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48篇
化学   630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84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66篇
物理学   4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芳氧基乙酰基─4─苯甲酰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魏太保,陈继畴(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70)杨素铀,王秀春(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70)关键词:1—芳氧基乙酰基—4—苯甲酰基氨基硫脲,相转移催化,合成,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2.
青霉素酰化酶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共价键合法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在珠状多孔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共聚物上,研究了固定化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酶液用量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表观活性、表观偶联效率、活性回收及稳定性的影响.将GM共聚物载体加入到磷酸缓冲液(0.1mol/L,pH10.8)与青霉素酰化酶液(每克干载体用酶液1ml)的混合溶液中,在30℃下反应72h,单位质量(干重)固定化酶的表观活性为348U/g,表观偶联效率为66.7%,活性回收为31.7%.  相似文献   
23.
从海/咸水中沉积碳酸钙时异常的硼同位素分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具有不同pH值的天然海水和咸水进行了沉积无机碳酸钙的实验. 结果表明, 无机碳酸钙中硼浓度和δ11B与天然海水及咸水的pH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但是无机碳酸钙与海水或咸水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的变化与B(OH)4- 是掺入生物碳酸盐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假设不一致. 合成碳酸钙沉积与母液间的硼同位素分馏系数α随母液pH值的增加而增加, 分别由pH 7.60时的0.9884增加到pH 8.60时的1.0072(海水)和由pH 7.60时的0.9826增加到pH 8.75时的1.0178(尕海咸水). 观察到一种从具有高pH值的海水或咸水沉积的无机碳酸钙硼同位素分馏系数大于1的异常现象, 表明确实有一定量的重同位素B(OH)3掺入无机碳酸盐. 实验表明, 无机碳酸盐沉积时, 在具有高pH值的钙化微环境下, Mg(OH)2沉淀的生成是B(OH)3掺入的重要原因. 从合成海水沉积Mg(OH)2的初步实验表明, 重同位素11B富集在Mg(OH)2沉淀中, 这表明同位素较重的B(OH)3将优先进入Mg(OH)2沉积. 由于本实验的特殊环境在海洋生物碳酸盐形成时是极少会出现的, 因此本实验结果不能普遍用来解释海洋生物碳酸盐的硼同位素分馏, 但这种异常现象是否会在特殊的天然环境下偶然出现, 要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余孝其  魏廷贤 《分子催化》1995,9(4):244-250
本文研究了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的合成,以及在CH2Cl2/H2O两相体系中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探索了催化反应体系中溶液pH值、NaOCl浓度、轴向配体及相转移催化剂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说明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是烯烃环氧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催化剂,其中聚乙二醇链可以络合Na,使OCl富集于金属卟啉周围,起到较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在催化反应的各影响因素中,水相pH值对  相似文献   
25.
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两种新型简便快速的防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海容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6,24(11):1253-1257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除氧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条件。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在反应体系中以Zn(s)+HCl产生H2和Na2CO3+HCl产生CO2作除氧剂,α-氯代萘作模型化合物的CD-RTP法。  相似文献   
26.
27.
超细Mo/Al2O3催化剂(I):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两种不同制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体制得的Mo/Al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度的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28.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用硼特效树脂和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相结合进行珊瑚中硼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满足了正热电离质谱法测定硼同位素的要求,并且对几个珊瑚样品进行了硼的分离和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满意,为研究珊瑚中的硼同位素示踪古海洋环境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0.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