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58篇 |
免费 | 2587篇 |
国内免费 | 186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192篇 |
晶体学 | 191篇 |
力学 | 805篇 |
综合类 | 97篇 |
数学 | 1499篇 |
物理学 | 60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534篇 |
2021年 | 593篇 |
2020年 | 663篇 |
2019年 | 663篇 |
2018年 | 586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797篇 |
2015年 | 747篇 |
2014年 | 903篇 |
2013年 | 1275篇 |
2012年 | 1452篇 |
2011年 | 1427篇 |
2010年 | 981篇 |
2009年 | 969篇 |
2008年 | 1091篇 |
2007年 | 1004篇 |
2006年 | 899篇 |
2005年 | 814篇 |
2004年 | 656篇 |
2003年 | 560篇 |
2002年 | 606篇 |
2001年 | 415篇 |
2000年 | 308篇 |
1999年 | 311篇 |
1998年 | 259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8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5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phthalazinone monomer with an allyl group, i.e. 4-(3-allyl-4-hydroxyphenyl)phthalazin-1(2H)-one, was synthesized and then copolymerized with 4-(4-hydroxylphenyl)(2H)-phthalazin-1-one and 2,6- diflurobenzonitrile by means of aromatic nucleophilic polycondensation to provide a series of crosslinkable poly(aryl ether nitrile)s. The virgin copolymers exhibited good solubility i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with relative high molecular weights (Mw: 45,130-58,403, inherent viscosities: 0.58-0.75 dL/ g). After cross-linking,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solvent resistance of the polymer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02.
CongZhan Liu YiFei Zhang XuFang Li XueFeng Lu Zhi Chang ZhengWei Li AiMei Zhang YongJie Jin HuiMing Yu Zhao Zhang MinXue Fu YiBao Chen JianFeng Ji YuPeng Xu JingKang Deng RenCheng Shang GuoQing Liu FangJun Lu ShuangNan Zhang YongWei Dong TiPei Li Mei Wu YanGuo Li HuanYu Wang BoBing Wu YongJie Zhang Zhi Zhang ShaoLin Xiong Yuan Liu Shu Zhang HongWei Liu YiJung Yang Fan Zhang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2020,(4):20-34
The Insight-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Insight-HXMT) is a broadband X-ray and γ-ray(1-3000 ke V) astronomy satellite. One of its three main telescopes is the High Energy X-ray telescope(HE). The main detector plane of HE comprises 18 Na I(Tl)/Cs I(Na) phoswich detectors, where Na I(Tl) is used as the primary detector to measure ~ 20-250 ke V photons incident from the field of view(FOV) defined by collimators, and Cs I(Na) is used as the active shielding detector to Na I(Tl) by 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 Additionally, Cs I(Na) is used as an omnidirectional γ-ray monitor. The HE collimators have a diverse FOV,i.e. 1.1°×5.7°(15 units), 5.7°×5.7°(2 units), and blocked(1 unit). Therefore, the combined FOV of HE is approximately5.7°×5.7°. Each HE detector has a diameter of 190 mm resulting in a total geometrical area of approximately 5100 cm2, and the energy resolution is ~15% at 60 ke V. For each recorded X-ray event by HE, the timing accuracy is less than 10 μs and the deadtime is less than 10 μs. HE is used for observing spectra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X-ray sources in the 20-250 ke V band either by pointing observations for known sources or scanning observations to unveil new sources. Additionally, HE is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γ-ray burst in 0.2-3 Me V band. This paper not only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HE instruments but also reports results of the on-ground calibr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03.
作为航天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电池需要更高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太阳电池表面覆盖抗辐照玻璃盖片,可以增强太阳电池对粒子辐射的防护,延长太阳电池的服役寿命,使航天器获得可靠的能源供应。硼硅酸盐玻璃就是一种理想的太阳电池玻璃盖片材料。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结合SRIM软件模拟研究质子辐照硼硅酸盐玻璃的损伤物理机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以及基本公式,通过分析不同入射能量的质子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的阻止本领、电离能损、位移能损、空位的产生情况,对辐照损伤的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量为30~120 keV的质子辐照损伤主要发生在硼硅酸盐玻璃表面;质子沉积、空位分布等均为Bragg峰型分布;电离能损是能量损失的主要部分,随入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导致电子的电离和激发;位移能损在玻璃内部随能量降低而增大,导致硼、氧和硅等空位缺陷的产生;电离效应和缺陷的产生是硼硅酸盐玻璃色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并结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的2K超导腔垂直测试平台对1.3 GHz 单加速间隙超导腔的磁通排出效应开展了实验研究:利用研制的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能够精密地测量超导腔赤道位置磁场,并能够将磁场补偿至小于5.0×10−8 T;并对超导腔不同表面温度梯度下的磁通排出效应进行了测量分析;对钉扎了磁场的超导腔进行了射频性能测试,研究了超导腔电阻对磁通钉扎的敏感度,以及在不同电场梯度下超导腔的表面电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制的高精度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能够满足超导腔磁通排出研究的需求;高的超导腔表面温度梯度有利于磁通的排出;磁通钉扎电阻的敏感度随着加速电场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超导腔的性能下降。此实验研究也为后续超导腔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电磁轨道发射的过程中,电枢在膛内高速运动时会受到电磁力、电枢初始正压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烧蚀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电枢的出口速度呈现出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特征。为了提高电枢的出口速度精度,针对膛内电枢与轨道摩擦不均衡性和烧蚀程度不确定的特性,综合考虑脉冲成形网络的电路模型与电枢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电枢在膛内的运动开环控制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出了脉冲电源模块触发时刻与电枢出口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电枢出口速度闭环控制模型,探究了电枢出口速度控制可行方案。结果表明:应用闭环控制算法,可实现对电枢出口速度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06.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不仅依赖于基质材料本身,而且与其激发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以Ho^3+离子为研究对象,在NaYF4和LiYF4这两种不同的基质中,研究其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通过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对比Ho^3+离子在NaYF4和LiYF4微米晶体中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发现:Ho^3+离子在这两种不同基质中均展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当激发功率增加时,在单颗粒个LiYF4微米晶体中,当激发功率增加时,Ho^3+离子则发射出较强绿光及微弱的红光,红绿比变化并不明显,其蓝光发射强度也相对较弱.当激发这两种微米粉末晶体时,结果发现:Ho^3+离子均发射较强的绿光发射并伴有微弱红光发射,两种晶体中的发射特性极其相似.由此可见,在常规测试条件下,一些特殊发光现象是很难被观测到的.同时,通过对其光谱特性的分析,对Ho^3+离子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可以由自由空间的光直接激发,这也是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优点所在。研究铋化物发光玻璃中纳米银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对铒离子发光的增强效应、进一步的提高铋化物发光玻璃中铒离子的发光性能很有意义。首先,测量了(A)Er 3+(0.5%)Ag(0.5%):铋化物发光玻璃与(B)Er 3+(0.5%):铋化物发光玻璃样品的吸收谱,发现(A)Er 3+(0.5%)Ag(0.5%):铋化物发光玻璃在约600.0 nm处有一个较弱的宽的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峰。同时发现两者都有典型的铒离子的吸收峰,它们的吸收几乎完全一样:在波峰形状、峰值强度和峰值波长等方面都很相近。测量了(A)Er 3+(0.5%)Ag(0.5%):铋化物发光玻璃和(B)Er 3+(0.5%):铋化物发光玻璃样品的激发谱,发现有位于379.0,406.0,451.0,488.0和520.5 nm的5个550.0 nm可见光的可见激发谱峰,和位于379.0,406.5,451.0,488.5,520.5,544.0,651.5和798.0 nm的8个1531.0 nm红外光的红外激发谱峰,容易指认出依次为Er 3+的4I 15/2→4G 11/2,4I 15/2→2H 9/2,4I 15/2→(4F 3/2,4F 5/2),4I 15/2→4F 7/2,4I 15/2→2H 11/2,4I 15/2→4S 3/2,4I 15/2→4F 9/2和4I 15/2→4I 9/2跃迁的吸收峰,通过测量发现(A)Er 3+(0.5%)Ag(0.5%):铋化物发光玻璃相对于(B)Er 3+(0.5%):铋化物发光玻璃样品的可见和红外激发谱的最大增强依次分别是238%和133%。最后,测量了它们的发光谱,发现有位于534.0,547.5和658.5 nm的三组可见发光峰,容易指认出依次为Er 3+的2H 11/2→4I 15/2,4S 3/2→4I 15/2,4F 9/2→4I 15/2荧光跃迁。还发现红外发光峰位于978.0和1531.0 nm,依次为Er 3+的4I 11/2→4I 15/2和4I 13/2→4I 15/2的荧光跃迁。通过测量发现(A)Er 3+(0.5%)Ag(0.5%):铋化物发光玻璃相对于(B)Er 3+(0.5%):铋化物发光玻璃样品的可见和红外发光谱的最大增强依次分别是215%和138%。对于银表面等离激元增强铒离子发光的机理,认为主要为纳米银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造成金属纳米结构附近产生的局域电场的强度要远大于入射光的电场强度,从而导致了金属纳米结构对入射光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进而导致了荧光的增强;即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场的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08.
To mak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erahertz(THz)wave generation from liquid water,we study THz wave emission from water lin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The water line with a smaller diameter generates a stronger THz electric field for the diameters from 0.2 mm to 0.5 mm.The THz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olarity change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ncident laser and water line.Moreover,the THz energy has an optimal radiation angle of about 60°.A two-dimensional dipole array model is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Our observations contribute to optimizing the scheme of the liquid THz source. 相似文献
109.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幅度检测方法易受噪声干扰,灵敏度差,信噪比和精度低,且受调制光源的影响较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相位检波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输出光电流信号分别与两路正交信号相乘,通过低通滤波提取直流分量并相除,即可得到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相位信息.与已有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相位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算法复杂度低、实时性高的优点.实验研究了调制光源光强对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幅度检测和相位检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传统幅度检测方法与正交相位检波检测方法对pH检测的灵敏度、线性度及信噪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幅度检测方法,调制光源光强对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相位检测影响更小,在频率为10 kHz,pH的范围为1.68~10.01的情况下,相位检测方法比幅度检测方法测得的灵敏度增加了7 mV/pH,精度提高了14.9 mpH,非线性误差减小了0.003%,均方差减少了0.1051×10^-5,信噪比增加了8.2827 dB.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弱光下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检测. 相似文献
110.
星载激光雷达是实现海洋垂直剖面探测的有效工具,也是目前迫切需求的海洋光学遥感手段。对星载海洋激光雷达的波长参数进行评估对保证探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探测深度和信噪比两方面分析了星载海洋激光雷达探测全球海洋的最佳波长。利用MODIS 10个波段的水体光学特性数据,估算全球海水探测深度及相应的最优波长;并根据太阳夫琅禾费暗线特性,对信号信噪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探测深度方面,最优探测波长在488 nm波段的海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70%左右,并且全球95%以上的海域在488 nm波段的探测深度优于0.8倍的真光层深度;在信噪比方面,相对于488 nm波段,486.134 nm夫琅禾费暗线处采用0.1 nm带宽的滤光片可以将背景光强度降低70%,相应地回波信噪比整体提升了约5.0%。就全球海洋探测来说,使用486.134 nm作为探测波长可以提高探测深度,有效抑制太阳背景光,提高信噪比,因此,486.134 nm是星载海洋激光雷达的最佳工作波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