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2篇 |
免费 | 1334篇 |
国内免费 | 209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666篇 |
晶体学 | 207篇 |
力学 | 469篇 |
综合类 | 221篇 |
数学 | 951篇 |
物理学 | 33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篇 |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231篇 |
2020年 | 226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96篇 |
2016年 | 211篇 |
2015年 | 287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490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452篇 |
2010年 | 433篇 |
2009年 | 544篇 |
2008年 | 541篇 |
2007年 | 499篇 |
2006年 | 526篇 |
2005年 | 449篇 |
2004年 | 366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77篇 |
2000年 | 339篇 |
1999年 | 254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51年 | 4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用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进行溶液聚合制备(乙酸乙烯酯-co-丙烯酸)共聚物[P(VAc-co-AA)],研究了不同单体投料比时的聚合反应速率,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一定,随AA含量增加,聚合反应速率降低,转化率降低;反应5小时后,不同AA含量体系的转化率差别减小;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试结果表明AA与VAc发生共聚.用氢氧化钠(NaOH)作为催化剂对P(VAc-co-AA)进行醇解制得产物聚乙烯醇(PVA),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定了醇解产物结晶度,进一步考察了醇解产物在70℃水中的溶解性.结果表明:与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醇解产物相比,P(VAc-co-AA)的醇解产物结晶度有所下降,在水中的溶解性提高. 相似文献
62.
碳羟基磷灰石除废水中铬(Ⅵ)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废弃蛋壳合成碳羟基磷灰石(CHAP)对含铬(Ⅵ)离子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考查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常温下,吸附时间为30min、pH=3.0、5g/L CHAP对50mg/L的铬(Ⅵ)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8.3%以上,CHAP对铬(Ⅵ)离子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HAP对含铬(Ⅵ)离子吸附动力学行为;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力学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熵变和焓变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63.
64.
利用BCR改进法和Tessier修正法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Cu、Zn、Fe、Mn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连续提取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主要环节,但同一种提取法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同类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形态的提取效果差异很大.该文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山东省常见的褐土、棕壤和潮土3种土壤分别进行实验并对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Fe>Mn>Zn>Cu,重金属元素形态以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含量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褐土>潮土>棕壤.同时对BCR改进法和Tessier修正法进行了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6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烷基硫醇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湿地废水中烷基硫醇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萃取参数如萃取涂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样品体积、盐效应及样品pH值等对HS-SPME萃取乙硫醇(EtSH)、2-甲基-2-丙硫醇(Me-PrSH)、1-丙硫醇(1-PrSH)、2-丙硫醇(2-PrSH)、1-丁硫醇(1-BuSH)及环戊硫醇(CycloPeSH)(内标)的影响.富集的硫醇化合物经DB-VR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PD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乙硫醇、2-甲基-2-丙硫醇、1-丙硫醇、2-丙硫醇、1-丁硫醇的线性范围介于0.12~16.21 μg/L之间; 检出限(3σ)介于0.97~22.11 ng/L之间.以环戊硫醇为内标物质,将本法用于废水中硫醇化合物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6.
采用高分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羊红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药材地上与地下不同部位中含Cu、K、Na、Fe、Se、Mg、As、Ca、Cd、Cr、Mn、Ni、P、Pb和Zn等15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金属As和Pb几乎检测不到,K含量均高;同时也为羊红膻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在由磷钼钒杂多酸和邻苯二胺组成的支持电解质中,以0.100V.s-1扫速在碳糊电极上,于0.800~-0.800V范围内循环扫描20周后,制得磷钼钒杂多酸-聚邻苯二胺修饰碳糊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C)在该修饰电极上均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发现:HQ和CC分别在0.140V和0.288V处出现二次微分溶出峰,两峰电位差为0.148V。HQ和CC的线性范围均为1.50×10-7~7.50×10-4 mol.L-1,检出限(3S/N)均为6.80×10-8 mol.L-1。据此提出了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模拟水样中HQ和CC,测得回收率在94.0%~106.0%之间。 相似文献
68.
69.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样品循环给样方法,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光刻工艺制作了包括环形蠕动微泵和电磁微阀的微流控芯片,通过与免疫探针芯片的集成,实现了对探针芯片的循环给样及在其上的免疫样品富集.采用不同浓度的羊抗兔IgG(FITC标记)样品与兔IgG探针免疫结合3 min,得到循环流动比静态吸附的荧光光强值更高,可使检出限降低.对于50 mg/L羊抗兔IgG样品,流速从130 μL/min增至300 μL/min时,免疫结合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使同一时刻的检出限降低;而样品浓度提高到200 mg/L时,增大流速对免疫反应的促进效果弱于低浓度时的变化.在样品浓度50 mg/L和循环流速300 μL/min的条件下,循环给样方式仅需7μL样品溶液就得到了与持续进样约1.8 mL样品溶液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