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22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2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01.
刘二东  杨更亮  田宝娟  李志伟  陈义 《色谱》2002,20(3):216-218
 介绍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烷基苯分子疏水性常数的方法。该法同传统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于误差反传神经网络 ,建立了分子连接性指数 (χ)、范德华表面积 (Aw)和疏水性常数 (logP)之间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烷基苯分子的疏水性常数进行预测 ,其平均相对偏差为 0 6 7%。并且通过与标准误差反传算法和自适应学习算法相比较 ,发现弹性反传算法具有训练速度快 ,参数选择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2.
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建立了吡咯烷离子液体阳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分析方法。咪唑离子液体作为流动相的添加剂,既是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又是改善分析物分离效果的有效组分。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庚烷磺酸钠,可较好地改善吡咯烷离子液体阳离子的分离效果。在最佳色谱条件下,3种吡咯烷离子液体阳离子([MEPy]~+、[MPPy]~+和[MBPy]~+)可在13 min内得到有效的分离检测,[MEPy]~+、[MPPy]~+、[MBPy]~+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6~100 mg/L、1. 3~230 mg/L和3. 6~250 m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9,检出限分别为0. 2、0. 4、1. 1 mg/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验室合成的同系物吡咯烷离子液体样品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 2%~96. 7%。该方法准确、可靠,是一种有效分离和检测吡咯烷离子液体阳离子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03.
酰胺荚醚对镧系和锕系元素萃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酰胺莱醚为萃取剂,正辛醇和煤油的混合的作然释剂,研究了水相硝酸浓度和不同结构酰胺莱醚对镧系和锕系元素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并对它们的萃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适当的酰胺莱醚可以有效地从硝酸溶液中萃取镧系和锕系元素。  相似文献   
504.
Five novel 2,3-naphtho crown ether group 10 metal bis(dithiolate) complexes, [Na(N15C5)2]2[Pd(mnt)2] (1), [Na(N15C5)]2[Pd(i-mnt)2] (2) and [K(N18C6)]2[M(i-mnt)2] (3 5) (where mnt = 1,2-dicyanoethylene-1,2-dithiolate, i-mnt = 1,1-dicyanoethylene-2,2-dithiolate and M = Ni, Pd, Pt for complexes 35, respectively),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UV–Visible spectra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reveal that complexes 1 and 2 have different structural features while complexes 35 are structurally isomorphous. Complex 1 consists of two [Na(N15C5)2]+ sandwich complex cations and one [Pd(mnt)2]2− anion, affording a zero-dimensional structure. For 2, the [Na(N15C5)]+ mono-capped complex cations act as the bridges linking the [Pd(i-mnt)2]2− anions into a 1D infinite chain through Na–N interactions and SȮFC and SȮFπ interac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 resulting chain. Complexes 35 all consist of two [K(N18C6)]+ complex cations and one [M(i-mnt)2]2− (M = Ni, Pd or Pt) anion and the complex molecules are linked into␣1D␣chains by the bridging K–O(ethe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djacent [K(N18C6)]+ units. What’s novel is that the resulting chains are assembled into novel 2D networks through interchain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naphthylene moieties of N18C6. The stack model of naphthylene group in complexes 35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05.
Pristine carbon black was oxidized with nitric acid to produce carboxyl group, and then the carboxyl group was consecutively treated with thionyl chloride and glycol to introduce hydroxyl group. The hydroxyl group on the carbon black surface was reacted with 2‐bromo‐2‐methylpropionyl bromide to anchor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nitiator. The ATRP initiator on carbon black surface was verified by TGA, FTIR, ED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n,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polystyrene chains were respectively, grown from carbon black surface by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using CuCl/2,2‐dipyridyl (bpy) as the catalyst/ligand combination at 110 °C in anisole. 1H NMR, TGA, TEM, AFM, DSC, and DLS were used to systemically characterize the polymer‐grafted carbon black nanoparticles. Dispers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grafted carbon black nanoparticles had good solubilities i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THF, chloroform, dichloromethane, DMF, etc.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5: 3451–3459, 2007  相似文献   
506.
为解决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问题 ,提出一种应用增强型并行口 (EPP)技术采集样品光谱数据 ,进行物质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增强型并行口技术 ,详细给出了光谱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系统实现简单、携带方便、通用性好 ,拥有接近于PC机ISA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相似文献   
507.
我们在本文中制作了五种不同SrAl2O4∶Eu2+和Dy3+的样品。样品分别是SrAl2O4基质的α相和β相的粉末和片状样品,以及单晶样品。我们对所有样品进行了形貌的SEM研究。我们还对α相和β相粉末样品及片状样品以及α相单晶样品的荧光发射谱进行了测量。它们的荧光发射的中心波长为520nm,对应于SrAl2O4基质中的Eu2+的4f65d1的2eg激发态到4f7的8S7/2的跃迁发射。我们发现一般β相的初始发射要比α相样品的初始发射要强。我们认为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SrAl2O4基质中的Eu2+占据的六重态分支的跃迁相对于八重态分支具有较长的跃迁寿命引起的。  相似文献   
508.
应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电子束潘宁阱中的非中性等离子体的稳定状态及其定标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给定电子的初始分布和外场条件后,潘宁阱中可以出现聚心状态的电子等离子体,中心电子密度可达10倍布里渊密度;电子密度分布与理想的I/r^2关系有差别,阱中的电子数越多,差别越大。系统趋于稳定状态的弛豫时间反比于阱中的电子总数而正比于外加电场强度。  相似文献   
509.
刘昌东 《大学数学》2001,17(3):6-12
本文应用二次型加积分项的 V函数研究了两类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 ,给出了这两类系统的绝对稳定性判据 ,推广了有关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510.
采用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种未见报道的含三芳胺聚西夫碱空穴输送材料(PC-1,PC-2),该材料具有非晶态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空穴传输性,用IR,UV-Vis,^1H NMR对所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RD技术对在不同溶剂中得到的聚合物的结晶现象进行了研究;用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技术对材料在氮气中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电离热(Ip)和前线轨道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用二甲苯为溶剂得到的聚合物无结晶现象,PC-1,PC-2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空穴传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