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化学   470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138篇
物理学   2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晓庆  吴斌  沈崇钰  张睿  丁涛  李丽花 《色谱》2012,30(8):777-781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法(LC-IRMS)建立了测定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方法。先采用凝胶色谱柱对蜂蜜样品进行预分离,将样品中所含的酶与糖分离开。根据γ-淀粉酶可将底物麦芽糖酶解为葡萄糖的原理,在55 ℃、pH 4.5的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将γ-淀粉酶与麦芽糖反应48 h后,采用LC分离麦芽糖和葡萄糖,以IRMS测定酶解产物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γ-淀粉酶的残留量。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200 U/kg,定量限为5 U/kg,回收率为89.6%~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3.3%~4.9%。采用本方法对市售蜂蜜和大米糖浆共38个样本进行了考察,γ-淀粉酶的检出率为76.3%。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方法的检测能力,测定了掺入15%(质量分数)大米糖浆的蜂蜜样品,测得γ-淀粉酶的含量为10.2 U/kg。本方法能够有效地从酶学的角度鉴定蜂蜜中是否含有大米糖浆。  相似文献   
162.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结构蛋白预测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文采用RT-PCR方法和质谱分析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毒辽宁株(CSBV-LN)全基因组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结构蛋白预测和鉴定。结果获得CSBV-LN全基因组序列长为8863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其中包括178nt的5'非编码区的前导序列和142nt的3'非编码区,后面跟着一个poly(A)的尾巴。通过软件分析表明,CSBV-LN蛋白序列,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小RNA病毒蛋白序列,预计存在VP1,VP2, VP3和VP4四个小的结构蛋白,系统分析进化分析表明CSBV,SBV和 DWV起源相同,推测CSBV有着类似DWV的结构蛋白序列5’-VP2 VP4 VP1 VP3-3。基于此,根据PAGE蛋白条带的大小,利用NetPicoRNA软件预测结构蛋白的裂解位点。在此基础上,对纯化后的CSBV进行SDS-PAGE,经SDS-PAGE分离到的4个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鉴定出VP1、VP3和VP0三个蛋白。  相似文献   
163.
针对矿山尾矿中微量银元素测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短光路原理的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快速检测的方法。提高元素测量分辨率,提高样品分析效率,降低光管功率,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能谱系统优化了滤片以及探测器屏蔽物等设计,准直器采用对X射线基本无散射的聚四氟乙烯,达到微量银元素的检测要求。实际尾矿测试中,银的检出限达到0.1 mg·kg-1,RSD在0.1%~2.6%之间,准确度在87%~115%之间。对比尾矿、原矿及精矿的检测实验,证明了在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中引入超短光路设计方法,能够提升系统峰/本底比,满足微量银元素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4.
研究中通过表面基团屏蔽探索耐辐射奇球菌表面氨基对钙锶生物矿化及其自组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Deinococcus Radiodurans作用下,体系倾向于形成文石晶型;(2)屏蔽氨基后,氨基对方解石晶体的抑制作用消失,[Ca2+]高时诱导晶体从文石转变为方解石,[Sr2+]高时诱导晶体产生空壳结构;(3)在D.Radiodurans作用下,文石晶体的生长属于经典的棒-哑铃-球自组装模型;屏蔽氨基后,文石晶体的生长为球壳和哑铃空壳的空壳自组装过程.综上所述,耐辐射奇球菌表面氨基能促进晶型的转换,控制晶体的自组装.本研究结果可为阐释微生物诱导生物矿化自组装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利用TGA、SEM研究了化学链燃烧中Fe氧化反应过程产物层的生长机理,以及产物层形貌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虑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包括氧化时间、反应温度、O_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产物呈三维岛状生长,反应初期产物岛较小但密度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岛不断长大,但密度先减小后增加;温度及O_2浓度对产物层生长均有影响。产物岛的成核与生长改变了产物层的表观形貌,减小了表观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66.
李侠  郭文华  吕志娟  邢进华  王鸣 《物理学报》2014,63(2):24205-024205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直径的毛细管表面制备了圆柱形二氧化硅反蛋白石多孔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形貌,发现胶体晶体的类(111)面结构整体为圆柱形,平行于毛细管表面.透射光谱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多孔结构在[111]方向具有典型的光子带隙效应,与布拉格理论相符合,有望应用到光通讯和传感领域.  相似文献   
167.
李晋华  王召巴  王志斌  张敏娟  曹俊卿 《物理学报》2014,63(21):214204-214204
氧气A带是理想的大气要素反演通道,吸收系数是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影响到反演结果的精度.结合HITRAN2012数据库和大气温度廓线图,分析氧气A带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推出各因素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确定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氧气A带谱线半宽度受温度依赖系数影响较小,而受温度影响较大.线型因子随温度产生了两种变化,在谱线半宽度以外的谱线位置上,随温度的增大,函数值减小,而在中心频率到谱线半宽度的谱线位置上,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谱线线强对温度具有强依赖关系.利用逐线积分算法计算氧气A带吸收系数,同时考虑了谱线半宽度的压力展宽效应和谱线线强及半宽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得出氧气A带吸收系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主要来源于线强的温赖关系,尤其是中心频率处温度影响较大;而Lorentzian线型函数的温赖关系不明显.利用布鲁克光谱仪在1 cm-1下测量63 m处氧气A带的吸收光谱,与理论模型在同等条件下的透过率比较,误差小于0.83%,验证了温度校正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8.
球磨处理对碳纳米管吸附苯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机械球磨处理后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变化,并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其吸附苯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球磨可获得大量不同长度的开口碳纳米管,且球磨时间越长,碳纳米管的长度越短,开口程度越明显.球磨处理后碳纳米管中堆积孔孔径明显变小,管内孔孔径基本保持不变.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处理前相比,其对苯胺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管内发生的毛细凝聚在吸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不同硫化体系对炭黑填充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氧化二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OBS)为主促进剂的四种硫化体系中,半有效硫化体系硫化的橡胶的综合性能最好。在以N-环己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CBS)+2-硫醇基苯骈噻唑(M)为促进剂的四种硫化体系中,用普通硫化体系(CV)硫化得到的碳黑/天然橡胶的综合性能最优。本文还研究了不同硫化体系对炭黑/碳纳米管填充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硫化体系(CV)硫化得到的碳纳米管/碳黑/天然橡胶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0.
Four new solution-processible small-molecular platinum(II)-bis(aryleneethynylene) complexes consisting of benzothiadiazole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and triphenylamine and/or thiophene as the electron donor were convenient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physicochem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utilized as the electron-donor materials in the fabrication of solution-processed bulk heterojunction (BHJ) solar cell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lectron-donor groups in these small molecules on the optoelectronic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was also examined. The optical and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stronger electron-donor group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olar-absorption abilities of the complexes. These molecular complexes can serve as good electron donors for fabricating BHJ devices by blending them with the [6,6]-phenyl-C(7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70)BM)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The b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37% was achieved with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0.83 V,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7.10 mA cm(-2) and fill factor of 0.40 under illumination of an AM 1.5 solar-cell simulator. The spin-coated thin films showed p-channel field-effect charge transport with hole mobilities of up to 2.4×10(-4) cm(2) V(-1) s(-1) for these molecules. The present work illuminates the potential of well-defined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in developing light-harvesting small molecules for efficient power generation in organic photovoltaics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