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3篇
  免费   1927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化学   10097篇
晶体学   145篇
力学   876篇
综合类   87篇
数学   1770篇
物理学   511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200篇
  2011年   1218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report on an ultrasensitive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for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antigen (hCG). It is based on the use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a copolymer (prepared from a fluorene, a phenylenediamine, and divinylbenzene; PF@SiO2) that acts as a fluorescent label for the secondary monoclonal antibody to β-hCG antigen. In parallel,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polyaniline, and these magnetic particles (Fe3O4@PANI) served as a solid support for the primary monoclonal antibody to β-hCG antigen. The PF@SiO2 exhibited strong fluorescence and good dispersibility in water. A fluorescence sandwich immunoassay was developed that enables hCG concentrations to be determined in the 0.01–100 ng·mL?1 concentration range,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 pg·mL?1.
Figur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prepared immune reagent nano-composites using the fluorescence cell  相似文献   
992.
重度原油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氧化反应对现场燃烧(ISC)技术点火的成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高压氧化管,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下,新疆克拉玛依重度原油的低温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对低温氧化反应的放热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气体产物有明显影响.适合油样低温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50℃和10MPa.此外,采用纯组分替代原油族组分进行低温氧化实验,研究低温氧化反应对原油族组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所含族组分中,芳香烃组分最易被氧化,其含量由氧化前的19.17%减少到12.38%(150℃)和9.51%(250℃).随着低温氧化过程的进行,结构复杂的族组分(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实验数据对油藏实施注空气技术,以及该技术现场实施条件的确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张旭  储伟 《化学通报》2013,(4):338-34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运用分子模拟技术辅助CO2转化研究的部分工作,主要包括CO2分子在金属原子、团簇、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活化以及CO2催化转化的反应路径分析等。分子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水平认识工具将在CO2的俘获、封存、利用和储存(CCUS)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 及UPLC-MSn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 对乌头汤分别与川贝、 浙贝按照制川乌与贝母生药质量比1: 1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PLS-DA模型中, 乌头汤与川贝、 浙贝配伍前后的煎煮液均可明显区分. 乌头汤与川贝共煎后获得8个化学标志物, 可鉴定出7个化合物, 其中尼奥灵、 附子灵及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在共煎后含量上升, 塔拉定、 10-OH苯甲酰基乌头原碱、 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基去氧乌头原碱在配伍后含量下降. 乌头汤与浙贝共煎后获得7个化学标志物, 分别为Chuanfumine、 Songorine、 塔拉定、 尼奥灵、 附子灵、 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 所有化学标志物的含量在共煎后均降低.  相似文献   
995.
黄璐  杨瑶  潘道东 《应用化学》2013,30(5):584-589
用同一方法制备了Ir含量相同而载体TiO2-晶体结构不同的TiO2-载Ir(Ir/TiO2)催化剂,研究了TiO2-晶体结构对Ir/TiO2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具有金红石结构的TiO2-载Ir(Ir/TiO2-R)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远好于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TiO2-载Ir(Ir/TiO2-A)催化剂。 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的表征揭示了Ir/TiO2-R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好的可能原因归结于Ir纳米粒子在TiO2-R上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96.
崔铁钰  崔放  李垚 《应用化学》2013,30(6):0-732
结合亲核取代反应与硅氧烷水解和硅羟基缩合反应,制备了羧酸镉/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通过硫化反应,实现了立方结构和六方结构硫化镉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的原位制备。复合材料中硫化镉纳米粒子的发射峰位在617 nm,属于红色荧光(三元色之一)。硫化镉/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光学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砷、汞和铅元素的方法。对茶叶、方便面、精料与二氧化硅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酸介质与酸度、还原剂浓度、铁氰化钾与草酸浓度等因素对样品测定的影响。当还原剂质量浓度为20 g/L、载流酸度为5%、铁氰化钾和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4 g/L和2 g/L时,砷、汞和铅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24,0.008,0.066μg/L,方法的回收率为85%~105%,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0.7%,1.8%。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砷、汞、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设计并合成了二苯磷酰基取代的四苯基硅基团,并将其作为宽禁带聚合物母体材料构筑基元,通过Suzuki反应偶连3,6位取代的咔唑合成了聚合物SiCzP.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模型聚合物SiCz相比,二苯磷酰基的强吸电子能力,降低聚合物母体材料的LUMO能级,更有利于电子的注入.SiCzP与SiCz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19与227℃,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分别为441与426℃.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掺杂器件初步结果表明,二苯磷酰基的引入使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得到提高,其最大流明效率和功率效率比SiCz分别提高了98%和75%.  相似文献   
999.
黄渤海近岸海域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渤海近岸海域采集了34个水体样品,利用HPLC-MS/MS分析了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对叔丁基苯酚和对特辛基苯酚等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北部近岸海域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范围在5.25~1351.20ng/mL之间.结合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渤海、黄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化合物主要以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为主,局部海域伴有双酚A的高残留;从整个海域范围看,黄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污染状况具有区域特征,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且酚类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特性,一定程度上具有聚集性;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黄渤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000.
[首页] «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 末  页»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