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638篇
化学   100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336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30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通过可控的水热生长方法和钴铁碳酸根氢氧根水合物的焙烧在泡沫铁上制备了CoFe2O4纳米阵列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表征了CoFe2O4纳米阵列的晶相,结构和组成。制备的催化剂被用于费托合成性能研究。CoFe2O4纳米阵列催化剂在5L/(g·h)的空速下具有69%的转化率,并且其性能优于粉体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不同Y掺杂量的单分散ZrO_2纳米粒子(n(Y)/n(Y+Zr)=0-5%),并以其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得Cu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富氢气氛下上述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Y后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载体掺杂2%Y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270℃时的CO转化率高达91.4%,明显高于研究较多的CuO/ZnO和CuO/CeO_2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N_2物理吸附-脱附、N_2O滴定、扫描电镜和CO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结果表明,Y~(3+)掺入了ZrO_2的晶格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产生直接影响。Y助剂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CuO在ZrO_2表面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Cu-[O]-Zr物种的含量;另一方面,改善了催化剂的颗粒单分散性和织构性能。载体掺杂2%Y助剂的样品具有较高的Cu-[O]-Zr物种含量、较佳的颗粒单分散性和织构性能,且其表面的Cu-[O]-Zr物种和活性羟基具有较佳的还原性能,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3.
ZnCl_2溶液中微波辅助SnCl_4催化纤维素制备5-HM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纤维素溶解在ZnCl_2溶液中,以SnCl_4为催化剂,微波下使纤维素降解成5-羟甲基糠醛(5-HMF)。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纤维素的质量、ZnCl_2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与纤维素物质的量比等对5-HMF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nCl_4为催化剂,在优化条件:1.0 g纤维素溶解在100 m L 70%ZnCl_2溶液中,微波功率为420 W,降解反应9 min,SnCl_4与纤维素物质的量比2∶1下,5-HMF的产率达到39.4%。  相似文献   
134.
以改进Hummers法合成的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结合烧结工艺制备了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综合考察了材料的储锂性能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在200和600 m A/g电流密度下,Fe_3O_4/RGO复合负极循环6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保持在709和479 mAh/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相较于纯Fe_3O_4负极,复合负极呈现出更优异的锂电性能,其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得益于RGO能增强材料的电导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初始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g/Al物质的量比的Ce-La/MgAl2O4-x催化剂,并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CO-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g/Al物质的量比为0.5时,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最好。这主要是因为适量Mg的添加促进了CeO2的分散和Ce-O-La固溶体的形成,从而使得表面Ce3+和氧空穴增加。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Ce-La/MgAl2O4-0.5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另外,适量Mg的引入可以抑制Ce(SO42和Ce2(SO43的形成,从而提高了Ce-La/MgAl2O4-0.5催化剂抗硫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36.
This work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bimetallic NiMo and NiW modified ZSM-5/MCM-41 composites and their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rude palm oil( CPO) to biofuels. The ZSM-5/MCM-41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self-assembly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surfactant with silica-alumina from ZSM-5 zeolite,prepared from natural kaolin by the hydrothermal technique. Subsequently,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s were deposited with bimetallic NiMo and NiW by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obtained catalysts presented a micro-mesoporous structure,confirmed by XRD,SEM,TEM,EDX,NH_3-TPD,XRF 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of CPO convers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synthesized catalysts decreases in the series of NiMo-ZSM-5/MCM-41 NiW-ZSM-5/MCM-41 Ni-ZSM-5/MCM-41 Mo-ZSM-5/MCM-41 W-ZSM-5/MCM-41 NiMo-ZSM-5 NiW-ZSM-5 ZSM-5/MCM-41 ZSM-5 MCM-41.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metallic NiMo-and NiW-ZSM-5/MCM-41 catalysts give higher yields of liquid hydrocarbons than other catalysts at a given conversion. Types of hydrocarbon in liquid products,identified by simulated distillation 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SimDis GC-FID),are gasoline( 150-200 ℃; C5-12),kerosene( 250-300 ℃; C5-20) and diesel( 350 ℃; C7-20).Moreover,the conversion of CPO to biofuel products using the NiMo-and NiW-ZSM-5/MCM-41 catalysts offer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at 95% confidence level,evaluated by SPSS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7.
以P123表面活性剂为模板,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有序介孔材料KIT-6,以KIT-6为载体,Ce(NO_3)_2·6H_2O和Co(NO_3)_2·6H_2O为Ce和Co源,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Co/KIT-6介孔材料。在模拟烟气条件下,利用固定床实验台架研究了Ce-Co/KIT-6材料对烟气中的单质汞(Hg0)的脱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以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Co在KIT-6孔道内部高度分散,同时材料保持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95.2 m~2/g,孔径4.6 nm。脱汞实验结果表明,Ce-Co/KIT-6对Hg0的氧化吸附去除效率很高,250℃下对Hg0的氧化吸附去除效率高达95%以上,在这个过程中,O_2的存在明显促进了催化剂的脱汞能力。氧通过Ce-Co价态的变化进入金属结构中,再与汞发生反应是这个过程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38.
SO和HO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10):1178-1184
在水平管式炉上进行了400-1 100℃新疆高钠煤恒温燃烧实验,并利用逐级提取的方法分析煤及煤灰中钠的赋存形态,研究煤中钠的释放和形态迁移特性。重点考察700和1100℃下H_2O(g)和SO_2(g)单因素及双因素对煤中无机钠挥发和形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钠的释放比例逐渐增大,其中,有机态钠最先析出,其次是水溶态无机钠,硅铝酸盐形式的无机钠则由于高热稳定性不易分解或挥发。低温下(700℃)H_2O(g)的存在降低了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局部还原性气氛促进煤中钠的挥发,但当入口气氛中H_2O(g)浓度高于20%时,促进作用减小。SO_2的存在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随着燃烧温度升高,SO_2对钠的抑制作用减弱。H_2O和SO_2双因素作用下,低温下(700℃)抑制了煤中钠的挥发,而较高温度下(1 100℃)钠的挥发特性取决于两者在入口气氛中的浓度。对于选取的高钠煤,20%H2O和2.0×10-3SO_2入口气氛下,1 100℃煤燃烧钠的挥发比例由86%提高到了87.1%。  相似文献   
139.
以研磨水热法合成ZnCr_2O_4-ZnO异质结型光催化剂,对所得样品进行了TG-DTA、XRD、SEM、HRTEM、DRS和N2吸附-脱附表征分析;在模拟太阳光下,以草酸为牺牲剂对样品的光催化产氢活性进行评价,并分别与共沉淀法、尿素回流法和尿素水热法制备的ZnCr_2O_4-ZnO样品进行比较,探讨了异质结型ZnCr_2O_4-ZnO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机理。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制备的Zn-Cr前驱体都具有一定的水滑石结构,经500℃焙烧后,均为球形纳米粒子,但团聚情况各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有较大差别。其中,研磨水热法所得样品ZnCr_2O_4-ZnO粒子均匀,光电流响应强度最大,产氢效率最高,为0.956 mmol/(h·gcat),分别是共沉淀法、尿素回流法和尿素水热法制备样品产氢量的2.3、1.5和3.0倍。  相似文献   
140.
以三聚氰胺苯甲酸盐为碳源和氮源、以三聚氰胺磷钼酸盐为钼源、磷源和氮源,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制备了系列N,P掺杂型C@Mo_2C催化剂。采用XRD、SEM、TEM和XP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聚氰胺苯甲酸盐中n(三聚氰胺)/n(苯甲酸)、前驱体中n(C)/n(Mo)等因素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3.0 MPa、空速为3 600 m L/(g·h)的条件下,在N,P掺杂型C@Mo_2C的催化作用下,CO_2转化率可以达到12.2%,此时产物中CH_3OH的选择性达到5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