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7篇
  免费   2375篇
  国内免费   1921篇
化学   9955篇
晶体学   229篇
力学   837篇
综合类   156篇
数学   1514篇
物理学   52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678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1075篇
  2012年   1250篇
  2011年   1302篇
  2010年   928篇
  2009年   908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Cellulose was dissolved in 6 wt % NaOH/4 wt % urea aqueous solution, which was proven by a 13C NMR spectrum to be a direct solvent of cellulose rather than a derivative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Dilute solution behavior of cellulose in a NaOH/urea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was examined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viscometry. The Mark–Houwink equation for cellulose in 6 wt % NaOH/4 wt % urea aqueous solution at 25 °C was [η] = 2.45 × 10?2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0.815 (mL g?1) in the Mw region from 3.2 × 104 to 12.9 × 104. The persistence length (q), molar mass per unit contour length (ML), and characteristic ratio (C) of cellulose in the dilute solution were 6.0 nm, 350 nm?1, and 20.9, respectively, which agreed with the Yamakawa–Fujii theory of the wormlike chai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llulose molecules exist as semiflexible chains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were more extended than in cadoxen. This work provided a novel, simple, and nonpollution solvent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lute solution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cellulose.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2: 347–353, 2004  相似文献   
42.
RuH2和RuN2电子组态与光谱性质的从头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B3LYP/6 311G 的水平上 ,研究了RuH2 和RuN2 可能的电子组态和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RuH2 的3 B2 和5Σ-态对应于静电作用的物理吸附态 .RuN2 的一重态和三重态的计算结果跟钌单晶面上的实验值相接近 .而RuN2 在C∞v对称性时 ,五重态5Σ-的计算频率比实验值稍低 .在C2v对称性时 ,五重态的计算频率值则更低 ,3 B2 和5A1态不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43.
陈晓波  蔡青  王策 《物理学报》2004,53(12):4382-4386
报道了Pr(0.5):ZBLAN玻璃在双频双光束光源激发下的激发态上转换现象.发现上转换发射谱的荧光与常规荧光发射谱的荧光一致,还发现双频激发下的上转换激发谱有3个明显的谱峰,它们依此对应于788.5nm 1G4→3P2,850.5nm 1G4→1I6和805.0nm 3H6→1D2的激发态吸收跃迁,而大的850.5nm上转换激发谱峰是由大的1G4(Pr3+ )→1I6(Pr3+)跃迁的振子强度f=23.04×10-6所致.这说明起源于1G4能级的激发态吸收上转换尤其1G4(Pr3+)→1I6(Pr3+)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了包括Stark效应时,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与单模压缩相干光场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场熵的特性,讨论了Stark移动参数、光场参数对场墒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时滞种群模型的正周期解对所有正解的吸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对数种群模型N′(t)=N(t){r(t)-a1(t)ln[N(t)]-a2(t)ln[N(t-τ(t))]}的周期正解的存在性,并得到了正周期解对所有正解的吸引性.  相似文献   
46.
刘煜炎  黄光明  段传喜  石丽华  蔡欣 《中国物理》2002,11(11):1170-1174
A simpl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Zeeman patterns of far-infrared lase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the monobromomethyl radical CH2Br observed at 447.3 and 671.1μm. A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pectra of the radical and their simulation with this simple model has been achieved.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to gain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the spectrum of this interesting radical.  相似文献   
47.
用准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a、Nd、Gd、Yb、Au、Pb类铜离子组态能级之间的电子碰撞激发强度Ω(nl-nl),3≤n≤7,4≤n≤7,同时给出了高能极限的碰撞强度和外推到阈值的碰撞强度,用最小二乘样条方法拟合了全能域碰撞强度及热平均速率系数。对于一个激发过程,用10个参数可以得到碰撞电子在任意能量下的碰撞强度以及任意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相似文献   
48.
用自行研制的X射线条纹晶体谱仪首次测量了线状锗等离子体的X射线时间分辨谱。给出了类Ne-锗L线共振线的时间演化过程,并用类Ne-锗L线共振线与其双电子俘获伴线的相对强度比粗估了锗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给出了X光激光增益区介质的电子温度为400~760eV,同时给出了电子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时间不小于90ps(电子温度变化小于2%)。  相似文献   
49.
Wilson,Han和Powell提出的序列二次规划方法(简称SQP方法)是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著名方法,这种方法每次迭代的搜索方向是通过求解一个二次规划子问题得到的,本文受[1]启发,得到二次规划子问题的一个近似解,进而给出了一类求解线性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方向法,在约束集合满足正则性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对五种常用线性搜索方法具有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50.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潼  刘斐 《应用光学》2005,26(3):36-40
本文在介绍近场光学显微镜原理的基础上,对近场光学显微技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并着重研究了纳米级探针的制作和纳米级样品与探针间距的控制这两个近场光学显微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说明了近场光学显微探针的工作方式,阐述了近场光学成像的衬度类型,介绍了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