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13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相同几何尺寸的连续螺旋折流板蒸发器与传统弓形折流板蒸发器进行对比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壳侧体积流量和折流板数条件下,连续螺旋折流板蒸发器的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约是弓形折流板的1/3和1/4;当以换热因子和摩擦因子比值评价蒸发器综合性能时,连续螺旋折流板蒸发器比弓形折流板蒸发器提高57%;当最小流通截面流...  相似文献   
22.
通过作用量变分原理,给出了Hamilton正则方程离散积分的传递辛矩阵表示,利用Hamil-ton正则方程给出了其对应的Lie代数。说明了当时间区段长度趋近于0时,离散系统积分的传递辛矩阵群收敛于连续时间Hamilton系统微分方程分析积分得到的辛Lie群。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六面顶压机,在5.6 GPa, 1250—1450℃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分别选用FeNiCo和NiMnCo触媒合金开展了金刚石大单晶的生长实验,系统地考察了触媒组分对金刚石单晶裂纹缺陷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两种组分触媒晶体生长实验对比发现,金刚石大单晶裂纹缺陷出现的概率与触媒组分相关联.同NiMnCo触媒相比, FeNiCo触媒生长的金刚石单晶更容易出现生长裂纹.我们认为,这与FeNiCo触媒黏度高、流动性差、碳素输运能力差、生长中晶体比表面积大,进而导致其对生长条件稳定性的要求较高有关.其次,两种触媒极限增重速度和生长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相同生长时间条件下, NiMnCo触媒生长金刚石单晶的极限增重速度相对较大.再次,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裂纹缺陷的出现与否同晶体表面平整度的高低无必然联系,表面平整度高的金刚石单晶内部也可能存在裂纹缺陷.最后,经对金刚石单晶傅里叶微区红外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氮杂质含量的高低与金刚石单晶裂纹缺陷的出现与否无内在关联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4.
IntroductionThecorrespondencebetweenH∞ decentralizedcontrolandmodalsynthesistheoryispresentedinpart (I)ofthepaper[1].WheretheorthogonalityandtheexpansiontheoremofeigenfunctionsofsubsystemsH∞ controlareintroduced .Basedontheseresults,thefollowingsectionspresentthemodalsynthesismethodforthecomputationoftheoptimalH∞ normofthedecentralizedcontrolsystemsandnumericalexamples.Notethatthroughoutthepaperequation(I_n)denotesequation (n)inpart (I)ofthepaper[1].1 OptimalParameterComputationforGlob…  相似文献   
25.
When using H ∞ techniques to design decentralized controllers for large systems,the whol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ubsystems, which are analysed using H∞ control theory before being recombined. An analogy was established with substructural analysi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in which H ∞ decentralized control theory corresponds to substructural modal synthesis theory so that the optimal H ∞ norm of the whole system corresponds to the fundament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Hence, modal synthesis methodology and the extended Wittrick-Williams algorithm were transplanted from structural mechanics to compute the optimal H∞ norm of the control system. The orthogonality and the expansion theorem of eigenfunctions of the subsystems H∞ control are presented in part (Ⅰ)of the paper. The modal synthesis method for computation of the optimal H ∞ norm of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s an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in part (Ⅱ).  相似文献   
26.
采用IR和NH_3-TPD方法研究了Y型沸石经高温水热法处理所得的SDY样品,以及SDY再经化学方法处理(HCl,H_2Na_2EDTA和H_4EDTA)所得样品的性能和酸性。着重讨论了IR谱羟基振动区的羟基归属和酸性质,并探讨了脱铝过程中产生的非骨架铝(EFAL)对佛石酸性的贡献。结果表明,EFAL可以无定形铝形式沉积于沸石的孔道中和以离子形式定位于沸石中的阳离子位上。沉积在孔道中的无定形EFAL对沸石酸性的贡献不明显,而居于沸石中阳离子位置上的EFAL对沸石的酸性有贡献。  相似文献   
27.
用高真空重量吸附、^29Si MASNMR、NH3-TPD、 Py-IR和正庚烷裂解等方法研究烯盐酸萃取REUSY样品后,对该沸石的孔和骨架结构、酸性和催化裂化功能的影响。吸附及^29SiMASNMR的测定结果表明,和然盐酸可以萃取出一部分填充在混石二次孔中的非骨架铝(EFA1)碎片。NH3-TPD和 Py-IR的试验结果表明,稀盐酸萃取后,该沸石强、弱酸中心的强度和数目均有所增加。正庚烷裂解反应的数据批出,REUSYEX的列解活性和 抗氮性能均较其母体REUSY为高。  相似文献   
28.
一种新型桥路型HTSFCL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一种新型桥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限流原理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台三相600V、故障电流峰值100A的实验室样机.本文介绍了该限流器的功率电路、控制器、低温容器和高温超导磁体等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在三相系统中进行了各种短路故障限流实验,结果表明该限流器有较强的限流能力和重合闸能力,说明新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对改善电网动态性能和提高电网电能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H∞分散控制系统范数计算的模态综合法(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系统控制中,H∞分散控制方法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一系列子系统分别研究,然后综合设计大系统的分散控制器,这与结构力学中的子结构分析技术类似.本着这一思想建立了分散H∞控制与子结构振动分析的模拟关系、分散控制系统的最优H∞范数与整体结构一阶本征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结构力学中的模态综合法和扩展Wittriek-Williams算法计算这一参数.论的第(Ⅰ)部分主要介绍系统H∞控制及其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和展开定理;第(Ⅱ)部分介绍分散控制系统最优H∞范数计算的模态综合法及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30.
我们测量了31.2MeV的α粒子对10,11B的散射角分布,结果表明在10B核上有反常现象;在11B则无反常现象。我们采用了光学模型加雷奇极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p壳核,诸如α+16O,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很好符合,而对于α+10B则不成功。采用双v次幂光学模型分析时,对于α+16O的符合程度稍次于前者的结果;对于α+10B仅能定性符合。众所周知,上述模型对于α+40Ca的分析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是十分好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s-1d壳核与1p壳核的大角反常散射的机制不同;同时也表明1p壳核的反常散射机制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