晶体格点位置,进而产生过饱和的空位、间隙原子、错位原子等点缺陷,这些缺陷将改变材料的热物性能,劣化材料的服役性能.因此,本文利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Green-Kubo方法)采用Tersoff型势函数研究了点缺陷对立方碳化硅(β-SiC或3C-SiC)热传导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过程中考虑的点缺陷包括:Si间隙原子(Si)、Si空位(Si)、Si错位原子(SiC)、C间隙原子(C)、C空位(C)和C错位原子(CSi).研究结果表明,热导率(λ)随点缺陷浓度(c)的增加而减小.在研究的点缺陷浓度范围(点缺陷与格点的比例范围为0.2%—1.6%),额外热阻率(ΔR-Rdefect-Rperfect,R=1/λ,Rdefect为含缺陷材料的热阻率,Rperfec...  相似文献   
216.
分子构象的聚类是搜索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中代表构象的主要方法。 它是分析复杂构象改变或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因其聚类的准确度而被应用于分子聚类过程中. 但随着模拟时长的增长,密度峰值搜索算法较低的计算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的可能. 本文提出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的聚类算法,它是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在计算效率方面的一个扩展版本,用于解决密度峰值搜索算法中巨大的资源消耗问题. 在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中,首先,通过高效的聚类算法(例如K-means)进行初始聚类,得到的聚类中心被定义为具有权重的典型点. 然后,对加权的典型点通过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实现二次聚类,并细化点为核心点、边界点、加细光晕点. 在与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具有相似的精度的同时,计算复杂度由O(n2)降至O(n). 通过二面角,二级结构,关联图描述的分子构象,将KFDP用于多个模拟轨迹的聚类过程中. 并通过与K-means聚类算法,DBSCAN聚类算法的比较结果,验证了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对不同激光条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Thomson散射实验诊断,发现在距靶面为150 μm的临界密度面内,离子声波双峰强度出现明显的不对称性,而且强峰的位置发生了转移:当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较高时,强峰出现在短波方向;当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较低时,强峰出现在长波方向.光的拉曼散射效应对应地解释了离子声波的双峰结构、双峰强度不对称性及强峰出现的位置.建立了光的拉曼散射与电子的Thomson散射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18.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的瞬态交叉相位调制效应是实现高速全光信号处理的有效途径.利用SOA和带宽为0.4 nm的窄带滤波器同时实现了重复频率为10 GHz、脉冲宽度为10 ps的同相和反相全光波长转换.当滤波器的中心波长相对于探测光载波波长蓝移0.25 nm或者红移0.05 nm时,得到反相波长转换;当滤波器的中心波长相对于探测光波长蓝移0.29 nm或者红移0.25 nm时,得到同相的波长转换.同时用数值模拟了从同相到反相波长转换的极性演化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半导体光放大器 波长转换 瞬态交叉相位调制  相似文献   
219.
喇曼型无引导场自由电子激光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A-74脉冲线加速器二极管改用凹面聚焦阴极产生束流,从有栅网阳极孔引出后,通过磁透镜将束流注进长1.5m,周期长3.45cm的双绕螺旋摇摆器中,摇摆器磁场为1.25kGs时,进入摇摆器均匀区的束流为280A,传输到均匀区末端束流130A。实验得到130dB/m的增长率和辐射输出饱和现象,饱和功率7.6MW,效率5%。由波导色散线和微波量热计分别测得辐射频率为37GHz和辐射能量48mJ。辐射波模为TE_(11)圆波模。  相似文献   
220.
Carbon black (N234) and silica (Vulksail N) with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Si-69 were chosen as reinforcing fillers in butyl rubber (IIR).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IIR compounds and the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IR vulcanizat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rubber processing analyzer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o examine the filler dispersion in the rubber matrix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ller and matrix.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N234 filled IIR compounds had more filler networks than those filled with silica. Filler networks first appeared at 30 phr N234 and 45 phr silica with silane coupling agent Si-69.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234 and IIR was far stronger than that between silica and IIR. However, the silica Vulksail N filled IIR had better wet-grip and lower rolling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carbon black-filled IIR should IIR be chosen as a substitute of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in tire tread. The reinforcing factor, R, R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an d peak height at Tg for the filled and nonfilled rubber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N234-IIR interaction was stronger than for the silica. IIR with 30 phr N234 exhibited the largest tensile strength, 20.1 MPa, for those vulcanizates examined. The tensile and tear strengths of N234 filled II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IR with similar amounts of silica. Thus, it was concluded that N234 is a more active reinforcing filler in IIR than silica (Vulksail N) even with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Si-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