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683篇
化学   1358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179篇
综合类   82篇
数学   256篇
物理学   1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 . IntroductionTheproblemofill_conditioninganditsstatisticalconsequencesonalinearregressionmodelarewell_knowninstatistics(Vinod&Ullah 1981;Belsley 1991) .Itis,forinstance ,knownthatoneofthemajorconsequencesofill_conditioningontheleastsquares(LS)regressionesti matoristhattheestimatorproduceslargesamplingvariance,whichinturnmightinappropri atelyleadtoexclusionofotherwisesignificantcoefficientfromthemodel,andthesignsofcoef ficientscanbecontrarytointuitionetc..Tocircumventthisproblem ,manybi…  相似文献   
992.
HFC混合物表面张力的预估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面张力是有沸腾和凝结换热计算必不可少的物性参数,目前国际上已商业化使用或提出的潜在的环保工质,大多数为氢氟烃(HFC)混合物,尤其是R22和R502的替代物、本文应用对比态原理和重正化群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HFC类物质混合物表面张力的预估方程,并与国际上现有的预估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新预估式可以在广阔的温度范围内较高精度地再现实验数据,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对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前期预处理,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浸提液中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和3.0%,加标回收率SO42-90.0%~100.0%、NO3-93.0%~101.0%.样品预处理操作简单,方法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结果稳定性好,检出限低,能满足土壤环境样品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EAST偏滤器充气系统的改进措施,压电阀与冷屏一起安装在EAST颈管中,以缩短充气管道,将充气系统的延迟时间减少约200ms。冷屏起冷却阀门并屏蔽电磁场的作用。讨论了在准稳态条件下,延迟时间给偏滤器热流反馈控制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中性束加热条件下,通过在外靶板注入 Ar/D2(1:4)混合气体研究了靶板离子饱和流和热流分布的变化及充气对主等离子体的影响,得到了靶板离子饱和流显著降低、热流减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合成了离子液体氯化1-(2-羟乙基)-3-乙基-咪唑([HeEIM]Cl), 并利用FTIR和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NaOH、微波和高压等处理方式对棉纤维的结晶度、聚合度(DP)和溶解率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的溶解温度在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条件下对棉纤维的溶解率和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的影响. 利用FTIR, XRD, TGA和SEM等方法分别对溶解后得到的再生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结晶度变化、热稳定性和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合成的离子液体对棉纤维表现出很好的溶解能力, 且在溶解和再生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 棉纤维在高压条件下经质量分数为30%的NaOH预处理后, 溶解性能最佳. 微波加热法的溶解效果远远优于传统加热法,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 溶解率逐渐增大. 溶解后得到的再生纤维素的结晶度变小, 聚合度下降, 热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6.
微波辅助提取GC-MS分析莪术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莪术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是一种有效的抗癌中药,在防治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宫颈癌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被称为血中之气药.莪术根茎中含挥发油约1%~2.5%,为多种倍半萜类,其中莪术醇和榄香烯以及莪术酮和莪术二酮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疗效.微波辅助提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节省时间和溶剂、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环境样品分析迅速扩展到食品、化工和农业等领域.本研究以莪术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其含量变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莪术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但与其总量有关,而且与其化学形态关系更为密切。分别采用酸法消解和形态连续提取法对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和稀土元素的形态进行提取分析,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土壤样中稀土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采集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为200~1418 mg/kg,轻稀土元素含量远高于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各结合形态总和相对于总量的回收率为88.2%~110%,表明采用的连续萃取法适合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分析。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为33%~80%;晶体铁锰氢氧化物共沉淀态为10%~31%;腐殖质和无定形氧化物吸附态为5.0%~18%;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4.0%~23%;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共沉淀态低于3%。分析了采样点位置和稀土元素性质对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并讨论了土壤性质对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LaB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炭颗粒和NO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了LaBO3(B=V,Cr,Mn,Fe,Co,Ni,Cu)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氢程序升温还原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同时消除柴油机尾气中炭颗粒和N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制备的七种复合氧化物中,除La-V-O和La-Cu-O外,均形成钙钛矿结构.LaBO3钙钛矿型氧化物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aCoO3≈LaNiO3>LaMnO3>LaFeO3>LaCrO3,在同时消除炭颗粒和NO的催化反应中,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氧化能力直接相关.其中LaCoO3和LaNiO3样品对炭颗粒的氧化催化活性较好,在炭颗粒与催化剂松散接触的条件下,炭颗粒燃烧温度较低,分别为421和431℃,生成CO2的最大选择性高,分别为99.1%和99.7%,NO生成N2的转化率分别为17.2%和20.1%.  相似文献   
999.
由色氨酸甲酯和1,1′-二茂铁二羧酸合成了化合物1[Fc-(CO-L-Trp-OMe)2],并对化合物1在固体和溶液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该化合物通过2个分子内氢键,形成了规则的手性构象。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对化合物1的乙腈溶液进行了CD谱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溶液中呈现P螺旋构象。1H NMR谱和FTIR谱也证实了该化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中都形成了含分子内氢键的构象。  相似文献   
1000.
段瑜  温贵安  许国勤  黄维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0):1596-1603
通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的“分子桥梁”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修饰后的寡聚芴分子键联到硅表面和铟锡氧化物(ITO)表面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CV)方法等的表征证实了通过硅烷偶联剂在硅表面和ITO表面嫁接寡聚芴分子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