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化学   388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3篇
物理学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党雪平  叶勇  文为  陈怀侠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0):74-79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与实验课堂的优势,设计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预习自测-讲授讨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四段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为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黑腔冷冻靶传热与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鑫  彭述明  周晓松  余铭铭  尹剑  温成伟 《物理学报》2015,64(21):215201-215201
惯性约束聚变的设计要求在靶丸内形成均匀光滑的氘氚冰层, 靶丸周围的热环境对冰层的质量特别是低阶粗糙度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自主研发的黑腔冷冻靶实验装置中的热物理问题展开了数值模拟, 重点考察了黑腔冷冻靶的传热和流体力学特性. 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自然对流对靶丸温度均匀性产生影响的临界条件. 比较了黑腔不同布置朝向时的流场和温度分布, 结果显示黑腔水平布置时自然对流更加强烈, 造成的靶丸温度不均匀性也更大.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消除自然对流影响的可能性, 结果发现仅当黑腔垂直布置时利用黑腔分区方法能够消除对流效应对靶丸温度不均匀性的影响而黑腔水平布置时不能消除. 研究结论对于实验中冷冻靶结构的设计、改进和实验的开展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肖亚玲  刘艳格  王志  刘晓颀  罗明明 《物理学报》2015,64(20):204207-204207
提出了三种基于少模光纤的全光纤熔融模式选择耦合器. 根据模式匹配原理采用单模光纤与少模光纤熔融连接方式, 运用耦合模理论及光束传播法模拟分析了模式选择耦合器的结构参数对模式选择及耦合特性的影响, 实现了单模光纤中基模到少模光纤中不同阶模式的转换, 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实验上以2× 2熔融光纤耦合器为例, 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熔融拉锥方式, 分别实现了从基模到LP11, LP21模式的转换.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LP11, LP21模式在1530–1560 nm的波长带宽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模式纯净度, 且模式耦合效率高于80%, 与理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4.
从理论上分析了玻璃微珠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利用近轴光线球面折射理论分析了玻璃微珠实现回归反射的折射率,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在最大可能增加回归反射的基础上,讨论了入射光线到主光轴的距离与回归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了实现最大反射时玻璃微珠的折射率范围为1.80~1.95,研究结果对回归反射标志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5.
采用非接触的色散荧光发射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方法,在大气压条件下,对脉冲电晕放电脱除NO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该研究中,首先利用色散荧光发射光谱方法,得到纯NO气体脉冲电晕放电中各活性粒子的色散荧光谱,并对其进行归属,确定了各活性粒子的灵敏指纹跃迁谱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NO气体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N+,O,N2及NO分子的灵敏指纹跃迁谱线的时间行为特性,研究脉冲电晕放电脱除NO的化学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晕放电过程中,NO分子首先与高能电子发生非弹性电离碰撞,变成NO+离子,随后NO+离子发生解离反应,形成N+离子和O原子;N+离子在向阴极运动过程中与电子碰撞结合成激发态N原子,继而和其他激发态N原子结合成为激发态N2;而O原子则应与其它O原子结合成为O2。由此建立了大气压条件下纯NO气体脉冲电晕放电脱除NO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6.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luminogens(AIEgens)with high brightness in aggregates exhibit great potentials in biological imaging,but these AIEgens are seldom applied in super-resolution biological imaging,especially in the imaging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illumination microscope(SIM).Based on this consideration,we synthesized the donor-acceptor typed AIEgen of DTPA-BTN,which not only owns high brightness in the near-infrared(NIR)emission region from 600 nm to 1000 nm(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s=11.35%),but also displays excellent photo-stability.In addition,AIE nanoparticles based on 4,7-ditriphenylamine-[1,2,5]-thiadiazolo[3,4-c]pyridine(DTPA-BTN)were also prepared with highly emissive features an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Finally,the developed DTPA-BTN-based AIE nanoparticles were applied in the super-resolution cellular imaging via SIM,where much smaller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values and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s were obtained,indicating the superior imaging resolution.The results here imply that highly emissive AIEgens or AIE nanoparticles can be promising imaging agents for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via SIM.  相似文献   
37.
党东宾   《化学研究》2006,17(4):91-95
对基于(C—H)+…X-氢键类型的阴离子识别以及识别过程所引起的光化学传感和电化学传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8.
通过热裂解实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卷烟燃吸过程中各个燃烧条件和整个烟气化学的关系,还可对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烟用中草药添加剂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把分析测试工作中常用来制备高纯水的石英亚沸蒸馏器用于浓缩富集自来水中的铅、镉,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铅、镉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40.
无水坝抽水蓄能系统利用封闭容器内的高压气体构建虚拟水坝,是兼具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优点的新型储能系统。但该系统的封闭容器内水和气在高压状态共存有可能造成水中溶气,从而对水轮机造成汽蚀等破坏。本文采用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宽广的压力、温度范围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及扩散规律,揭示了水中气体溶解量随时间和水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释能结束后保证水-气共容舱内剩余水的高度大于0.5 m时,高压溶气不会对水轮机产生危害,该结论对系统的工程应用及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