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51篇
物理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合成了一个新配合物EuL3phen,[HL=4,4,4-三氟-1-(4'-邻三联苯基)-1,3-丁二酮,phen=邻菲咯咻].该化合物在半导体InGaN芯片发出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铕㈢离子特征红光,发光量子效率为9%.将配合物EuL3phen和半导体395 nm发射InGaN芯片组合,成功地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在配合物和硅胶质量比为1:25时,器件色坐标为x=0.6123,y=0.3128,光效为0.68 Im·W-1.  相似文献   
42.
新型双极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及其Al3+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的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2-(5-(4-(二苯胺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2(5-(4-(diphenylamino)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ol, HPOT], 并以HPOT为配体, 与铝离子配位, 合成了三(2-(5-(4-(二苯胺基)苯基) 1,3,4-噁二唑-2-)苯酚)合铝[tri(2-(5-(4-(diphenylamino)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onate)aluminum, AlPOT]配合物. 用 1 H NMR、 H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两种化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两种新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好, 光致发光性能优良, 是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43.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嗯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EtPOTIP,通过^1H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近紫外光有强烈吸收,配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的Eu^3+特征红光,荧光量子效率为0.48;热分析显示配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红色发光材料。制作了相应的明亮电致发光器件,显示EtPOTIP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性能,EtPOTIP在配合物中的存在显著改善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Eu2(btb)3(H2O)4(1)和Eu2(btb)3(phen)2(2)[H2btb=4,4′-双(4″,4″,4″, -三氟代 - 1″,3″-二氧代丁基)联苯, phen=1,10-邻菲罗啉].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表征了2个配合物的结构. 在近紫外光激发下, 配合物1和2都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特征红光. 对614 nm 红光进行监控, 其激发光谱在395 nm处具有最大的激发强度, 与InGaN芯片发射的近紫外光激发相匹配. 将配合物1和2与395 nm 发射的InGaN芯片进行组合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 在配合物和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25的情况下, 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色坐标分别为x1=0.5210, y1=0.2285(配合物1); x2=0.5835和y2=0.2857(配合物 2), 位于标准的国际色坐标红色区域; 器件的发光效率分别为0.65和0.76 lm/W. 研究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是制作白光二极管可供选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45.
稀土配合物Na3Eu(DPA) 3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采用加热方法将Na3Eu(DPA) 3掺入PMMA树脂中 ,制成发光塑料树脂 ,并测定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Na3Eu(DPA) 3掺入PMMA树脂后 ,仍保持该稀土配合物原有的发光特性 ,制成的Na3Eu(DPA) 3 PMMA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其发光强度与Na3Eu(DPA) 3掺入的含量有关 ,但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6.
纳米硫化锌的原位制备及其对多孔硅复合体系发光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n S的带隙较宽 ,欧姆接触较差 ,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半导体 .但将多种材料与硫化锌复合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种缺陷 [1] .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 Zn S∶ M( M=Mn,Cu,Ag等 ) ,Zn S∶ RE( RE=Sm,Tb,Eu等 ) ,Zn S∶ Cd S和 Zn S∶ Zn Se等复合材料上 ,同时也有关于多孔硅 ( PorousSilicon,PS)掺杂稀土 [2 ] 和有机物 [3,4 ] 以及 PS- Cd S[5~ 7] 的报道 ,但是尚未见到在多孔硅基体上原位制备硫化锌纳米材料的报道 .本文利用一种新颖、简单的化学方法 ,通过多相反应 ,在多孔硅基体的表面和纳米孔内制得纳米级的 Zn S,从而…  相似文献   
47.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应用。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教案为基础,结合无机化学发展概况、最新科研成果等内容制作脚本,主要采用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了无机化学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管理网络课程,做到实时更新;能发布新知识、新进展等;同时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关于教材中凝固点降低的内容,存在两种具有分歧的表述方式,导致了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本文通过图示的方式对凝固点定义的依据予以解析,提出了教材编写及教学中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9.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微乳液鄄高温法合成蓝色发光Sr2CeO4超细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着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Sr2CeO4超细粉体的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FE鄄SEM)显示,在850℃、900℃、1000℃或者更高温度下退火4h制备的粉体的形状分别呈球状、梭状和球状,平均粒径分别在100nm左右和1μm以内。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表明,该超细粉体属于正交晶系。室温下的光致发光光谱显示,该粉体的激发光谱有3个激发峰,主峰分别位于262nm、281nm和341nm,而其发射光谱只呈现出1个发射峰,主峰位于约470nm。与高温固相制备方法相比,微乳液鄄高温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超细的粉体,而且它不但在262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激发峰,主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也分别蓝移了大约30nm和12nm。  相似文献   
50.
首次报道了用恒电位电解法将饵、钇共掺入多孔硅(porous silicons, PS) 中,经高温退火处理后,观察到了在近红外区(1.54 μm)室温下较强的光致发光 (photoluminescence, PL),并与掺饵多孔硅(erbium-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做了比较,发现钇的共掺入对掺饵多孔硅体系1.54 μm发射起了增强作用 。研究了饵、钇共掺杂多孔硅(erbium and yttrium co-doped porous silicon, PS:Er, Y)光致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发现PS:Er与Si:Er材料相似,有较强的 温度猝灭效应,而PS:Er,Y体系的PL强度随温度升高趋于平稳,且有增强的趋势, 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