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4篇
  免费   2702篇
  国内免费   2120篇
化学   11232篇
晶体学   266篇
力学   985篇
综合类   215篇
数学   1682篇
物理学   555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13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00篇
  2018年   600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840篇
  2014年   980篇
  2013年   1270篇
  2012年   1401篇
  2011年   1478篇
  2010年   1005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876篇
  2006年   722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结合固相萃取(SPE)盘与含支撑物的SPE柱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无筛板型固相萃取柱.以C18填料为例,以话梅样品为介质对其中的苯甲酸进行分析,并用传统固相萃取小柱平行比较;将SPE与HPLC-UV结合,考察了填料对简单介质中苯甲酸的最大吸附量及洗脱曲线,研究了新型SPE柱在实际应用中的分离纯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SPE柱对样品的吸附效果更好,规格为200 mg/3 mL的SPE柱对苯甲酸的吸附量达到0.951 mg,超过了传统柱的吸附量0.908 mg;其洗脱曲线与传统柱几乎重合;苯甲酸在1~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用此SPE柱纯化后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和相对误差分别在88.4%~102.3%和1.4%~2.9%之间.  相似文献   
952.
化学/电化学腐蚀法快速制备超疏水金属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金属铝超疏水表面的快速制作方法. 先以化学腐蚀在铝表面形成微米级粗糙结构, 再通过电化学腐蚀构筑纳米结构, 在20 min内完成了超疏水表面所需粗糙结构的制备. 这种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两步法比单独化学或电化学腐蚀方法在时间上缩短了1~2个数量级, 且不受铝材晶形限制, 同时电化学腐蚀所用电流密度也降低了1个数量级, 降低了对电源设备的要求, 可望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其它金属的超疏水表面制备.  相似文献   
953.
利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对反应CH3SH+H的微观机理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于此反应的三个反应通道,即—SH和—CH3基团上的两个氢提取通道及一个取代通道,在MP2/6-311+G(d,p)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各稳定点的结构及振动频率,并在G3(MP2)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量计算以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的变分过渡态理论(CVT/SCT)计算了各反应通道在220-1000 K温度区间的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提取—SH基团上H的反应通道R1在整个反应温度区间都是主要通道,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温下的次要反应通道——取代通道R3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高温下将成为一个竞争的反应通道;提取—CH3基团上H的反应通道(R2)由于具有较高的反应能垒,因而,其对总反应速率常数的贡献可以忽略.计算得到的总反应速率常数与已有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进而我们预测了该反应在220-1000 K温度范围内速率常数的表达式为:k=5.00×10-18T2.39exp(-119.81/T),为将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去甲氯胺酮半抗原及其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条件下,去甲氯胺酮与琥珀醛酸反应,合成了半抗原羧基-去甲氯胺酮,电喷雾质谱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人工抗原,红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表明去甲氯胺酮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比为11:1。经动物免疫,获得高效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可达5.12×104。  相似文献   
955.
建立了HCl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联用技术测定水产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形态的分析方法。对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的最佳参数进行优化,实验表明,3种汞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L,相关系数(r)均优于0.9990,检出限在0.3~0.6μg/L之间,汞化合物各形态的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78.8%~116.8%之间,标准物质(GBW10029),(GBW09101B)中汞形态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参加甲基汞FAPAS国际比对,测定结果的Z比分数为1.0,故本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汞化合物形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956.
随着糖组学的发展,研究表明某些疾病如肿瘤等的发生伴随着体内糖蛋白表面糖链结构的变化,而糖链结构的形成与修饰经过糖基转移酶、糖苷酶和磺基转移酶的参与.本研究从Genebank等数据库中选取人类糖基转移酶基因127条、糖苷酶基因34条和磺基转移酶34条以及管家基因10条.通过对每个基因的mRNA序列进行探针设计,制备出一款糖类相关基因芯片,用于研究糖类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旨在揭示疾病发生与糖类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关联性.制备的芯片应用于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与正常肝细胞系Chang’s liver的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9个、下调基因15个.通过对2个上调基因和2个下调基因进行Realtime-PCR验证,得到了一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57.
反相色谱条件下三唑类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和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ADMPC-CSP),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成功地拆分了己唑醇、烯唑醇、烯效唑、粉唑醇、三唑酮和戊唑醇对映异构体.考察了固定相类型、不同比例的甲醇/水或乙腈/水做流动相、柱温等因素对三唑类手性农药拆分的影响,优化了色谱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都有很强的拆分能力.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己唑醇和烯唑醇在这两种固定相上都能被分离; 三唑酮只能在CDMPC- CSP上分离;粉唑醇、戊唑醇、烯效唑只能在ADMPC-CSP上分离.流动相中水的含量增加会使对映体的保留增强,分离的可能性增大.在0~40 ℃研究温度范围内,容量因子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除烯效唑与戊唑醇外,其它手性农药的选择因子α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分离度Rs随温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最好的分离度不都出现在低温.对映体流出顺序用圆二色检测器测定.  相似文献   
958.
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是EI源质谱解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初始电离位点的新方法. 该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分子离子自旋密度, 进而比较从中性分子到分子离子的电荷变化和键长变化, 从而确定初始电离位点. 对简单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的特征裂解机理进行了预测, 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质谱吻合. 在此基础上, 与传统的根据基团电离能确定电离位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该法优于电离能方法. 此法不仅可用于预测以α-裂解为主导的吲哚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还为揭示其它小分子化合物以及气相多肽离子的裂解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9.
以自制特异性抗体为核心试剂,建立了以苯甲醛为衍生试剂的呋喃唑酮残留标示物间接竞争ELISA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和间接竞争法确定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200 μg/L,抗体最佳稀释倍数1:2.5×105,抗体与药物最佳工作配比40 μL: 60 μL,最佳竞争时间1 h.检出限为0.1 μg/L,检测范围0.1~25.6 μg/L,线性关系良好.在空白组织中(猪肌肉、猪肝脏、鸡肌肉、鸡肝脏、鱼肉)添加0.4、1.0和5.0 μg/kg AOZ,回收率55.8%~96.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测定20份不同组织的空白样品,方法的检出限为0.4~0.5 μg/kg.以100 mg/kg呋喃唑酮饲喂动物,其组织样品同时经HPLC方法和本方法测定,数据表明本方法具有实际检出能力,测定结果与仪器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通过与德国同类试剂盒比较实验表明,本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接近于进口试剂盒水平,可用于动物可食性组织肝脏和肌肉中AOZ筛选.  相似文献   
960.
The complexing ability of water-soluble calix[4]arene for l-tryptophan (l-try) was investigated by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The spectrofluorometry titr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o determine stability constant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obtained complex.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complexation process was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Moreov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1H NMR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Molecular modeling showed that water-soluble calix[4]arene accommodated part of l-amino acid in its cavity meanwhile the aliphatic chain of l-tryptophan stuck out of the cavit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association process of complexes was established. The water-soluble calix[4]arene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adjust its conformation to fit the size of aromatic l-tryptophan, and the benzene ring of amino acid penetrated into the hydrophobic cavity of calix[4]ar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