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化学   638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84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175篇
物理学   5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磺酰腙苯并-15-冠-5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苯并-15-冠-5经磺酰化、肼解两步合成了4’-磺酰肼苯并-15-冠-5(2).后者与芳香醛在室温下发生缩合制得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冠醚化磺酰腙类化合物3a~3h,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确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查了其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d,3e,3h对碱性较强的阴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采用草酸沉淀法,通过填加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金属离子K+,Mg2+,Ba2+,制备出稀土发光材料Y2O3Eu3+,利用XRD与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与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同时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Y2O3Eu3+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发光材料Y2O3Eu3+的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同时加入四丁基溴化铵和Ba2+以及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Mg2+对Y2O3Eu3+粉体的发光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3.
利用界面缩聚技术,将二烷基二氯化锡、二(β-烷氧羰乙基)二氯化锡与有机二元醇、酚、硫醇反应,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对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分子量、红外光谱、TG/DTG测试.对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阻止聚氯乙烯(PVC)热分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有机锡聚醚化合物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相似文献   
44.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近年来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强烈地震,像1973年四川省炉霍地震,1974年云南省昭通地震,1975年辽宁省海城、营口地震和今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的地震,震级都在七级以上。强烈地震会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产建设遭受很大损失和破坏。解放前,我国历代反动统治者,对地震工作漠不关心,对地震造成的灾害不闻不问,一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导了关于用电镜、电子拉力机、粘弹谱仪研究以多氯代硅烷为偶联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的具有臂长相同支化度不同的一组星形SIS热塑性弹性体样品的形态、力学性能与聚合物几何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S聚集区尺寸随支化度增加而增大,抗张强度、杨氏模量也随文化度显著增加。根据交联橡胶和Kerner方程推导了星形聚合物的模量方程E=[E_(1,0) φ(1-2/f)][(1 15(1-v_1))/(8-10v_1)·φ_2φ_1]  相似文献   
46.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被测溶液电位(或pH)变化来确定终点的容量分析方法。选用合适的电极系统,可以进行氧化还原、沉淀、络合、中和及非水滴定终点的判断。特别对那些有颜色或浑浊的体系,以及在非水滴定时找不到合适指示剂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7.
48.
合成子Ni替代铁酸稀土复合氧化物LaF31-xNixO3(x=0.1-0.6),对样品进行了XRD、IR及Mossbauer谱测试,结果表明:x=0\1,0\2,0\3的样品为正交相,x=0.5,0.6的样品为菱方相;伴随相结构从正交向菱方结构的转变,IR谱上Fe(Ni)-O键伸振动谱带向高频移动近20cm^-1,Mossbauer谱测试表明Fe均处于+3自旋态,Ni离子以+3价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49.
镓(Ⅲ)-茜素红体系的吸附伏安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敬中  孙德志  魏西莲 《分析化学》1994,22(10):1048-1050
本文对镓(Ⅲ)与茜素红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作了研究,确定了电极过程.在HAc-NH_4Ac(pH4.06)缓冲溶液中茜素红存在下,用1.5阶微分吸附伏安法测定镓,其线性范围是1×10~(-10)~1×10~(-7)mol/L,其检测限为1×10~(-10)mol/L,并用此法测定了中草药中的痕量镓.  相似文献   
50.
对催化裂化装置(FCCU)沉降器内结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焦形态主要有4种,丝状焦、滴状焦、块状焦和颗粒状焦。各种结焦形态的成因机理不同,微观结构及生长过程也不同。丝状焦是由铁、镍金属元素催化烃类气体,以及易生焦物发生脱氢缩合反应,以催化剂颗粒形成结焦中心并逐渐长大形成细丝状焦炭;滴状焦是由稠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而生成,高沸点未汽化油滴黏附在催化剂颗粒或器壁表面形成“焦核”,即由重芳烃、胶质、沥青质脱氢缩合反应和二烯烃聚合环化反应而生成的;块状焦是高沸点未汽化油滴相互溶解后,再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而形成的结焦;颗粒状焦是油气在气相中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形成的微小结焦颗粒相互团聚形成的颗粒簇。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的结焦一般是上述几种结焦过程的组合,是催化结焦和非催化结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