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12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高度平面共轭的烷基取代三聚茚为中心核, 以噻吩基团桥联, 在末端连接氰基茚酮作为拉电子基团, 设计合成了一类星型受体分子2,2',2″-{[(5,5,10,10,15,15-己基-10,15-二氢-5H-二茚[1,2-a:1',2'-c]芴-2,7,12-三基)三(噻吩-5,2-二基)]三(亚甲基)}三(3-氧杂-2,3-二氢-1H-茚-2,1-二叉)三丙二腈(NFT-C6)和2,2',2″-{[(5,5,10,10,15,15-癸基-10,15-二氢-5H-二茚[1,2-a:1',2'-c]芴-2,7,12-三基)三(噻吩-5,2-二基)]三(亚甲基)}三(3-氧杂-2,3-二氢-1H-茚-2,1-二叉)三丙二腈(NFT-C10). NFT-C6和NFT-C10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分别位于-5.66和-3.75 eV. 其薄膜在400~700 nm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吸收强度, 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06和586 nm. 以聚[(2,6-{4,8-二[5-(2-乙基己基)噻吩-2-基]-苯并[1,2-b:4,5-b']二噻吩})-{5,5-(1',3'-二-2-噻吩基-5',7'-二(2-乙基己基)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PBDB-T)为给体材料, 以NFT-C6或NFT-C10为受体材料制备了太阳能电池器件, 器件在300~700 nm之间具有较宽的响应光谱, 其光电转换效率(PCE)分别达到1.09%和5.23%. 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 PBDB-T和NFT-C10共混制备的光伏器件活性层具有合适的相分离尺寸, 有利于激子的有效解离, 而PBDB-T: NFT-C6器件的活性层相分离尺寸过大, 增加了激子复合的几率, 使器件的短路电流、 填充因子和PCE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三聚茚的星型光伏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四川大岗山水电站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YDS高渗透环氧化学灌浆材料,对Ⅴ1类辉绿岩脉开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的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分析灌浆参数、施工工艺、浆液扩散范围等有关技术问题,考察了化学灌浆的可行性,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YDS高渗透环氧化学灌浆材料灌浆与水泥灌浆组成的复合灌浆方式完全能够满足大岗山水电站防渗帷幕工程的要求,其化灌设计经济、合理,工艺操作可行,符合化学灌浆施工规范,现场试验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3.
用水热法制备掺镁钛酸钡(Ba1-xMgxTiO3(x=0,0.10,0.20,0.30,0.40),BMT)纳米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技术(DR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于溶液中考察了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氢氧根浓度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粉体。基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的微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些不同形貌的形成机制。制备出的BMT材料的带隙能约为2.61 eV。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BMT的光催化活性比掺氮TiO2高得多。OH-浓度为8 mol·L-1时制备的BMT纳米棒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浓度为0.01 mmol·L-1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93.0%,且循环使用4次后,其光催化活性并没有明显降低,表明BMT是一种稳定有效的可见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4.
立规聚合;茂稀土催化剂;稀土;茂钇-铝双金属配合物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立规聚合  相似文献   
105.
AB_3型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缩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 ,在冰水浴条件下 ,合成AB3型单体 ,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没有出现凝胶现象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谱仪 (FTIR)、粘度测试、端基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特性粘数进行了表征 .同时对AB3型超支化聚 (酰胺 酯 )的缩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130℃、14 0℃和 15 0℃时的缩聚反应速率常数 ,并进一步得出了缩聚反应活化能 .实验结果证明缩聚过程为自催化过程 ,且为三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氢键的形成和缩聚反应机理在统计意义下的相似性,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和反应动力学理论对氢键溶液的一个模型体系进行了相关讨论.给出了体系的溶胶分数和发生溶胶-凝胶相变的条件,指出质子受体基团间的竞争作用对溶胶凝胶相变点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体系的数量分布函数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7.
5,5-Dicyanocyclopentadiene, readily prepared in three steps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is-1,4-dichloro-2-butene, undergoes Diels-Alder reactions with a number of dienophiles to give 5-substituted 7,7-dicyanobicyclo[2.2.1]hept-2-enes with high endo-selectivity. The adduct produced with methyl acrylate undergoes base-induced retro-Michael reactions to give 1-carbomethoxy-5-dicyanomethyl-1,3-cyclohexadiene.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片段印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磺胺类物质的结构类似物4,6-二氯嘧啶为模板合成印迹聚合物。以4,6-二氯嘧啶(模板)︰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单体)︰2,2'-联吡啶(配体)的摩尔比为10︰180︰1合成印迹聚合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 h。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为1.48 mg/g,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为0.73 mg/g。以合成的聚合物为新型材料,对样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选择性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能力明显优于非印迹聚合物。通过电镜扫描对聚合物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9.
The negative ion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using oxygen, methane and methane/oxygen are reported together with their methane positive ion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n impact spectra. The methane/oxygen negative ion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proved to be the most useful of the negative ion spectra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10.
Electric field produced inside a solute by a uniformly polarized liquid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dipolar polarization of the liquid at the interface. We show,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at the electric "cavity" field inside a hydrated non-polar solute does not follow the predictions of standard Maxwell's electrostatics of dielectrics. Instead, the field inside the solute tends, with increasing solute size, to the limit predicted by the Lorentz virtual cavity. The standard paradigm fails because of its reliance on th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at the dielectric interface determined by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axwell dielectric. The interface of a polar liquid instead carries a preferential in-plane orientation of the surface dipoles thus producing virtually no surface charge. The result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electrostatic problems differ from the traditional recipes, affecting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fields based on them. We show that relatively small differences in cavity fields propagate in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an ideal mixture. The slope of the dielectric increment of the mixture versus the solute concentration depends strongly on which polarization scenario at the interface is realized. A much steeper slope found in the case of Lorentz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also implies a higher free energy penalty for polarizing such mix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