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1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32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157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202篇 |
物理学 | 7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标志物,为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溯源性、可比性和准确性,研制了血清中皮质醇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血清样品进行分离、过滤、混匀、分装,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和定值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UPLC–ID–MS/MS)法进行定值,混合健康男性血清和健康女性血清中皮质醇的定值结果分别为107.63 ng/g(U=1.44 ng/g,k=2),92.24 ng/g(U=1.68 ng/g,k=2)。采用CCQM–K63a比对样品对定值方法进行验证,测量结果在该比对参考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研制的皮质醇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32.
采用实验室研制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建立了锡(Sn)同位素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分析方法.测量了锡原子的自电离态光谱,确认了锡的一条三色三光子共振电离路径,其各步激发/电离的激光波长分别为λ1=286.4 nm、λ2=811.6 nm、λ3=823.7 nm;通过将样品与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制样,有效提高了锡样品的电热原子化效率,1μg锡的总探测效率达到3×10-5以上,是直接滴样方式的4.5倍左右.采用本方法对锡、锑、硫(1:1:1,m/m)混合模拟样品进行测试,实现了锡的选择性电离,有效避免了测量过程中锑、硫对锡的同量异位素干扰,样品中主要同位素比116 Sn/120 Sn,117 Sn/120 Sn,118 Sn/120 Sn和119 Sn/120 Sn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解决TIMS、ICP-MS等商业质谱仪在锡同位素质谱分析过程中的同量异位素干扰难题,有望应用于反应堆乏燃料中裂变产物121m Sn、126 Sn的测量. 相似文献
933.
一种暴露CeO{}晶面的铈钛复合氧化物合成及其负载Au催化剂一氧化碳低温氧化性能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2017,45(6):697-706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花朵状形貌的铈钛复合氧化物,该复合氧化物主要暴露CeO2{100}晶面。SEM、XRD表征结果表明,花朵状铈钛复合氧化物的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无定型的快速生长及缓慢结晶两个过程;在制备过程中,铈钛比例、KOH浓度、晶化时间和焙烧温度是该形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负载Au催化剂后常温即能实现CO的完全转化;TEM和H2-TPR结果表明,暴露的CeO2{100}晶面以及Au和载体的强相互作用是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4.
以NaOH蚀刻后的玻碳电极为基底制备了高灵敏与高选择性的大肠杆菌电化学DNA传感器。经NaOH蚀刻后的玻碳电极被活化且在电极表面形成羧基层,为DNA探针的固定提供了更多位点,在偶联剂EDC/NHS的作用下,端氨修饰的探针DNA与羧基的羧氨反应使其以肽键的形式固定在电极表面,极大地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所制备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表征,得到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5~62.5 nmol/L,检出限可达1.20×10~(-9)mol/L。 相似文献
935.
本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Mossbauer谱等手段, 研究了硝普钠与锰(II)、钴(II)、镍(II)、铜(II)氯化物在氢气氛中的固相反应, 发现过渡金属盐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硝普钠的分解方式, 其中CuCl~2.2H~2O与硝普钠室温时就反应生成Cu[Fe(CN)~5NO].χH~2O; 在较高温度下, CoCl~2.6H~2O和NiCl~2.6H~2O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催化了硝普钠迅速分解; 而氯化锰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与纯配合物较为接近。探讨了第一步反应可能的机理, 并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36.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熔融可加工性,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环丁砜(SFL)、三乙酸甘油酯(GL)以及碳酸丙烯酯(PC)等4种增塑剂分别用于PVDF的共混改性。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动态力学分析仪(DMA)以及电子拉力机等分别研究了PVDF-增塑剂共混试样的结晶性、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共混试样中增塑剂的质量分数小于10%时,增塑剂与PVDF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共混试样具有很好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增塑剂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增塑剂与PVDF的相容性变差,发生相分离。 相似文献
937.
938.
稀土天冬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稀土氯化物、L-天冬氨酸和邻菲咯啉为原料,制备了5种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 RE(Asp)3PhenCl3·3H2O(RE: La^3+,Eu^3+,Tb^3+,Dy^3+,Y^3+; Asp=L-天冬氨酸; Phen=邻菲咯啉).通过抗菌实验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属于广谱抗菌剂; 通过MTT比色法对配合物使癌细胞凋亡能力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杀伤作用;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和CTDNA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39.
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系列双磺化型磺化聚芳醚砜/磺化聚酰亚胺(SPAES/SPI)复合质子交换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复合膜不存在明显的相分离,表明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由于SPI的引入,复合膜在甲醇中稳定性较纯SPAES具有大幅的提高,比Nafion112低得多的甲醇吸收率表明了这些复合膜具有比后者更低的甲醇透过率.复合膜显示了与单组分膜相类似的高温分解稳定性,磺酸基团的分解温度达到了290℃以上.复合膜显示出远高于纯SPAES膜的尺寸稳定性能,在130℃高温中200h处理后,所有的复合膜均保持了高的机械性能,而此时纯SPAES膜已经溶解于水中.而且由于两种磺化聚合物间的复合,复合膜维持了较高的IEC水平,显示了较高的质子导电率,在80%相对湿度时的质子导电率与Nafion112相近,而在水中的质子导电率均高于Nafion112. 相似文献
940.
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轻、重组分对有机氯农药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液分离方法对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组分进行了分离,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各固相样品及其轻、重组分对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吸附特征,通过比较各组分对吸附的贡献,分析了固相样品吸附HCHs和DDTs的机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HCHs和DDTs的吸附过程是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和无定型有机质中的分配机制起主要作用,而对于结构更为复杂、非均质性程度更高的生物膜和悬浮颗粒物对HCHs和DDTs的吸附过程同时发生线性的分配作用和非线性的孔隙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