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1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895篇
化学   1816篇
晶体学   86篇
力学   264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423篇
物理学   12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 for 3.7GHz LHCD system on HL-2A was introduced. It is found by HFSS simulation that the impact of backward wave phase on the measurement of forward power may be suppressed if the isolation of directional coupler is more than 30dB. After improving the system, the total transmission line efficiency of the LHCD system can reach 89% with maximum power 1.5MW in 2016 experiment campaign.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article,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on the internal term f(·)and the bound-ary nonlinear term g(·),we prove blow-up results for a class of nonclassical diffusion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联苯二酐与3种含酰胺结构二胺制备了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聚酰胺-酰亚胺薄膜, 考察了酰胺结构对薄膜力学、 耐热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了聚集态结构与薄膜热膨胀行为的关系和规律. 该系列薄膜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的耐热性能, 拉伸强度高达280.5 MPa,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89~409 ℃, 并在30~300 ℃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超低负膨胀, 热膨胀系数(CTE, ppm/℃, 即10 6 cm·cm -1·℃ -1)在-3.05~-1.74 ppm/℃之间. 聚集态分析结果表明, 酰胺结构使分子链间形成了强氢键相互作用, 分子链在薄膜面内方向高度有序取向, 并在膜厚方向堆积更为紧密, 使薄膜表现出热收缩现象. 通过不同体积大小的取代基团进一步调控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及排列堆积, 可实现薄膜在高温下近乎零尺寸形变, 为设计制备超低膨胀聚合物基板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根据Cauchy微分中值定理表达式的结构引入辅助函数 F(x ,c)= f (x)- f (c)g(x)- g(c)(a< c< b),通过讨论其可导性,得到相关的几个不等式,由此得出Cauchy微分中值定理存在唯一“中值点”的一个条件,并给出其逆定理的一个较弱表述。  相似文献   
105.
文丰玉  曹小娟  白涛 《化学教育》2021,42(13):92-97
重点介绍2020年美国国家化学周——“胶黏剂中的化学”实验活动,对科学阅读和采访未来科学家活动作简要介绍。以此得出本次化学周活动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几点启示:(1)大概念视角,加深结构化认识;(2)扎根实践,提高应用意识;(3)鼓励探析,深化本质意识;(4)跨界科学,渗透STSE理念;(5)精选主题,凸显微型项目;(6)勤研善思,塑造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06.
Four novel transitional metal complexes with 3-(4-pyridly)-4-phenyl-5-sulfhydryl- 1,2,4- triazole (HL1) and 3-(3-pyridly)-4-phenyl-5-sulfhydryl-l,2,4-triazole (HLz)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Complexes 1, 3 and 4 have two-dimensional (2-D) neutral rhombohedral grid with a (4, 4) topology. In 1, 3 and 4, all the metal ions are six-coordinated to four nitrogen atoms of four distinct ligands and two O atoms from water molecules. Complex 2 has tetranuclear CuaCI4 units which are interconnected by four desulfuri- zation ligands (L1-S) via Cu-N bonds to form a 2-D layer with (4,4) topology.  相似文献   
107.
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h2tba)-铜配合物:[Cu(htba)2(pz)2](1),[Cu(htba)(2,2''-bipy)](htba)(2)和[Cu(htba)2(4,4''-bipy)](3)(h2tba=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pz=吡唑,2,2''-bipy=2,2''-联吡啶,4,4''-bipy=4,4''-联吡啶),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配合物能够在过氧化氢和溴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催化苯酚红溴化,并且展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高结晶度的3D树枝状C/PbWO4复合光催化剂(其中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26%、0.52%、0.78%)。应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光电流响应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C的复合量为0.52%时,催化剂在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甲基橙和罗丹明B呈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光照100 min内对20 mg·L-1酸性橙Ⅱ的降解率达到97%,为纯PbWO4的2.48倍。C/PbWO4复合光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掺杂在催化剂表面的C成为了电子俘获中心,有效俘获光生电子,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的显著效果,从而产生更多活性物种(·OH、h+)参与染料分子的降解,提升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磷酸、氢氧化铝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Co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吡啶-正辛烷体系为模拟油品对分子筛催化剂的脱氮效果进行评价,考察了样品的用量、光催化时间及循环催化次数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P2O5nAL2O3nSiO2nConTETA=1:0.26:0.82:0.81:2.05,在200 ℃晶化24 h,合成得到粒径约为50 μm、仍保持了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形貌为立方体的CoSAPO-34分子筛,而且该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W氙灯光照条件下反应150 min,样品对质量分数为100 μg·g-1模拟油品的脱除率达到70%,循环3次光催化脱氮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0.
长链超支化聚合物(HyperMacs)凭借其含有大量的功能端基和可调控的链结构等优点已经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HyperMcs除了拥有超支化聚合物固有的低粘度、溶解性好、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端基的特点外,同时拥有高剪切敏感性、熔体弹性、冲击强度和零剪切粘度,因而在药物载体、能量存储及传递和纳米催化剂等方面可能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HyperMacs合成方法的不同,分别从迭代法和ABx线型大分子单体法两个主要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类聚合物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