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9篇 |
免费 | 614篇 |
国内免费 | 111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49篇 |
晶体学 | 89篇 |
力学 | 269篇 |
综合类 | 61篇 |
数学 | 423篇 |
物理学 | 16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295篇 |
2008年 | 342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In this work, the prediction of wear for revolute joint with clearance in multibody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The contact model in clearance joint is established using a new hybrid nonlinear contact force model and the friction effect is considered by using a modified Coulomb friction model. The dynamics model of multibody system with clearance is established using dynamic segmentation modeling method and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for wear analysis of clearance joint in multibody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main computational process for wear analysis of clearance joint includes two steps, which are dynamics analysis and wear analysis. The dynamics simulation of multibody system with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ontact forces are drawn and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ar amount of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 based on the Archard’s wear model. Finally, a four-bar multibody mechanical system with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 is used as numerical example application to perform the simulation and show the dynamics responses and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body systems with revolute clearance joint.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work indicate that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joint elements is wider and more frequent in some specific regions and the wear phenomenon is not regular around the joint surface, which causes the clearance size increase non-regularly after clearance joint wear. This work present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dict wear of revolute joint with clearance in multibody systems. 相似文献
113.
采用直接缩聚的方法,通过调整氨基单体用量,合成出了系列带有不同氨基含量的聚芳醚酮砜(Am-PAEKS)聚合物,在聚合物侧链上进行后磺化接枝制备出了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砜(S-SPAEKS),并且通过调整磺酸基团含量来控制聚合物的磺化度。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谱(1HNMR),对所合成的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SPAEKS红外光谱在1 239和1 060 cm-1处出现了磺酸基团中OSO的特征吸收峰,氢核磁谱中1.64 ppm处出现了处于烷基链中间位置的两个氢(—CH2—CH2—)化学位移,证明得到了S-SPAEKS聚合物。经热失重分析发现,聚合物中磺酸基团的脱落温度都高于240 ℃,聚合物主链降解温度都高于450 ℃。研究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可以用作质子交换膜材料。 相似文献
114.
Co2FeAl0.5Si0.5 (CFAS)-based multilayers sandwiched by MgO layers have been deposited and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PMA) with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energy density Ku ≈2.5×106 erg/cm3 (1 erg = 10-7 J) and the coercivity Hc = 363 Oe (1 Oe = 79.9775 A · m-1)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Si/SiO2/MgO (1.5 nm)/CFAS (2.5 nm)/MgO (0.8 nm)/Pt (5 nm) film annealed at 300 ℃. The strong PMA is mainly due to the top MgO layer. The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op magnetic electrodes in half-metallic perpendicular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相似文献
115.
提出了基于相干波面光强分布的静态干涉图数字处理的新方法 ,即在CQG Ⅱ型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上通过分别微调参考镜和被测镜的倾斜量 ,在CCD探测器上获得形成静态干涉图的两幅相干波面光强分布图 ,利用这两幅光强分布图与它们所形成的干涉图 ,可高精度地完成静态干涉图的数字分析。利用相干原理 ,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基本过程 ,并编程实现了该数字分析 ,获得了实验测量结果。通过与相移测量结果相比较 ,验证该方法对口径为 60mm的平面有望达到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6.
收集了29个有γ噪的Blazar天体(其中有16个BL Lac天体和13个平谱射电类星体)的近红外流量密度和γ射线流量密度,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23个天体中的γ射线流量密度和近红外流量密度在低态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在高态时有弱的相关性.2)在29个天体中,有6个天体只有一个观测数据点,将其认为是高态时,γ射线流量密度与近红外光流量密度之间有弱相关性,而认为是低态时有强相关性.3)29个源的γ射线流量密度与X射线流量密度在低态时有相关性,但是γ射线流量与光学流量密度,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密度均没有相关性.4)在16个BL Lac天体中γ射线流量与近红外光流量不论在高态还是低态都有相关性,而13个平谱射电类星体没有相关性.讨论了γ噪Blazar天体的γ射线辐射机制,认为γ射线的辐射机制主要是同步自康普顿散射.而逆康普顿散射来自绕中心核且温度约为2000K的尘埃,这些尘埃的区域大约有r=3pc,聚束的相对论电子也可能是这种尘埃模型辐射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平谱射电类星体和BL Lac天体的γ辐射机制可能有些不同.
关键词:
Blazar天体
星系γ射线观测辐射机制
非热辐射 相似文献
117.
单喷嘴横流气雾两相流掺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IV设备测量了方腔通道内气体液雾两相交叉横向流的掺混,液滴通过旋流雾化喷嘴产生,获得了沿横流方向不同掺混横截面的液滴分布图和液滴运动流线图.比较了三种喷嘴布置角度(60°,90°,120°)在不同气流速度下的掺混效果.结果表明:在横流作用和壁面约束的影响下,流场中出现不同尺度的漩涡,大涡的卷吸与离心作用导致液滴分布不均匀,影响了雾滴与气相的掺混.随着掺混的发展,大涡的强度和尺寸均减小,对雾滴影响减弱,掺混变好;三种喷嘴布置角度下,60°掺混最好,90°次之,120°最差. 相似文献
118.
119.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入到课堂中,本文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实验为例,介绍了3dsMax8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