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4篇
  免费   2114篇
  国内免费   3160篇
化学   9846篇
晶体学   305篇
力学   953篇
综合类   233篇
数学   1978篇
物理学   561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921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545篇
  2010年   1097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991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630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本文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近15年来过渡金属催化下各种含磷-氢键的膦氢化合物对炔烃的高选择性膦氢化反应,详尽叙述了其发现、发展和现状.自1996年来,过渡金属催化高选择性膦氢化反应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各种高选择性膦氢化反应不断开发,目前已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选择性高、原子经济性高、以及能满足不同合成需求等优点,并逐步向反应条件温和化、金属催化剂简单化、无配体化、合成步骤简易化以及原料催化剂成本低价化方向发展.虽然如此,至今仍缺乏关于本研究全面的综述和介绍,希望本文可以弥补文献缺陷,对过渡金属催化高选择性膦氢化反应研究有个客观全面的介绍.过渡金属催化烯烃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合成碳手性或磷手性的光学活性有机磷化合物作为相关研究中的起步最晚的分支,本文也将作阶段小结.  相似文献   
982.
选用不同发射波长的合金型CdSeS量子点(QDs), 研究溶液状态下量子点和金纳米颗粒(AuNPs)相互作用及离子强度、pH值、距离等诸多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在溶液状态下, 金纳米颗粒可以高效地淬灭量子点, Stern-Volmer 淬灭常数Ksv值在108 L·mol-1数量级. 这种淬灭效应与距离、光谱之间叠合程度等密切相关, 受溶液极性、离子强度、pH值的影响较小. 金纳米颗粒与量子点相互作用的机理较为复杂, 以能量转移为主. 研究结果对设计更高效的生物传感器及更全面认识金纳米颗粒与量子点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设置四个不同的氮肥管理措施, 即氮肥施用量300 kg N/ha (N300)和250 kg N/ha (N250)、改进的施肥模式(Optimized)以及施用缓释肥(SRU), 研究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与大气之间CH4和N2O的交换通量及相应措施的减排潜力. 结果表明, 在2008年整个夏玉米生长季, 土壤都是大气CH4的净吸收库和N2O的排放源. 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氧化吸收的CH4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Optimized > N250 > SRU > N300, 对应的吸收总量依次为624.16、590.07、487.89以及316.02 g CH4-C/ha, 各处理间氧化吸收的CH4总量无显著差异. 与N300和N250这两个处理相比, 依据夏玉米对氮肥的需肥规律以及玉米根层土壤速效氮的供给能力而确定氮肥施用量, 同时再平衡施用磷肥和钾肥的改进施肥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生长季N2O的排放. 施用聚乙烯包膜的尿素也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季N2O的排放. 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排放的N2O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300 > N250 > Optimized > SRU, 对应的排放总量依次为3462.18、2340.07、1680.00以及911.91 g N2O-N/ha, 相应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1.15%、0.94%、0.91%以及0.30%.  相似文献   
984.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borate,[Al2(fum)(H3BO3)(OH) 4]n·n(H3BO3) (1,H2fum = fumar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rystal data for compound 1: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nma,a = 14.108(3) ,b = 6.9412(14) ,c = 14.995(3) ,V = 1468.3(5) 3,Z = 4,Mr = 359.72,Dc = 1.627 g/cm3,μ = 0.254 mm-1,F(000) = 736,the final R = 0.0492 and wR = 0.1650 with I > 2σ(I) . In compound 1,each AlⅢ ion is coordinated by six oxygen atoms to adopt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Both fumarate anion and the coordinated boric acid act as 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 to link two neighboring AlⅢ centers simultaneously. Each AlⅢ ion is bridged by two μ2-hydroxyl ligands to construct an infinite wave-like [Al2(fum)(H3BO3)(OH) 4]n chain. These one-dimensional chains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free boric acid molecules giving rise to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相似文献   
985.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兰素与邻位香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同时测定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柱温等因素对分析效率的影响.在流动相为5% 乙酸-乙腈(60 :40,体积比),流速1.0 mL/min,柱温25 ℃的优化条件下,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可在5 min内实现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在10 ~24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986.
以氯甲基辛醚为氯甲基化试剂, 对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PPEKK)进行改性, 制备了氯甲基化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CMPPEKK). 考察了氯甲基辛醚用量对氯甲基化程度的影响. 1H NMR表明氯甲基成功引入到聚合物结构中.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CMPPEKK基膜, 然后将其进行三甲胺胺化, 制备了季铵化杂萘联苯聚芳醚酮酮(QAPPEKK)阴离子交换膜. 表征了QAPPEKK的基本性能: 离子交换容量, 含水率, 面电阻. QAPPEKK膜的含水率随离子交换容量增加而升高, 面电阻随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降低. 将QAPPEKK膜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VRB)中, 电池的能量效率达到85.0%, 电流效率为98.5%, 电压效率为86.3%.  相似文献   
987.
采用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磺化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四氟乙烯(PTFE-g-GMA-SO3H)纤维填充微柱预富集和流动注射(FI)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测定样品中痕量的三聚氰胺。 建立了以该纤维作为吸附剂在线测定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新方法。 对三聚氰胺的富集与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得出三聚氰胺的分析特性:该方法对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1.13×10-2 mg/L,富集倍数为300,RSD为7.6%(n=9,三聚氰胺质量浓度为0.2 mg/L)。 该方法应用于2种奶制品中的痕量三聚氰胺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和102.5%。  相似文献   
988.
以琥乙红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60μm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研究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动力学吸附特性。比较了MIPs对琥乙红霉素及其它3种抗生素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琥乙红霉素具有最好的吸附能力,显示出MIPs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89.
以二氧化硅为载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层离子液体刷固载过氧磷钨酸盐催化剂.采用元素分析、IR和SEM-EDAX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30%(质量分数)H2O2溶液选择性氧化硫醚为亚砜或砜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采用1.1倍H2O2时,反应选择性地生成亚砜,仅...  相似文献   
990.
壳聚糖在4种咪唑型离子液体中溶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壳聚糖在4种咪唑型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 BMIM] Ac)、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 Ac)和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 Cl)中的溶解性,提出了可能的溶解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