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化学   29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81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9篇
物理学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光照与彩陶俑表面色变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金  赵葆常 《光子学报》1997,26(2):178-188
本文以秦彩俑表面色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光照实验与色彩变化的色度测量,分析了光照引起彩俑颜料色变的规律,为秦彩俑这一大型重点文物的色彩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PBO纤维的合成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对苯撑苯并双唑 (PBO)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高热稳定性、高耐化学腐蚀性的新型纤维。着重介绍了PBO纤维的合成工艺、纺丝工艺 ;并对PBO的微观结构形态和表征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激光光散射方法研究了具有特殊相行为(LCST,UCST共存)共混体系羧化聚苯醚和聚苯乙烯在UCST域内的不稳相分离初期分子量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分离初期动力学过程与Cahn理论吻合;随着分子量增加,表观扩散系数D_(app)明显减小;该体系的表现扩散系数为10~(-14)cm~2s~(-1)数量级。De Gennes管子模型可很好地描述不稳相分离初期大分子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经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熔体(160℃)和聚丙烯熔体(180℃)的流变性。数据表明,处理削弱填充聚烯烃熔体流动的非牛顿性,熔体流动非牛顿指数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处理降低填充聚烯烃熔体在低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提高其在高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发生转变的临界切变速率对填充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为150S~(-1)和50S~(-1)。扫描电镜观察熔体形态证实,处理对熔体粘度的复杂影响,是处理改善填料在熔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填料与基体界面结合力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聚环氧乙烷/脂肪族聚碳酸酯共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和新型聚合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共混热行为和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熔点下降方法给出 PEO/PPC 混合体系在320K 下相互作用参数为-0.46,FTIR 谱表明 PPC 大分子链和 PEO 大分子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EO/PPC 共混形态随 PPC 含量增加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法对丁苯橡胶(SBR)/聚丙撑碳酸酯(PPC)共混弹性体进行配方设计,得到了一个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配方。并通过方差分析得出PPC含量和马来酸酐(MA)用量是影响弹性体拉伸性能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酸电位波谱分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伦民  黄玉秀 《分析化学》1993,21(4):428-430
本文研究了镍与酪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形成的四组络合物,在pH=10的Na_2B_4O_7·10H_2O-CH_3CHO-NaOH体系中,应用示波极谱进行电位扫描,出现四组灵敏度和分率辨均很高的电位波谱,为同时连续测定多组份共同存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提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聚氯乙烯/聚丙撑碳酸酯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扩张粘弹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羟基-3,5-二癸基苯磺酸钠(C10C10OHphSO3Na)表面和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考察了平衡时间对界面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十分特异的界面性质, 其扩张模量比一般表面活性剂大一个数量级, 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 形成的界面膜弹性较大. 界面张力弛豫测定结果表明, 平衡时界面上存在特征时间长达103 s的慢过程. 上述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羟基间形成氢键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osites with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dispersed on the nano-layers of expanded graphite (EG)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of EG with ethanol solutions of nickel and iron acetates, followed by drying and reduction in H2. The square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mainly 20~40 nm were found to be well spread on the layers of EG. The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high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at low frequencies due to their high magnetic conductivity. Since EG is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and displayed high SE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composites exhibited good SE at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loadings of alloy nano-particles on E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s with 20%~40% of the alloys exhibited good SE. Specifically, the composite 27%Ni-3%Fe-EG showed the excellent SE from 66 to 110 dB at the frequencies from 300 kHz to 1.5 G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