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07篇 |
晶体学 | 50篇 |
力学 | 61篇 |
综合类 | 18篇 |
数学 | 193篇 |
物理学 | 4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992.
纳米Pt-Au合金修饰电极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及不同粒径的纳米Au-Pt合金,并用UV-Vis、TEM、激光粒径、XRD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确认所合成物质确系双金属合金纳米粒子而非两种金属纳米粒子的混合物,通过改变合成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含量比和粒径,粒径范围在4.025~92.33 nm之间。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可将所制备合金修饰到铂盘电极上,在碱性介质(pH 12)中,随着合金比例的改变和合金粒径的减小,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显著增强,当合金中Pt∶Au=6∶1,粒子粒径为最小时,所获得修饰电极上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较裸电极增强近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显色剂N-苄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BSATu),并研究了其与Pd(Ⅱ)的显色反应。在pH 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钯离子形成摩尔比为3∶1的棕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到4.12×104L.mol-1.cm-1,Pd(Ⅱ)的浓度在0—2.4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该法用于测定催化剂中钯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Projector augmented wave)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Rh在CeO_2(111)表面吸附所形成的Rh/CeO_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能,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考虑了Rh在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1)Rh在CeO_2(111)面有较大的吸附能,表明Rh与CeO_2(111)面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Rh在位于表面O的三度位,且位于次层氧的顶位的吸附最强;2)Rh的4d态同衬底O的2p态有明显的杂化作用,这是Rh同CeO_2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3)Rh被CeO_2(主要是Rh的次近邻的Ce)氧化为Rh~(3+),并伴随着Ce~(4+)→Ce~(3+)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名义组分为Bi1.92Pb0.32Sr2Ca1.7Mg0.3Cu3.07Ox的块状样品。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计X射线分析(EDAX)结果以及块状和粉状试样的交流磁化率测量表明,样品中存在110和85K两个超导相;2223相(110K)首先在2212相(85K)晶体的晶界和外部区域生成。本文认为,最初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96.
海水化学需氧量(COD)是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是海洋环境监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现有的海水COD测量方法耗时长、体系复杂,无法满足海洋在线监测的需求。采用臭氧发光机理实现海水COD的分析,同时借助微芯片技术,设计了高集成度的新型海水COD分析系统,同时对系统中臭氧和水样流速、水样加热温度、样品盐度及过滤精度等影响测定的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范围为0.1~10 mg·L-1,检出限0.08 mg·L-1,与国标方法测量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测试时间短等优势,满足海水COD现场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