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68篇
  免费   3646篇
  国内免费   3530篇
化学   17957篇
晶体学   184篇
力学   1586篇
综合类   123篇
数学   3296篇
物理学   1059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744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860篇
  2014年   1062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805篇
  2011年   3066篇
  2010年   1828篇
  2009年   1744篇
  2008年   1306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1175篇
  2005年   1210篇
  2004年   1859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1075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36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68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628篇
  1992年   624篇
  1991年   454篇
  1990年   434篇
  1989年   396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7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6篇
  1973年   16篇
  196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A fluoroionophore sensor, N-[4-(1-pyrene)butyroyl]-L-tryptophan (PLT), has been reported. It can distinguish lead ion from other 12 metal ions via forming a pyrene dimer and it exhibits a very high sensitivity (0.15 microM) in aqueous solution (Chem. Commun., 2006, 2702). When the indole moiety in PLT was changed to benzene, in forming a new fluoroionophore of N-[4-(1-pyrene)butyroyl]-L-phenylalanine (PLP), it could not form a pyrene dimer in response to Pb(2+) in water.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spectroscopic clarification of the intrinsic differences of the binding model between PLP and PLT in binding with Pb(2+). The model shows identical chelating bidentate coordination between COO(-) and Pb(2+) both in PLP-Pb and PLT-Pb; however, there is no indi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enyl ring and the metal ion or the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amide groups in PLP-Pb.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binding model between PLP-Pb and PLT-Pb illustrate that the indole ring in PLT appears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of PLT to lead(II) ion.  相似文献   
112.
The new phenylpropanoid diglycoside ligusinenoside A ( 1 ), and the two new 8,4′‐oxyneolignan(‘8‐O‐4′‐neolignan’) diglycosides ligusinenosides B ( 2 ) and C ( 3 ), together with nine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s of Ligusticum sinensis Oliv. The structures of 1 – 3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113.
梯度棒折射率分布系数的计算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用离子交换法制作的径向折射率梯度棒的g,h_4和h_6与材料特性相联系的计算公式。根据测定的材料参数,并用本文公式算出的g值与用成像法测得的g值相比较,其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4.
光电倍增管脉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外腔式电光开光,调制主动照相探测光源,使光电倍增管处于脉冲工作状态下,以提高光电倍增管的输出幅度和动态范围,改善信号的信噪比,同时避免样品和探测器受长时间强激光照射.对滨松H6780光电倍增管进行了调试,使其线性输出电流由静态的0.1mA提升到脉冲状态的4.4mA,信噪比提高4.5倍.该技术对其他光敏探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高压电场作用下乙醇-水溶液体系变化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红外光谱分析电磁场作用下乙醇 水溶液体系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当乙醇溶液受到 2 0kV·cm- 1 的交变电磁场处理 (5 0Hz)时 ,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先增大后减少 ;高乙醇含量溶液受到同样强度电场较长时间处理时 ,有乙醇发生氧化反应 ,从红外谱中可看到νCO 峰及ν(OH) (H2 O) 峰的出现 ;经处理后的溶液自然放置 7天再测定 ,其红外谱图基本保持不变。文中对各出现变化的峰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116.
报道了N+离子轰击产生的氮化硼(BN)纳米结构,及在电子辐照时结构演化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测定结果.应当强调的是,这种类富勒烯和发夹结构的演化,实际上是电子辐照诱发固态相变的发展,观察中发现的一些BN颗粒、卷曲物,可以被认为是类富勒烯等纳米结构形成的前体或早期阶段.提出了一种类富勒烯等结构的电子辐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氮化硼 电子辐照 透射电子显微镜 氮化硼纳米形成物  相似文献   
117.
考虑Duffing方程x+g(x,t)=h(t),在g(x,t)满足简单的凸凹性条件。以及g'(x,t)跨越第一共振点时,本文指出,当强迫振动项h(t)充分小时,所讨论的Duffing方程的2π周期解恰有三个.  相似文献   
118.
紫外波段CH2I2分子的光解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CH2I2分子在277—305nm范围内若干波长处的光解离动力学.通过同一束激光经(2+1)共振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探测光解碎片I(2P32)和I(2P12),得到了不同激发波长处的离子速度分布图像,从而获得CH2I2光解产物的能量分配和角分布.实验发现,碎片CH2I自由基有很高的内能激发,约占总可资用能的80%,该能量分配可以较好地用冲击模型来解释.实验还发现,产物I(2P32)和I(2P12)具有很不相同的平动能分布,结合所得到的碎片能量分配和角分布,我们对碎片I(2P32)和I(2P12)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CH2I2分子电子激发态的绝热和非绝热解离决定了碎片的平动能分布. 关键词: CH2I2 离子速度成像 绝热和非绝热解离  相似文献   
119.
刘小青  谢芳森 《光子学报》2002,31(10):1178-1183
导出了类Kerr介质中双模SU(1,1)相干态场与Λ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态函数,研究了Kerr效应对Λ型三能级原子布居概率、双模SU(1,1)相干态场的互关联函数、Cauchy-Schwartz不等式及二阶相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Kerr效应使原子与光场的耦合减弱,原子布居的崩塌与复苏的周期缩短;在初始光场较弱和较强两种情况下,类Kerr介质对双模SU(1,1)相干态场两模间的相关性、相关程度以及光子的聚束与反聚束效应产生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经验.基地传承了“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基地物理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以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对物理理论课和物理实验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