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5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1565篇
化学   3864篇
晶体学   183篇
力学   417篇
综合类   175篇
数学   786篇
物理学   25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1.
测定啤酒和白葡萄酒中有机酸的离子排斥色谱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测定啤酒和白葡萄酒中有机酸;选用常见的盐酸溶液作淋洗液,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再生液,考察了淋洗液浓度、流量等因素对分离和测定的影响,对啤酒和白葡萄酒中常见有机酸在阴离子排斥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为盐酸浓度1.10mmol/L,流量0.80mL/min;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5.0mmol/L,流量1.10mL/min;并在该条件下,测定了啤酒和白葡萄酒中的有机酸。  相似文献   
112.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3.
煤自燃初期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实验得到的可能引起煤自燃的8个活性基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简单煤分子模型,利用密度泛函DFT/6-31G对其完成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包括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化能等,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计算结果。基于理论计算获得了煤活性基团的活泼性次序,得出了煤自燃初期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分子先进攻煤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产生活泼性很高的中间体,然后中间体进一步反应得到水或二氧化碳及其他反应产物,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4.
应用n级等摩尔浓度反应的热动力学理论,在30℃和40℃下研究了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和CTAB胶束溶液中由亚硫酸钠引发的聚合反应动力学.讨论了引发剂和CTAB的浓度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正碳十二烯选择环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焜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2,23(2):165-167
 在氯化1-丙基-3-甲基咪唑(PMImCl)、氯化1-丁基-3-甲\r\n基咪唑(BMImCl)、氯化1-丁基吡啶(BPCl)和溴化1-乙基吡啶(E\r\nPBr)季铵盐与AlCl3构成的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首次发现正十二碳烯\r\n(简称十二烯)可以高选择性地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十二烷.依次在反\r\n应管中加入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乙醇和十二烯,其中AlCl3的量为0.\r\n01mol,AlCl3与季铵盐的摩尔比为2,乙醇为10ml,十二烯为2ml(9.\r\n3mmol).当反应体系中不添加乙醇时,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仅分别为4.2%和73.1%.这是由于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形成\r\n两相体系而不易充分接触,故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较低.当\r\n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醇时,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体系变为单相,使得\r\n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可以充分接触,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可分别达到12.4%和82.9%.压力对提高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r\n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p(N2)=3.0~6.0MPa下反应12h,十二烯转\r\n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可分别达到27.2%和93.8%.反应结束后加热\r\n除去乙醇,产物自动与离子液体分层,便于分离,且离子液体介质可重\r\n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6.
Summary The elastic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of natural vanadium for protons have been measured for beam energies below 2.64 MeV in steps of 10 keV and in the angular 160° and 170°. The overall standard error (ΔσExpExp) in the measured cross sections is estimated to be better than ±3% at all the beam energies and angles.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graphical and tabular forms that should be useful for those who wish to use the cross sections for materi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17.
A new kind of adsorbent Li(1+x)AlxTi(2-x)(PO4)3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of doping aluminum on the adsorbent Li(1+x)AlxTi(2-x)(PO4)3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while the morphology of powders was observed by SE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showed that the adsorbent can selectively adsorb sodium with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1.76 mg/g.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adsorption are at pH 10.0-11.0 in LiCl solution.  相似文献   
118.
用超声方法合成了3种纤维素苯甲酸酯类手性固定相,三(苯甲酰基)纤维素(CTB)、三(4-甲基苯甲酰基)纤维素(CTMB)、三(4-硝基苯甲酰基)纤维素(CTPNB);该类手性固定相(CSP)用于薄层色谱分离手性药物对映体,采用合适的展开剂系统,共有6对含氮手性药物获得了安全分离;比较了3种手性固定相的拆分性能,表明CTB和CTMB对手性药物显示出良好的拆分性能,而CTPNB的拆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含偶氮基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 ACPC)作为引发剂,合成了苯乙烯(St)分别与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β 羟丙酯)(HPMA)的嵌段共聚物,考察了PS ACPC引发第二单体的聚合反应行为,以及影响第二单体转化率和均聚物含量、共聚物组成的因素.用溶解性、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动态接触角(DCA)等表征了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0.
The enzymatic nitration of phenol and m-cresol catalyzed by horseradish peroxidase was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and NaNO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ation products of phenol were 2-nitro and 4-nitrophenols. There was also a small amount of by-products of hydroquinone and catechol.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reac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organic solvent type, and concentrations of NaNO2 and H2O2, on the nitration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yields of 4-nitrophenol and 2-nitrophenol were 14% and 12%, respectively. The nitration products of m-cresol were 4-nitro-m-cresol and 6-nitro-m-cresol, and the yields of 4-nitro-m-cresol and 6-nitro-m-cresol were 19% and 3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