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34篇
  免费   15294篇
  国内免费   27009篇
化学   55093篇
晶体学   3309篇
力学   5965篇
综合类   2968篇
数学   12602篇
物理学   38300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700篇
  2022年   2617篇
  2021年   2569篇
  2020年   2572篇
  2019年   2545篇
  2018年   2391篇
  2017年   3588篇
  2016年   2729篇
  2015年   3993篇
  2014年   4762篇
  2013年   6305篇
  2012年   6198篇
  2011年   6705篇
  2010年   6709篇
  2009年   6995篇
  2008年   7863篇
  2007年   6907篇
  2006年   6903篇
  2005年   5994篇
  2004年   4617篇
  2003年   3318篇
  2002年   3257篇
  2001年   3358篇
  2000年   3380篇
  1999年   2004篇
  1998年   1070篇
  1997年   897篇
  1996年   822篇
  1995年   708篇
  1994年   768篇
  1993年   720篇
  1992年   644篇
  1991年   414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456篇
  1988年   385篇
  1987年   311篇
  1986年   252篇
  1985年   191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197篇
  1982年   139篇
  1981年   119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103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6篇
  1965年   27篇
  195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reaction of the title cyclic complex(1) with sodium amal-gam in THF resulted in the expected cleavage of the Fe--Febond to afford bis-sodium salt (Me_2SiSiMe_2) [η~5-C_5H_4Fe(CO)_2Na]_2 (4). The latter was not isolated and was used di-rectly to react with MeI, PhCH_2Cl, CH_3C(O)Cl, PhC(O)Cl,Cy_3SnCl (Cy=cyclohexyl) or Ph_3SnCl to afford correspondingring-opened derivatives (Me_2SiSiMe_2) [η~5-C_5H_4Fe(CO)_2R]_2[5, R=Me; 6, R=PhCH_2; 7, R=CH_3C(O); 8, R=PhC  相似文献   
992.
在pH6.4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和CIMAJB、正丁醇、正庚烷组成的微乳液的介质中,水杨基荧光酮与铜(Ⅱ)、铬(Ⅵ)的显色体系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利用双波长解方程组法同时测定了底泥中的铜和铬。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3.
以ZnO,HCO_2H及4,4'-bipy(摩尔比1∶3∶1.25)溶于H_2O和DMF(体积比13∶1),并在60℃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HCO_2)_2(4,4'-bipy)]_∞,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P4_32_12空间群,a=b=0.79675(5)nm,c=1.7627(2)nm,V=1.1190(3)nm~3,Z=4,Dc=1.850g/cm3,M_r=311.60,F(000)=632,μ=22.07cm-1,最终偏离因子R1=0.0183和wR_2=0.0483.该化合物中Zn原子和两个4,4'-bipy的N原子和四个甲酸根的O原子配位,形成的ZnN_2O_4八面体通过4,4'-bipy和甲酸根桥联,组成一种新颖的3D网络结构.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性质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4.
由环氧乙烷及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合成含双键侧基的聚氧乙烯用苯乙烯接枝共聚,接枝效率可达50%左右.接枝产物经纯化,用IR及~1H NMR表征.该产物与LiClO_4的络合物有较高的室温导电率,其PEO含量在70%及EO/Li=20/1时,25℃的导电率接近10~(-4)S/cm.此外,该接枝共聚物有较高的乳化能力.在Williamson固液反应中具有良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二氧化钛载体中通过掺杂Ru,Mn,Ce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催化湿式氧化的催化剂,利用XRD,TEM,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T=210~270℃,氧分压Po2=2.1MPa条件下,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丁二酸进行了降解实验.催化剂在反应中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在30min内对丁二酸降解的COD去除率为54.4~98.3%.Ru及Mn,Ce的氧化物对催化活性都有促进作用.建立了丁二酸催化湿式氧化的一级分段动力学模型.基于COD的一段及二段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3.74kJ/mol和54.28kJ/mol.  相似文献   
996.
张全信  刘希尧  雷鸣  徐仑 《催化学报》2002,23(3):250-252
 用XRD,XPS,SEM和H2-TPR等手段研究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结\r\n构和物性及其对混合碳四加氢脱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铜催\r\n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的Co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炔活性,而Co含量较少时\r\n加入少量的Ce也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Cu和Co之间存在着相互\r\n协同作用,使得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偏析,CuO在催化剂表面呈非晶\r\n相分散状态,催化剂颗粒粒径变小,催化剂更容易被还原,从而改善了\r\n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7.
以噻吩、水杨醛、二胺、溴乙酸、烯丙基氯和丙烯腈为原料合成了 4,5 :14 ,15 二苯 3 ,16 二氧 2 1 硫 7,12 二氮双环[16.2 .1]二十一环 1( 2 0 ) ,18 二烯 (简称氮硫杂冠醚 )及其 5种衍生物 ,经元素分析 ,IR ,1 HNMR和MS谱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  相似文献   
998.
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Fe3O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将磁性基质与固体酸组装制备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Raman、TG-DSC、M?ssbauer、TEM、HRTEM等手段对样品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基质的引入赋予固体超强酸以超顺磁性;Fe3O4、Al2O3粒子弥散在ZrO2基质中,烧结过程中阻碍了扩散传质的进行以及晶界移动,抑制了ZrO2晶体生长,稳定了四方晶相(T-ZrO2);样品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约为32 nm;HRTEM显示T-ZrO2晶体生长取向于(101)方向,晶面间距d(101)=0.29 nm;Hammett指示剂法测得经600 ℃焙烧后产物的酸强度Ho<-13.8,酸强度大于浓硫酸(Ho=-11.93)。以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作为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Fe3O4催化剂的探针反应,结果表明外磁场的引入提高了柠檬酸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99.
以N2与H2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和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种β晶型的氮化钼。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硫反应表明,β-Mo2N0.78具有较强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强的抗硫化性能。同时考察了预还原、反应温度以及氮化末温、升温速率、反应气中N2-H2比及氮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β-Mo2N0.78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β-Mo2N0.78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20 ℃~400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强,而还原预处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氮化末温、氮化时间、反应气组成和升温速率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化末温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活性降低;在氮化末温恒温较长时间,可以引起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下降;存在最佳的反应气组成和各段升温速率。小晶粒的β-Mo2N0.78具有强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duction of C = C double bonds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synthetic transformations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a wide variety of bulk and fine chemicals. Hydrogenation of olefinic substrates can be achieved readily with molecular hydrogen in many cases, but transfer hydrogenation methods using suitable donor molecules such as formic acid or alcohols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possible synthetic alternatives because it requires no special equipment and avoids the handling of potentially hazardous gaseous hyd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