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9篇
  免费   3358篇
  国内免费   3150篇
化学   14388篇
晶体学   324篇
力学   1401篇
综合类   274篇
数学   2705篇
物理学   711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634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942篇
  2015年   1011篇
  2014年   1130篇
  2013年   1524篇
  2012年   1833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437篇
  2009年   1347篇
  2008年   1476篇
  2007年   1243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1034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732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9篇
  197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针对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的问题,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装甲装备特点,确定了通用质量特性初始评价指标及指标筛选要求,运用QFD将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需求映射为评价指标筛选要求,采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RST)确定了指标筛选重要度,考虑到关联度的不确定性及多个专家估计值的平均值和估计值的波动程度,将贝叶斯理论引入关系矩阵的确定中,用区间数确定了关联度,进行了评价指标筛选,构建了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型装甲装备通用质量特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覃业宏  唐超  张春小  孟利军  钟建新 《物理学报》2015,64(1):16804-016804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和模拟退火技术从原子尺度分析研究了Si (100), Si (111)和Si (211)表面单原子层石墨烯的褶皱形貌及其演化特点. 研究表明, 分别置于Si晶体的三种不同原子表面的石墨烯都展现出原子尺度的褶皱形貌. 石墨烯与Si晶体表面原子的晶格失配是引起石墨烯褶皱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 Si晶体表面石墨烯的褶皱形貌强烈的依赖于退火温度. 石墨烯的褶皱形貌还将直接影响其在Si晶体表面的吸附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认识基于Si晶体衬底的石墨烯的结构形貌及其稳定性, 为石墨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温家乐  徐志成  古宇  郑冬琴  钟伟荣 《物理学报》2015,64(21):216501-216501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 通过分别控制异质结碳纳米管管径、手性和平均温度的方式研究了异质结碳纳米管的热整流效应. 研究表明, 随着异质结碳纳米管两端几何不对称性的增强, 其热整流效率会随之上升, 而异质结碳纳米管两端的手性的改变和夹角的大小都会对热整流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热整流效率会随着碳纳米管平均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研究异质结碳纳米管热整流效率对于热二极管、碳纳米散热元器件等潜在应用价值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徐威  兰忠  彭本利  温荣福  马学虎 《物理学报》2015,64(21):216801-216801
微小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的润湿状态对于准确预测非均相核化速率和揭示界面效应影响液滴增长微观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了纳米级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的铺展过程和润湿形态. 结果表明, 固液界面自由能随固液作用强度增加而增加, 并呈现不同液滴铺展速率和润湿特性. 固液作用强度小于1.6的低能表面呈现疏水特征, 继续增强固液作用强度时表面变为亲水, 而固液作用强度大于3.5的高能表面上液体呈完全润湿特征. 受微尺度条件下非连续、非对称作用力影响, 微液滴气液界面存在明显波动, 呈现与宏观液滴不同的界面特征. 统计意义下, 微小液滴在不同能量表面上铺展后仍可以形成特定接触角, 该接触角随固液作用强度增加而线性减小, 模拟结果与经典润湿理论计算获得的结果呈现相似变化趋势. 模拟结果从分子尺度为核化理论中的毛细假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揭示了液滴气液界面和接触角的波动现象, 为核化速率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提供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