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化学   786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01篇
物理学   4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沟谷坡面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坡面风沙受力情况,以滚动模式建立了坡面风沙起动的风速公式.计算分析了相同风向条件下不同坡度风沙的起动风速和相同坡度条件下不同风向风沙的起动风速,并与平面风沙起动计算风速和实测风速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表明,在风向一定时,坡面风沙更容易起动,风沙起动速率随着坡度的变陡而变小.在坡度一定时,风沙起动风速受到风向的影响很大,起动风速随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与平面相比,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小于90°时,坡面风沙起动流速比平面为小.在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大于90°时,起动风速比平面为大.当坡面为平面时,风沙起动公式与平面拜格诺起动公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2.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粉土液化的影响因素,选取粉土的平均粒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和上覆有效压力作为评价指标,构造粉土液化的模糊识别模式。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识别模式具有很好的映射能力,是粉土液化势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3.
无约束气云爆燃压力场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球形流体力学方程和燃烧反应模型导出了无约束气云弱点火爆燃过程的压力分布场 ,编制了求解压力场的计算程序 ,可计算不同尺寸气云爆炸时各点的爆炸压力值。进行了可燃气云爆燃实验 ,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考核。与实验结果相比 ,计算结果的偏差小于2 0 %。  相似文献   
74.
聚氨酯在磨粒侵蚀条件下的表面化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高分材料的抗磨粒侵蚀性能都比较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载至目前,所见这类材料在磨粒侵蚀磨损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当之少,而且仅局限于物理过程的考察。因此,对聚氨酯在磨粒侵蚀条件下的表面化学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立叶表面红外分析仪,对这种高分子材料在磨粒侵蚀磨损前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结合能和官能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A novel white‐light‐emitting organic molecule, which consists of carbazolyl‐ and phenothiazinyl‐substituted benzophenone (OPC) and exhibits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delayed fluorescence (AIE‐DF) and mechanofluorochromic properties was synthesized. The CIE color coordinates of OPC were directly measured with a non‐doped powder, which presented white‐emission coordinates (0.33, 0.33) at 244 K to 252 K and (0.35, 0.35) at 298 K. The asymmetric donor–acceptor–donor′ (D‐A‐D′) type of OPC exhibits an accurate inherited relationship from dicarbazolyl‐substituted benzophenone (O2C, D‐A‐D) and diphenothiazinyl‐substituted benzophenone (O2P, D′‐A‐D′). By purposefully selecting the two parent molecules, that is, O2C (blue) and O2P (yellow), the white‐light emission of OPC can be achieved in a single molecule. This finding provides a feasible molecular strategy to design new AIE‐DF white‐light‐emitting organic molecules.  相似文献   
76.
采用减压蒸馏生物油为原料,与无水乙醇2:3(质量比)混合,在固定床中ZSM-5/MCM-41分子筛上共催化裂化,考查了反应温度和质量空速(WHSV)对裂化产物的影响。对ZSM-5/MCM-41进行了NH3-TPD、BET、N2吸附-脱附等表征,对裂化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减压蒸馏生物油和精制生物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00 ℃、WHSV 3.75 h-1为反应优化工况。此反应条件下,精制生物油酸类物质从减压蒸馏生物油中的25.6%降至反应后的0.1%,效果显著,且精制生物油产率为46.8%,气体产物中CO2和CO的浓度共9.5%。  相似文献   
77.
煤催化气化条件下不同煤种煤灰烧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类典型煤种,利用压差法测定烧结温度的实验装置,结合灰渣的XRD分析结果,考察了添加K基碱金属催化剂、不同煤种灰成分对烧结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催化剂的添加,明显降低高铁钙含量的WJT煤的灰熔点及烧结温度,碱金属K化合物极易同煤中Fe、Ca的矿物质反应生成低温共融物进而加剧煤灰的熔融结渣。不同煤种烧结温度的差异与煤灰中硅、铝、铁、钙含量密切相关。铝、硅含量高的煤灰烧结温度较高,而铁、钙含量高的煤灰烧结温度相对较低。碱金属K催化剂的添加加剧了煤灰的烧结结渣,而钙、铁的存在会加速硅铝酸盐间的反应生成低温共融物进而加速灰熔融。各煤种烧结温度的变化与其灰成分在CaO-SiO2-Al2O3、FeO-SiO2-Al2O3三元相图上的位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78.
采用了最近热门的Rh(III)催化C?H键活化方法,以N-甲氧基苯甲酰胺系列物为反应底物, 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NCTS)为氰基化试剂,高效合成了含氰基官能团产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碳酸银存在下,使用二氧六环作为反应溶剂,于80°C反应8h生成的邻位氰基取代的N-甲氧基苯甲酰胺的产率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反应具有好的区域选择性和底物/官能团适应性。一系列机理实验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采用了一个内部的亲电取代机制及使用了C?H键切割步骤作为关键限速步骤。考虑到该反应产物包含有价值的结构单元-N-甲氧基甲酰胺和氰基取代基,因而有望用于现代有机合成中。  相似文献   
79.
毕浩宇  梁亚琴  李燕 《应用化学》2017,34(11):1329-1335
传统表面活性剂-类水滑石(HTlc)纳米复合物可有效吸附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酚类污染物,如酚类污染物,以高性能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有望提高其去除效率。本文采用剥离-重组法制备了X型Gemini表面活性剂(MXC_6)-HTlc纳米复合物,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XC_6成功重组于HTlc层间。分别从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了MXC_6-HTlc纳米复合物对对甲酚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吸附量显著高于HTlc,且随p H值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表明,MXC_6-HTlc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水中酚类污染物处理剂。  相似文献   
80.
刘超  李沙沙  杨敏  毕蓉  于清泉  张莉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0):1861-1868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含HL(HL=(N-(3-甲基亚水杨基)吲哚乙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Ni(L)21)和Cu(L)22),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481 6(7)nm,b=1.310 0(6)nm,c=1.668 7(7)nm,β=111.346(7)°,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479 7(2)nm,b=1.299 41(19)nm,c=1.667 6(2)nm,β=111.537(3)°。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内C-H…O氢键和分子间D-H…π氢键作用分别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而且,通过琼脂扩散法对配合物和配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比配体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