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化学   349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1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通过观测红外光谱的强度变化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盐离子对谷氨酸和三种水溶性蛋白质(细胞色素C、DsbC和DsbC-G49R)的影响. 证实了Onsager反应场理论. 区分并且定义了随温度变化的蛋白质盐效应盐溶过程和解离过程. 同时利用Van't Hoff关系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线性拟合,获得了蛋白质及其二级结构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的热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22.
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视频传输装置。该装置直接将CCD摄像头输出的模拟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结合发射端与接收端的高频响应元件,实现了短距离的可见光视频传输。该装置电路响应速度高,传输100 k Hz~200 k Hz方波信号时仍无明显失真。经对比测试,传输的视频色彩丰富、细节清晰,同有线方式传输的视频相比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3.
在硅基探测器的入射窗上制备荧光下转换薄膜,是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紫外荧光增强技术。从理论上探讨了由聚二甲基硅氧烷与颜料黄101混合胶体的紫外荧光薄膜旋涂工艺参数与性能之间关系,搭建紫外荧光薄膜应用于光谱分析的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对紫外荧光增强薄膜旋涂工艺参数质量配比、旋涂转速进行优化。光谱分析探测器有两个主要指标,光谱响应灵敏度和光谱分辨率,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旋涂法制备紫外增强荧光薄膜,旋涂转速将直接影响薄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和荧光物质的分布,从而影响光谱分析系统的分辨率;紫外荧光增强薄膜的增强效率与荧光溶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荧光物质颜料黄101的质量比密切相关,质量比低无法满足对紫外响应效率的提高,但高质量比,荧光物质处在聚集态荧光自猝灭严重,也不利于增强薄膜的紫外响应效率。最终,在薄膜旋涂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旋涂转速2 500~3 000 r·min-1,荧光物质与荧光溶剂质量比为7∶100制备出紫外荧光增强薄膜。汞灯特征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薄膜313 nm紫外波长处探测响应灵敏度提高了1.6倍左右,对比分析镀膜前后特征光谱的半波带宽,镀制紫外增强荧光薄膜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4.
以五氯化锯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相剂,采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再经氨气还原氮化得到多孔氮化锯纤维.利用XRD、SEM、BET等进行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纤维为四方Nb4N5晶相,纤维连续,直径为260 nm,由于液体石蜡分相以及助纺剂PVP的分解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较多孔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25m2/g,孔径为2~5nm范围内的孔结构比例较高,同时在5~10 nm 范围也存在较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径为7.3 nm.采用CV、GCD及EIS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氮化锯纤维的储能主要受电极表面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外表面比电容贡献高,这得益于分布在纤维中的孔结构,其可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空间.当电流密度为5mA/g时,比电容为151 F/g,能量密度为7.73 Wh/kg时,功率密度为3.03 W/kg,其经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5.
采用体积排斥色谱法/ 示差折光指数/ 直角激光光散射/ 示差粘度三检测联用技术表征了氘化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和氘化聚苯乙烯- 聚异戊二烯。结果表明,在θ条件下,虽然氘化聚苯乙烯的化学依赖性常数υT,DPS比聚苯乙烯的化学依赖性常数υT,PS大,但25 ℃时在四氢呋喃中,氘化聚苯乙烯的分子尺寸仍小于聚苯乙烯的分子尺寸。由于嵌段共聚物的淋洗体积随组成变化,所以用传统的SEC/RI得不到准确的分子量。经比较膜渗透、小角激光光散射和基质辅助激光脱吸与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等的实验结果,证明体积排斥色谱法/ 示差折光指数/ 直角激光光散射/ 示差粘度三检测技术能准确地得到氘化二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以及其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病毒,感染艾滋病毒患者一般经历四个阶段:i)艾滋病毒阴性的窗口期(W);ii)阳性的无症状潜伏期(E);iii)有症状期(Ⅰ);以及iv)移除阶段(A).为深入研究艾滋病传播过程,建立SWEIA艾滋病毒传染模型,定义基本再生数,分析无病与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稳定性,根据2004至2015年中国艾滋病患者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SWEIA模型中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对基本再生数敏感性分析以及模型数值随参数不同而产生的变化,揭示艾滋病窗口期的接触率是影响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Na-噻吩荷移配合物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B3LYP法在 6-31 1 +G* 水平上研究了 Na-噻吩体系可能存在的 3种 Na-噻吩复合物 A,B和 C分子结构 .结果表明 :Na-噻吩体系存在 2个能量极小结构 A和 C;结构 B未得到证实 .结构 A中 ,Na的 3s1电子直接和噻吩杂环的所有重原子进行弱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 Cs对称性的金属有机复合物 ;结构 C中 ,Na原子的 3s1电子主要通过和与 S原子不直接相连的 C2和 C3进行弱相互作用 ,因而在原有的大 π键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大 π键 ,其结构为 C2 v对称性 .结构 A较结构 C稳定 78.0 k J/ mol.结构 A中的 Na—S之间的距离为 0 .4 0 7nm,键角∠ CSC为 91°,金属 Na和噻吩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整个噻吩分子平面稍微变形 ,S原子向 Na所在的一侧稍微偏离 C环平面 .结构 C中 Na-S之间的距离为 0 .82 5 nm,∠ CSC为 91°,金属 Na原子和杂环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 .在 B3LYP、 MP2、 MP3和 MP4水平上 ,分别用 6-31 1 +G* 和 6-31 1 ++G* * 基组精确计算了最稳定结构 A的结合能 ΔE为 8.3~ 1 0 .9k J/ mo  相似文献   
28.
几种新的4-酰代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4-酰代吡唑啉酮与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反应制备了新的吡唑啉酮类衍生物,并用IR,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最后用X射线四圆衍射对其中的2个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29.
30.
利用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2 000)与对羟基苯丙酸(DAT)的酯化反应得到凝胶因子,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过氧化氢催化体系的作用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能快速固化的可注射型水凝胶。研究了HRP、凝胶因子和过氧化氢浓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凝胶因子浓度高、HRP浓度高、过氧化氢浓度较低时,凝胶时间较短,最短可在3 s内凝胶。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凝胶因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HRP/H2O2酶促催化下凝胶因子的自由基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