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9篇
  免费   3743篇
  国内免费   3275篇
化学   18422篇
晶体学   284篇
力学   1593篇
综合类   264篇
数学   2831篇
物理学   816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804篇
  2020年   908篇
  2019年   923篇
  2018年   812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1102篇
  2015年   1121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695篇
  2012年   2115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582篇
  2009年   1427篇
  2008年   1611篇
  2007年   1409篇
  2006年   1397篇
  2005年   1177篇
  2004年   982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0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5篇
  1976年   23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99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hydrothermal procedure for high-yield 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ne ZnO hexagonal nanoplates in a surfactant-free system at 70 °C. The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 of the synthesized ZnO nanoplates are derived from characterisation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are recorded by Raman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These ZnO hexagonal nanoplates exhibit the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henol photodecomposition, suggesting that they could be served as an active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waste water, in addition to their common applications. PACS 81.10.Dn; 61.10.Nz; 68.37.Hk; 78.55.Hx  相似文献   
993.
Lipase from Candida rugosa was covalently anchored onto acid-tre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through a self-catalytic mechanism. A variety of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FTIR, Raman spectroscopy, and XPS were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ester linkage between lipase and MWNTs. The MWNTs-lipase biocomposites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lubility in some common-used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THF, DMF and chloroform. This study may offer a novel and facile route for 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expand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both lipases and MWNTs in the fields of biocatalyst and biosensor.  相似文献   
994.
刘绍鼎  程木田  王霞  王取泉 《物理学报》2007,56(8):4924-4929
利用粒子数运动方程和量子回归理论,计算了单个半导体量子点双激子体系脉冲激发下粒子在各能级间辐射跃迁的二阶交叉相关函数以及系统发射光子对的偏振密度矩阵.分析了激子态能级简并量子点体系发射光子对偏振纠缠特性,讨论了纠缠度随激子态间自旋弛豫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激子自旋弛豫会破坏该系统发射光子对的纠缠度. 关键词: 纠缠光子对 半导体量子点 二阶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光折变材料的二波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气扰动探测方法。空气中的微扰导致入射到光折变材料中两束光的光程差发生改变,干涉条纹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光折变体相位栅建立时间比较长,体相位栅不能及时跟随干涉条纹发生变化,导致干涉条纹与体相位栅间的相移将随空气扰动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相移角的改变将导致瞬态能量转移,输出两束光的能量在瞬态能量转移作用下将实现对空气扰动信息的光调制,并且这种调制过程是一种差分调制方式。在接收端采用电差分检测方法便可解调出空气扰动信息。这种利用光折变体相位栅的差分探测方法在未来的探测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虞益挺  苑伟政  乔大勇  梁庆 《物理学报》2007,56(10):5691-5697
提出了一种利用临界屈曲法在线测量微机械薄膜残余应力的新结构,并采用表面微加工技术制作了两种测试样品.搭建了在线观测实验装置来实时监控释放过程中结构出现的临界屈曲变形模态,由此判断出结构内部的应力状态,同时在测得临界刻蚀深度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出残余应力大小.借助有限元方法,先研究了多个参数对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然后利用这种新结构对薄膜残余应力进行了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与微旋转结构的应力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分析及实验表明,新结构在测量薄膜残余应力方面有许多优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仅能满足大量程的应力检测要求,而且只用一个结构就可以同时测量压应力和拉应力,从而极大提高了器件版图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7.
使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aug-cc-pvtz基组水平上对LiO2(C2VX2A2)基态分子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了它的平衡几何构型和力常数.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得到可能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应用多体展式理论方法推导出了LiO2(C2VX2A2)基态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998.
对飞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产生微爆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长短激光脉冲的光击穿机制,基于Fokker-Planck方程建立了飞秒激光微爆模型,给出了飞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产生微爆的阈值解析表达式.针对飞秒激光脉冲在熔石英介质中的微爆阈值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9.
双光束组合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波段内和波段外组合激光对光导型光电探测器的辐照效应,实验采用532nm(波段内)和1319nm(波段外)双光束组合连续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分别改变两束激光的辐照功率,得到探测器的电压响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内和波段外激光都有响应,但在激光开始和停止辐照瞬间探测器对两束激光的响应电压刚好相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电压响应随线性工作区间内的波段内激光功率升高而增大;随着波段内激光趋于饱和,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电压近似指数级下降。分析认为,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为光激发热载流子效应,是由自由载流子吸收激光能量产生带内跃迁引起的;波段内激光辐照影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吸收系数。  相似文献   
1000.
发展了一种先进的微生物芯片检测方法,并研制用于芯片检测的新型数字化成像扫描检测系统。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原理设计一种新颖的CCD数字化成像扫描检测系统结构,荧光信号采集端的数值孔径NA=0.72,工作距离3.22 mm,系统检测灵敏度小于每平方微米1个荧光分子。以微生物大肠杆菌和黄单胞菌检测为例,设计基因芯片,并应用所研制的芯片检测系统实现了微生物的正确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整体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的芯片检测实验结果稳定可靠,与国外共焦扫描仪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