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813篇
化学   1578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5篇
综合类   351篇
数学   342篇
物理学   50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7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tarting from the hydroxylamine (dimethyl amino ethanol, triethanolamine) and 1,3-propane sultone, a series of hydroxyl and sulfonyl dual-functionalized zwitterionic salts and corresponding acidic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synthesized substanc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1H NMR measurement. These zwitterionic salts and ionic liquids may be used for synthesizing other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or ionic liquid-polymer (polyelectrolyte).  相似文献   
42.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43.
[H+]在0.01~0.70mol?L-1范围内,离子强度为1.00mol?L-1,[Fe(III)]>>[配体]、[H+]>>[配体]的条件下,研究了Fe(III)与2,3-二羟基苯磺酸钠(Tiron)的配位反应.发现当[H+]≤3.00×10-2mol?L-1时,[Fe(III)]2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贡献.求得了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从而揭示了FeOH2+和FeOH24+与Tiron配位的解离反应途径及FeOH32+的缔合反应机制,并提出了该配位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44.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首次合成的具有桥式结构的间苯二亚甲基二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XDUPTEO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 共同水解缩聚制备了不同摩尔配比的桥式聚倍半硅氧烷/SiO2杂化溶胶, 并旋涂制膜. 通过UV-Vis, AFM和TGA对薄膜的光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薄膜平整均匀、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热稳定性和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4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 在6-311+G*基组下, 对3-羟基哒嗪及其CH3, NO2和Cl取代衍生物分子醇式和酮式结构互变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优化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寻找反应的过渡态, 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 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 结果表明, 3(2H)-哒嗪酮及其带取代基的衍生物不论是单体, 还是相对应的二聚体, 比其相对应的异构体能量低, 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是以3(2H)-哒嗪酮及其衍生物形式稳定存在的, 这与前人通过实验数据对3-羟基哒嗪互变异构体的比率进行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异构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6.
以4-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用三乙胺调节pH值约为9的条件下, 由5-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5-氨基-8-羟基喹啉合成了新的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 利用IR, UV, 1H NMR, MS确认了分子结构, 比较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 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 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结构优化; 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稳定结构通过计算预测其振动光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7.
H2CCF自由基与HNC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东  李来才  朱元强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5,63(19):1782-178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H2CC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 还在QCISD(T)/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各物质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 计算所得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的变化也确认了反应过程.对于H2CCF自由基与HNCO反应, 我们找到了六条可行的反应通道, 结果分析表明通道H2CCF+HNCO→IM3→TS5→H2CCFH+NCO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 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在此反应过程中有稳定的氢键复合物IM3生成, 还表现出氢原子迁移的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48.
针对钙/镁基矿物吸附剂的主要组分CaO、CaCO3、MgO在500-800 ℃下对Se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并选取天然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研究其对Se的吸附效果,且对矿物煅烧所得CaO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组分中CaO的吸附效果最佳,800 ℃时单位质量CaO对Se的吸附量可达368 mg/g。CaCO3对Se的吸附在700 ℃时效果最佳且其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较好。镁基吸附剂仅在中温段对Se具有一定吸附效果。方解石对Se的吸附效果随温度变化趋势与CaCO3相似,因其较好的孔隙结构,吸附效果略优于CaCO3。煅烧方解石得到的F-sor对Se的吸附效果优于CaO和CaCO3煅烧得到的C-sor,这与其良好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抗烧结能力有关,且F-sor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好。F-sor对Se的吸附量最高可达403 mg/g。  相似文献   
49.
制备了一系列硼掺杂的还原氧化态石墨烯催化剂并应用于蒽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有序碳结构会发生变化,硼会取代材料骨架中的碳,进而影响蒽和氢气的吸附活化。经硼改性后,催化剂对蒽加氢反应表现出了很高的加氢活性,蒽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7%,深度加氢产物八氢蒽的最高选择性可达19%。  相似文献   
50.
NH_2基态和激发态的SAC-CI和量子拓扑方法研究郑世钧,蔡新华,宋天乐,孟令鹏,中迁博,波田雅彦(河北师范学院化学系,石家庄,050091)(京都大学工程学院京都,日本)关键词SAC-CI方法,激发态,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用量子拓扑学方法研究激发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