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化学   34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re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revision of brassicicene D is described, and inspired us to reassign the core skeletons of brassicicenes C–H, J and K, ranging from dicyclopenta[a,d]cyclooctane to tricyclo[9.2.1.03,7]tetradecane using quantum‐chemica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strategies. Three novel, highly modified fusicoccanes, brassicicenes L–N, were also isolated from the fungus Alternaria brassicicola,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unequivocally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ECD calculations, and crystallography. The reassigned structures represent the first class of bridgehead double‐bond‐containing natural products with a bicyclo[6.2.1]undecane carbon skeleton. Furthermore, their stabilities were first predicted with olefin strain energy calculations. Collectively, these findings extend our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s and biosynthetic logic‐based structure elucidation to addres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natur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GJ-341小型遥控光电经纬仪双反射镜结构的特点,利用坐标转换的方法分析了GJ-341主摄影十字丝和双反射镜装配角差对设备测量的影响,讨论了该设备与一般经纬仪在外场标校和修正方法上的不同.提出了十字丝投影系统安装在双反射镜之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PIN管的延迟击穿性能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迟击穿器件(DBD)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开关。研究了国产PIN二极管的延迟击穿效应,主要进行了单管、串联双管和串并联多管阵列PIN二极管器件的延迟击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单管、双管和多管阵列PIN器件都可以陡化输入脉冲前沿,获得快前沿的输出脉冲。单管工作电压2.2 kV,脉冲前沿陡度由095 kV/ns提高到1.37 kV/ns;双管工作电压4.2 kV,脉冲前沿陡度由1.7 kV/ns提高到2.3 kV/ns;多管阵列工作电压8.0 kV,脉冲前沿陡度由2.4 kV/ns提高到3.2 kV/ns。  相似文献   
74.
从曙光  冯敏  郑百林 《力学季刊》2015,36(3):464-473
建立两种接缝形式足球的几何模型,通过LES方法计算足球模型的升阻力及相应流场情况.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对比,分析了计算误差的来源,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计算得到模型表面的接缝使得边界层分离点前移,分离区增大,从而阻力增大.计算结果同时表明,两种接缝对阻力的影响是相当的,对升力影响却不可忽视.计算得到升力的变化情况,并从涡脱落角度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超自然现象”的飘球的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在271~279 nm波长范围内采用REMPI技术研究CCl自由基的A 2Δ光谱.实验观察到12C35Cl以及同位素分子12C37Cl 的A 2Δ←X 2Ⅱ1/2,0-0,1-0和2-1跃迁谱带,其中2-1的跃迁为新观察到谱带.获得了A 2Δ←X 2Ⅱ1/2电子跃迁0-0,1-0,2-1谱带的同位素位移.  相似文献   
76.
三元配合物Eu(BA)3PIP和 Eu(BA)3phen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 -1,10-菲罗啉(PIP),并以其为第二配体,苯甲酸(BA)为第一配体,制备出新型稀土铕三元有机配合物Eu(BA)3PIP;在相同条件下,第一配体不变,1,10-菲罗啉为第二配体,还制备出Eu(BA)3phen。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等技术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Eu(BA)3PIP和Eu(BA)3phen进行了表征。通过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第二配体PIP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Eu3+离子,表现出较强的Eu3+离子的特征发射。两种配合物相比,Eu(BA)3PIP的发光强度明显大于Eu(BA)3phen的发光强度,说明适宜的第二配体对配合物有很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77.
温度对大口径主镜面形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论述了温度梯度对主镜面形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当光轴位置不同、主镜支撑方式不同时,在轴向温度梯度和径向温度梯度作用下的面形变形。通过计算,得出轴向温度梯度对面形变形的影响要远大于径向温度梯度对面形的影响,而且镜面变形不仅与主镜的线胀系数和其他材料、结构特性参数有关,与温度梯度的大小和方向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推导了非惯性系下的两个质点的相对运动方程及能量方程,并进行了推论,结果表明所得方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动力学方程可视为相对于质心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而能量方程则为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系的动能定理。举例说明了所得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的特点:处理问题简洁,应用范围广泛,较强的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79.
烟草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和支持向量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20个产自福建、安徽和云南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在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建立其定量、定性分析模型之前, 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光谱变量进行了有效的压缩, 然后采用径向基核函数建立了75个烟草样品的分类模型, 同时建立了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4个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 并利用45个烟草样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仿真实验表明, 建立的SVM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100%, 而4个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2)、预测均方差(RMSEP)和平均相对误差(RME)3个指标值显示其模型泛化能力非常强, 预测效果良好, 可见这是一种有效的近红外光谱的建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0.
纳米细菌纤维素膜的表征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木醋杆菌静态培养法制备的由纳米纤维组成的细菌纤维素膜具有超细的三维网络结构和适当的孔隙率.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 细菌纤维素膜具有极为精细的纳米网络结构, 冻干膜的孔径约为0.6~2.8 μm; 纤维素带宽度约为50~80 nm. 采用湿重与浮重结合法测定烘干膜和冻干膜的孔隙率分别约为70%和90%. 由于细菌纤维素含有大量的羟基, 故烘干膜表现出极好的透湿性. 将细菌纤维素膜分别与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复合培养, 并将成纤维细胞和细菌纤维素膜的复合物进行裸鼠皮下移植实验. 结果显示, 移植的复合物很好地融入了裸鼠正常皮肤, 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在细菌纤维素表面形成连续的细胞层,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正常. 以上结果表明, 细菌纤维素膜非常适合细胞贴附和增殖, 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望成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