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化学   1852篇
晶体学   103篇
力学   176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325篇
物理学   12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高寒灌丛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寒灌丛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而交通欠发达、加之生长条件严酷,造成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相关研究较为困难。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克服地理及环境造成的困难,而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无损的探测,因此,可以采用遥感探测技术进行青藏高原的高寒灌丛研究。传统的高分辨率遥感探测技术,由于常常采用的是RGB三个波段,对不同植物的辨别精度低,对应植物的NDVI指数和RVI指数差异性较小,不能有效区分各类植被。同时,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和辐照度曲线,蕴含上千波段的光谱信息,若选择某一单一波段来进行植被探测,则光谱信息损失非常大,反应出来的灌丛特征不明显,结果置信度低。为了区别高寒灌丛植被,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灌丛开展光谱特征分析,为青藏高原灌丛的遥感探测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借助美国FieldSpec4高分辨率地物光谱仪,在东祁连山马牙雪山景区内采集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鬼见愁(Caraganajubata (Pall.) Poir.)、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 L.)、高山柳(Salix cupularis)、甘肃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和鲜黄小檗(Berberisdiaphana)六种典型灌木植物的室内光谱数据,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其一阶微分(GREF和GABS)的变换,进一步提高灌木植物光谱曲线间的可辨析度,分析并筛选出敏感波段,而后通过各个波段之间的相互组合计算NDVI′值和RVI′值,并且以TM设置波段计算的NDVI值和RVI值作为参考,筛选出优于TM波段且差值最大的波段组合确定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灌木植物对太阳辐射吸收形成的光谱特征曲线与大多数植物相似,但与草本植物相比,灌木植物的第一个波谷发生了左移现象;(2)灌木植物在某些敏感波段中反映出独有的光谱特征,通过REF,ABS,GREF和GABS变换,可以进一步扩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筛选出敏感波段,进行灌丛分类和识别;(3)六种灌木植物光谱值差异较大,且数值相对较为稳定的波段有550~680,860~1 075,1 375~1 600和1 900~2 400 nm,因此可选取这四个波段为敏感区进行灌木植物识别;(4)利用575~673和874~920 nm敏感波段的REF均值或者685~765,556~590,635~671和1 117~1 164 nm敏感波段的GABS面积,计算的NDVI值和RVI值可以有效辨别六种灌木植物。  相似文献   
162.
MAX相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三元碳化物或(和)氮化物,M是过渡金属元素,A主要是ⅢA~ⅤA族元素,X是C或N元素。这类化合物兼具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耐腐蚀以及抗氧化等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新元素、新结构和固溶体MAX相的不断出现,进一步扩展了MAX相家族。固溶体MAX相是将合适的元素固溶到已知MAX相中而得到的新MAX相。本文分四类总结了127种MAX相固溶体,对其结构改变和性能调控进行了概括,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理论问题和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对MAX相固溶体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3.
关于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美娟 《化学教育》2007,28(3):51-51
设计一组实验,分别在一定体积的1.5 mol/L的苯酚乳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晶体碳酸钠、不同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蒸馏水作对照,观察反应现象。结果观察到实验组苯酚乳浊液变清的现象。结论苯酚能与晶体碳酸钠或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盐,并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4.
In this work,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an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MIP-CEC) to be used as powerful tool in environmental or food analysis has been for the first time studied and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 (MIM) has been synthesised and evaluated as stationary phase for the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fungicide thiabendazole (TBZ) in citrus samples by 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The influence of the mobile phase composition, the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separ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recognition of TBZ by the imprinted polymer has been evaluated, and the imprint effect in the MIM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Once optimum recognition conditions were established, other variables affec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hromatographic performance of MIM were adjusted using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he high selectivity achieved by the MIP-CEC developed procedure allowed unambiguous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BZ in citrus samples by direct injection of the crude sample extracts, without any previous clean-up, in less than 6 min.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properly validated and the calculated detection limits were below the established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clearly demonstr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method to be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elected fungicide.  相似文献   
165.
本文采用热熔还原法,以聚氯乙烯、氯化铵、氧化铁为原料制备复合超硬相氮化碳(α/β-C3 N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原料配比下合成复合相C3 N4的物相组成及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样品形貌随着原料配比的不同在颗粒、棒状、纳米线之间转变.当C、N和Fe之间摩尔比为3:4:0.4时,所制备出的样品呈纳米线状,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5 nm,结晶性良好.而在其它配比下,只能获得棒状或颗粒状α/β复合相C3 N4.  相似文献   
166.
周南  吉昌 《分析试验室》2007,26(1):122-124
本届大会的论文续报如下: (38)乌克兰Chmilenko FA等,合成的和天然的聚合物对偶氮类染料分析性能的影响;(39)乌克兰Fedenko V S,基于显色反应的花青素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研究;(40)俄罗斯Finkelstein A L等。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中所用的粉末状和粉浆状材料的一般描述;(41)俄罗斯Kartsova L A等,应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测定绿茶浸出液中多酚对映体;  相似文献   
167.
许掌龙  刘古  季振国  周小霞 《物理学报》1987,36(11):1485-1491
用AES,LEED等表面分析手段,对V(100)表面上杂质S,O偏析作了详细研究。明确了S,O偏析关系;发现(8×1)-O,(4×1)-O两个新的表面结构;系统观察和分析了V(100)表面在不同S,O偏析量情况下的各种表面超结构,并获得这些表面超结构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8.
Si/SiNx/SiO2多层膜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具有强光致可见发光的纳米Si/SiNx/SiO2多层膜,利用傅立叶红外吸收(FTIR)谱,光致发光(PL)谱对其进行了研究。用260nm光激发得到的PL谱中观察到高强度的392nm(3.2eV)和670nm(1.9eV)光致发光峰,分析认为它们分别来自于缺陷态≡Si-到价带顶和从导带底到缺陷态≡Si-的辐射跃迁而产生的光致激发辐射复合发光。PL谱中只有370nm(3.4eV)处发光峰的峰位会受退火温度的影响,结合FTIR谱认为370nm发光与低价氧化物—SiOx(x<2.0)结合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SiO2层的厚度增大时,发光强度有所增强,800℃退火后出现最强发光,认为具有较大SiO2层厚度的Si/SiNx/SiO2结构多层膜更有利于退火后形成Si—N网络,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光致发光。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QCLC)模型解释了可能的发光机制,并建立了发光的能隙态(EGS)模型。  相似文献   
169.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a class of nonlinear diffusion-convection equations with source. The method that we use is the conditional symmetry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equation admits certain conditional symmetries for coefficient functions of the equations. As a consequence, solutions to the resulting equation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70.
Let B(H) be the algebra of all bounded linear operators on a complex separable infinite dimensional Hilbert space H.Denote by π the quotient map of B(H) onto the Calkin algebra A(H).In 1984,Apostol et al.raised the following conjecture:If an operator T on H is not similar to a compact perturbation of a Jordan operator,then the similarity orbit of π(T) in A(H) coincides with the π-image of the similarity orbit of T.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similarity orbits in the Calkin algebra and g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