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7篇 |
免费 | 839篇 |
国内免费 | 149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641篇 |
晶体学 | 173篇 |
力学 | 294篇 |
综合类 | 215篇 |
数学 | 676篇 |
物理学 | 18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194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354篇 |
2008年 | 405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51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报道在国内首次采用离子束铣技术研制自集成透镜InGaAsP/InP DH LED的实验结果。采用烘烤正性光致抗蚀剂来形成球状掩膜适合于离子束铣,且重复性很好。为了获得光洁的刻蚀表面,刻蚀条件均已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2.
散斑条纹的快速高精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高精度散斑杨氏条纹(斑纹)场处理方法——同态阀值滤波法。用它实现了散斑场条纹的快速、逐点连续高精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3.
104.
木文研究了Al2O3对B2O3-0.7Li2O-0.7LiCl非晶态的形成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加入适量的Al2O3后,无需借助液氮骤冷技术,直接将熔体倾倒在室温下的紫铜板上就很容易形成大块非晶锂离子导体B2O3-0.7Li2O-0.7LiCl-xAl2O3。Al2O3的加入使B2O3-0.7Li2O-0.7LiCl的电导率有所降低,但在高温下不太明显,电导激活能略微升高,实验发现:Al2O3含量x=0.03是较合适的剂量,较容易形成大块非晶态,对电导率的影响也不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中讨论了一个注入信号对自由电子激光的影响,找到了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破裂的原因,和抑制脉冲破裂的方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6.
为实时恢复天文或空间目标的湍流退化成像,提出一种适应大气湍流动态变化的多通道自适应光学图像恢复方法.以自适应光学校正后不同时刻的目标成像作为多个通道,建立求解系统点扩散函数的线性方程,根据解出的点扩散函数利用超拉普拉斯算法,求解待观测目标的估计值.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的点扩散函数之间存在互质关系,满足多通道盲识别的理论要求.利用建立的线性方程求解出的点扩散函数与原点扩散函数的均方误差在10^-30~10^-27量级,采用超拉普拉斯算法恢复出的目标成像与原始目标之间的均方误差在10^-5~10^-4量级.本文研究为湍流退化图像的实时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PbSe/TiO2复合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了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等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是由PbSe和TiO2两种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致密、均匀的TiO2薄膜包覆在PbSe纳米管表面。以氙灯为模拟光源,通过对甲基橙的降解研究了PbSe/TiO2复合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PbSe与TiO2之间形成的异质结使PbSe/TiO2复合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比纯PbSe纳米管的催化降解率提高了约4.5倍。另外,对PbSe/TiO2复合纳米管光催化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研究了SmxT1-x(T=Fe,Co)非晶态薄膜的磁化强度σ与温度T的关系。发现在磁场H=7T下,对SmxCo1-x样品(x=0.46,0.48,0.54,0.65)的升温过程测得的σ(T)曲线上有极大值,它对应的温度都在25—28K范围内,与成分关系不大。非晶态SmxFe1-x(x=0.46,0.73)的结果与之不同,极大值对应的温度与成分有关。对上述样品,还发现在T≈6K附近σ(T)有极小值(和陡变),在近室温端,出现σ(T)下降缓慢的“拖尾巴”现象。我们认为,Sm-Co非晶态薄膜表现的高场热磁效应可能起源于Sm原子磁矩对磁化的贡献不可忽略,作用在Sm原子上的局域无规各向异性很强;这种各向异性在20—30K变化较大。而Sm-Fe薄膜的高场热磁效应可能起源于Fe原子磁矩的分散。σ(T)在6K附近的极小值(和陡变)及其在室温端变化缓慢的原因,可能是合金成分的涨落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